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等大城市的建築工程隨處可見,反映投資仍然過熱。
近幾天歐美報章有關中港臺的報導和評論:(2006年6月16日)
經濟又有過熱危險
星期五有幾家報紙都注意到了中國經濟又有過熱危險的消息。金融時報報導說:
中國公布今年頭五個月,城市投資出現快速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這五個月城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上升了30.3%。其他經濟活動指標也急劇上升。
其中信貸出現大幅度增長。銀行在今年頭五個月中發放了2094億元人民幣的貸款,比去年同期增加16%。遠遠高於政府的目標。
這種情況導致人們預計,北京將會採取進一步緊縮措施,減緩經濟的高速增長。政府已經制定了緊縮貸款的措施,而且可能會在近期推出提高銀行準備金率等措施。
不過這些措施並不會顯著減速,只會緩和增長勢頭。由於投資的持續高增長以及貿易順差的擴大,許多經濟學家已經調高了他們對今年全年GDP增長率的預測。根據官方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長為10.3%,令許多國內外經濟學家感到意外。因為此前的預測認為,中國經濟今年將比2005年接近10%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
經濟持續高增長原因金融時報在分析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的原因時說:
金融系統高水平的流動資金是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這種情況是中國政府大力干預外匯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結果。中國人民銀行購買了巨額進入中國的外匯,造成國內金融系統充斥人民幣。
英國衛報的經濟版也刊登了相關消息,並評論說;
中國三年多來就一直在試圖放緩經濟增長率。中國政府擔心,過熱的經濟將最終導致企業破產,失業和金融不穩。今年四月份,中國的中央銀行提高了貸款利率。
上個月,又出臺措施控制對房地產市場的投資。但是,中國許多地方政府其實是最大的投資者。他們往往能夠找辦法繞過中央對投資的控制措施。最不順從的是上海。
上海今年頭四個月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接近13%,遠遠高於把增加率控制在10%的官方定下的目標。上海是胡錦濤的前任江澤民的大本營。胡錦濤呼籲上海要轉變它的發展模式。但在上海,沒有人想改變目前的情況。據私下的估計,上海的房價在過去兩年中增加了兩倍。
增加國際影響力
週五衛報的另一篇報導談到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主要是中國和非洲的關係以及中國在中亞增加的影響力。報導說:
中國星期四向辛巴威頻臨崩潰的經濟提供了救命血液。兩國簽署了價值7億英鎊的能源和採礦協議。
這包括修建三座火力發電廠以救助辛巴威的國家電力公司。中國和辛巴威雙方都沒有說這些投資怎樣償還。但這些協議使北京能夠獲得辛巴威寶貴的礦產。包括白金,金,鉻,鎳和鑽石。
在非洲其他地方,中國為奈及利亞和蘇丹建造了火力發電廠並且還參與了在加彭的採礦活動。中國同非洲的貿易在2005年的頭10個月中增加了39%,達到170億英鎊。
文章接著談到中國擴大其在中亞的影響。
中國主持召開了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中國領導人胡錦濤說,上海合作組織的目的是為了在這一地區維持穩定和和平。這次峰會聚集了中亞和周邊地區10個國家的領導人。
其中包括一些華盛頓長期來的對頭。中亞地區正變為越來越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的供應地。而伊朗總統出席這一峰會顯示了該組織作為制衡美國的潛在作用。
BBC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