這一段的政治亂局,因泛藍政媒爆料而起,罷免總統是現在進行式,也是讓許多公眾看不下去的醜陋政爭。本來,總統身邊的人濫權或招搖撞騙,在民主法治國家,自應繩之以法;此一基本原則,已經由陳總統一再強調,並正落實中,其女婿趙建銘及前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哲男分別被羈押調查。然而,泛藍政媒勢力在毫無直接證據的情況,繼續把矛頭指向第一夫人,散佈其「貪腐」材料,且將司法案件無限上綱,企圖透過政治手段斗臭或竟斗倒陳總統。揭弊當然在野陣營強調的職責,惟假揭弊或監督之名,行不由徑而大搞政爭奪權惡行,不僅干預司法,引發經濟社會動盪,也由於名不正言不順,手法卑劣,不免引發民間社會反彈。
惡質政爭不但破壞社會的和諧安定,也讓原已不堪的若干民主支柱公信力江河日下。其一是國會。立法院近年不入流表現,可謂罄竹難書,毀壞憲法五權之一的監察部門、剝奪國軍基本防衛臺灣所需的軍購案最為惡名昭彰;現在更延擱治水預算,卻熱衷以「二一○○翻版」進行罷免案聚眾公審。整個國會只有黨派立場,重要投票完全反映藍綠對決,立委成為投票人頭或政黨棋子,毫無是非公義或中間妥協空間,是立院最醜陋的一面。有國會如此,難怪其屢為極端份子所挾持,無視公眾福祉,長期與民意脫節,被視為臺灣亂源之一。
常以「第四權」自居的若干新聞媒體,在這波政治惡鬥中國樣表現其自絕公眾的行徑。新聞工作者應是旁觀者,以查證證實及平衡報導為主職。然而,一年半前曾被《洛杉磯時報》喻為瘋狗的臺灣媒體,此番表現令人更難恭維。對於政客名嘴爆料,不但照單全收,且視其聳動與否決定新聞大小,許多媒體因此傳播讕言的工具,公信力進一步淪喪。尤有甚者,有些媒體公然介入政爭,節目主持人即為爆料來源,新聞判斷及取捨悉依政治立場決定,事實真相及閱聽眾權益見棄。由於媒體政治大為張狂,意圖指揮檢調辦案的報導評論層面,即連民調亦遭扭曲。在已經發表有關罷免案的媒體民調中,不是未能明白交待抽樣方法及數據,拒訪率過高,就是問題具誘導性。民調與媒體,原應反映社會真實,卻在爆料引發的政治惡鬥因為虎作倀而自損公信,有的甚至明顯成為社會公害。媒體表現如此,難怪發起抵制甚或完全不聽不看的公眾慎懣,亦隨著政爭而普遍升高。
民主政治重要支柱的國會及媒體自我作賤,惡質政爭乃變本加厲。所幸做為公義最後防線的司法,儘管違反偵查不公開的陰影揮之不去,大體仍能維持獨立自主。年輕的民主臺灣,獨立公正的司法特別重要,包括總統大選的許多政治紛爭,都有賴司法公斷;而在政爭日亟的惡質文化中,司法的不偏不倚及理性,更為凸顯民主法治並維持社會安定所不可或缺。
更基本的厥為公眾的覺醒。在民主改革的路上,有破也要有立,政府權力分立制衡不能沒有協調合作,朝野亦不應只有對抗而欠缺妥協。政黨輪替六年以來的惡鬥,已經為臺灣帶來內耗、停滯、失信等諸多負面惡果。此時對爆料文化及政治惡鬥看不下去的公眾挺身而出,向惡質政客、政黨及政治文化嗆聲只是第一步。慎選新聞媒體,在媒體亂象中保持耳聰目明,於選舉時做明智的抉擇,實為處政治亂局臺灣公民最起碼的作為。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