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07-17 12:25:05作者:李小凡
中國股市仍處於政策影響的初級階段。中國股市的市值只有3萬多億元人民幣,約為香港股市的1/3,只相當於美國股市的3%。中國股市與中國的經濟發展不成比例。股市規模較小,品質低劣的公司卻不少,而且非流通股佔股市市值的2/3左右。在一個高儲蓄率而缺少金融投資機會的國家裡,股市投機氣氛濃而投資意識簿弱,市場的基本特徵就是容易暴漲暴跌。
在中國GDP連年高速增長的經濟背景下,A股市場的走勢卻一直令人失望。中國A股2001年6月份之後進入熊市,經歷了4年多時間,上證指數從2200多點跌到1000點左右。此後的一年裡,中國股市沒有上市新股票,市場有了好轉。難道一年不發行新股,股市就不再下跌了嗎?由於中國的股市規模太小,2005年股市市值只佔中國GDP的16%。相比之下,香港股市市值是GDP的600%。另外,中國居民擁有30萬億的儲蓄。對大多數百姓來說,存銀行嘛利息太低,買房地產價錢太高。在缺乏其它投資渠道,且股市處於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股市就易升難跌了。據金融界分析,當時停發新股的主要原因是股價持續下跌,政府耽心承受力脆弱的市場因購入新股而引發拋售劣質股票風潮,導至股市崩盤。
股市的不成熟與中國金融業的狀態有著直接聯繫。中國A股只有十五年歷史,從上市公司的行業分布來看,結構很不合理。以金融股為例:與發達國家股票市場相比,中國股市的金融類上市公司屈指可數。金融業在股市的比重與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極不相稱,使得上市公司的行業結構嚴重失衡。
在世界主要股票市場上,金融股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什麼上市的中國金融股那麼少?多上市幾家金融公司不行嗎?原因是政府和銀行都很清楚在中國各行業中,中國的金融業是最不穩定、危機最大的行業。這些年來沒有更多的推出金融公司上市恐怕估計市場難以接受。眾所周知中國的銀行壞帳多,風險大。那麼,為什麼現在要首推中行上市呢? 這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按照國際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經濟增長時期,金融機構獲利最大。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許多投資者都把銀行領域視為一個獲利的渠道。近兩年來有不少國外投資公司入股中國的金融機構。為什麼他們明知中國的銀行風險大,壞賬多,而他們還是要冒這個險呢?因為如果不投資,他們可能失去賺大錢的機會。在投資家們眼裡,那也是一種風險。在權衡兩種風險的時候,他們進行著一場金融賭博。兩種風險那個大呢?他們希望看到的是:經濟增長給中國的銀行業帶來更多的利潤,並且使現有的銀行經營得到改善,為他們的投資帶來市場與利潤。也許他們更相信中國人的勤奮和中國的現行體制給他們帶來利潤的機會要大於銀行破產的機率。當然,他們也清楚他們所面臨的風險:銀行壞賬不得到改善,日積月累,一旦引發金融危機,他們的投資可能血本無歸。根據中國官方近兩年的統計,中國的銀行壞帳率有所下降。雖然對中國官方銀行壞帳率的統計數字,多數外國投資家是不信的,但聽多了,也就寧可信其有,感覺上得到一點兒安慰。
另一方面,中國人的儲蓄率高達40-50%。股票投資總比放在銀行生利息收益高一些。這也許部分的詮釋了今年頭幾個月,在全球股市萎靡不振之時,唯中國股市上升,2005年12月份開始回升,至今A股市場升幅超過四成。
在這種股市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中國證監會推出新股上市,可以說是幫了新上市公司一把。停發新股一年後,推出中行上市,中行多少是佔了點兒便宜的。此時上市一些金融公司,一方面投資者可能會接受。另一方面,由此可能給銀行業帶來生機。從而進行中國銀行體制的改革。從銀行方面來說,通過上市得到的錢,充實銀行資本,自然就減少了銀行風險。實際上國家將金融風險部分地轉嫁到投資者---新的股東們頭上了。股東越大,資本越雄厚,這些銀行就越安全。另一方面,吸引來的外國股東公司,通過參與管理,改造銀行,說不定還真把這些銀行整頓好了,解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大難題,何樂而不為呢。
談到銀行體制改革,誰都知道中國的銀行問題很多,該改。也知道難度大,阻力大。而且銀行是經濟的命脈,牽一髮而動全身。本來壞賬問題就很大了,隨時都可能出現金融危機。一九九九年以來,中國政府已經多次剝離四大國有銀行的壞賬,斥資數千億美元,然而,並沒能根本解決銀行的壞帳問題。相反,今年五月初,安永公司(Ernst&Young)報告指出中國銀行壞賬高達9000億美元。雖然這份報告後來被迫撤回,但中國銀行的壞賬已無法在國際上掩飾了。最近溫家寶總理的講話證實了中國金融問題的嚴重性:「金融大案每天都在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同意進行銀行改革。怎麼改呢?這可不像改革哪個公司,不行關門了事。銀行倒閉一個可能就會導致整個社會動盪,出了問題誰負責得了?!而且,壞賬那麼多,國家的錢不能沒完沒了的填下去。「下不為例」不能總是光說不作吧?不然,銀行嘗到了甜頭,下次再來。老百姓也不干啊。噢,總是拿著我們的稅錢去填銀行漏洞?
不改看來是不行的了。「上市!」銀行上市很快就能解決資金的問題。讓市場來檢驗,來推動。去年,中國有兩家銀行上市,且上市後股票一路上漲。六月份中國銀行在香港上市成功後,接著在中國大陸發行A股,當日股票大幅上漲。
然而,中國股市對新股的承受力到底有多大?中國證監會準備批准上市一批新股。此消息傳出,給市場帶來劇烈波動。六月七日上海股市下挫5.3%,是4年多來跌幅最大的一次。此後,受工商銀行和大秦鐵路將在上海首次公開發行的消息影響,七月十三日上證股市綜合指數再次暴跌4.8%。中國股市規模很小,波動很大。雖然,中國擁有龐大的儲蓄,在社會福利、醫療、保險、退休基金等制度如此脆弱的情況下,廣大居民仍難以承受股市動盪的風險。另外,在年底之前,201家公司股票的禁售鎖定期將陸續結束。價值達760億元人民幣(約合95億美元)的原非流通股股票可能進入二級市場,因此,下半年中國股市可能會受到衝擊。在這種情況下,其它新股發行不一定會像中國銀行當時那麼幸運,恐怕大受歡迎的局面難以持久。
(看中國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