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說的是林徽因和林瓔,她們是兩姑侄,林徽因參與設計了北京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林瓔設計了華盛頓的越戰紀念碑。這兩個女子,相貌肖似,才華出眾,淵源深厚;而那兩座紀念碑,從外形到承載精神都相去甚遠。
林徽因
林瓔
中國人都知道天安門廣場上立著的那個紀念碑。在這個世界最大的超級廣場上,個體的人被襯托得很小,多麼高大的建築擺在這裡都會失去它本應的高大尺度。紀念碑的絕對高度接近三十八米,有十幾層樓那麼高,它努力的向上挺著,但從碩大空曠的廣場看過去給人的印象卻像十來米高,它四周有護欄擋著,不能靠近,據說碑身上還有當年「六四」時留下的彈坑。
紀念碑反應的是建造者對歷史的態度,中共建政後也奪去了對歷史的敘述權。一九四九年後的造的這個碑,由當時的北京市長彭真主管,多名藝術家參與設計,林徽因是其中之一。基座浮雕的題材是什麼「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卅運動」、「抗日游擊戰爭」、「勝利渡長江」、「歡迎人民解放軍」,碑身是毛擬的詞周提的字,「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八年抗日在這裡變成了中共的「游擊戰爭」,國共內戰成了「解放」戰爭,這就是中共概括總結的百餘年中國「革命歷史」,死去的生命追封個鎏金字的「人民英雄」,為人民(黨)獻身是光榮的,是偉大的,後來者要把革命精神發揚光大,這就是這個紀念碑表達的。
一九八二年建成的越戰紀念碑在華盛頓廣場,舒緩的綠草坪上,兩面樸素簡潔光可鑒人的深黑花崗岩牆體沿著「V」型斜坡與地表的落差鑲嵌,向兩個方向各伸出200英尺,一邊指向林肯紀念堂,一邊指向華盛頓紀念碑,體量不高,也不大,而是緊貼著大地,這就是越戰紀念碑。其實說它是紀念牆更形象些,碑身密密麻麻地銘刻著五萬餘個越戰中喪生獲失蹤的美軍官兵姓名,對於越南戰爭本身,碑身上卻沒有一個字的介紹和評價。
有人說它像一個倒栽蔥的「V」字,喻示美國在越戰中的失敗,而絕不是勝利。還有人說,它像個「人」字,表現著一種人性,一種人情,表達對戰死者的同情與感念。按照林瓔自己的解釋,紀念碑好像是地球被(戰爭)砍了一刀,留下了這個不能癒合的傷痕。她在構思這座碑時刻意不去研究越南史和越戰史,也不從亞裔的觀點去思考,她關注的是人,而不是任何別的東西,當寶貴的生命首先成為了戰爭的代價時,這些「人」無疑是第一個應該被記住的。因而這項設計的主體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這座紀念碑是如此的與眾不同,當你見到它的第一眼心靈就會震撼,當你讀著並觸摸每個名字的瞬間,不可言喻的生死膠著之痛就會立刻滲透你的指尖。這真是一件傑作,我相信這是天神藉著年僅雙十的妙齡女子之手展現給世人的。
(待續)
看中國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