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09-01 04:08:32作者:
常碰到都市青年自我介紹時會說出他的英文名字,讓我聯想起了法國人不說英文的事。
作為國際大都市,在巴黎懂英語者大有人在,只是在有人同他們以英語交流時,他們大多不理不睬。其次,只有在機場接待處或是歐洲迪斯尼樂園等公共場所,英語才派得上用場。這倒不是法國人高傲,他們是把使用法語提高到民族形象和尊嚴的象徵這個高度。
有一次搭乘法國國內的航班,到機場出口,正好碰到警察查護照,面對警察的詰問,不得不又故伎重演:「Would you like to speak some English (您能說英語嗎)?」警察卻用標準的英語回答:您的居留證是法國的,怎麼可以不懂法語呢?
在法國人眼裡,在法國理所當然要使用當地的語言。為保護本土的語言文化,法國政府甚至立法限制英文歌曲和影片在媒體中播出或放映的比例。法國人認為,法語實乃世界上最優雅、最優美的語言。
面對法國的這種文化現象,不禁頗生幾分聯想和感懷。為什麼我們沒有勇氣象法國警察一樣問這些高鼻子、藍眼睛的人們:既然你們來中國居留生息,怎麼可以不懂中文呢?
隨著社會的日益時髦和現代,越來越多的人有了所謂的英文名。中國的經濟是越來越發達了,老百姓也具備了一定的財力,「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家長們讓自己小孩留洋的年齡也愈來愈小了,「英文名一族」也越來越擴大化和年輕化起來。
其實在其他使用字母文字的國家,從人們的名字上還是能一眼看出其國別來的,如叫DETONI的一定是義大利人,叫MICHEL的應該是法國人。
從人們的名字上都可以看出一些民族性的東西來。和洋名比較起來,中文名字的本身就有極其豐富的含義,甚至蘊含著父輩對子女的期望。
說句老實話,聽到一個黑頭髮、黃皮膚的同類宣稱自己是SMITH(史密斯)的時候,總覺得怪怪的並伴隨著陣陣的胃酸。
記得以前為了北京譯名是PEKING還是BEIJING曾經發生過不短時間的辯論,最後還是維護並維持了我們的母語發音。只是這種精神在現今的物慾橫流之下似乎越來越難以看到其發揚光大了。
作為國際大都市,在巴黎懂英語者大有人在,只是在有人同他們以英語交流時,他們大多不理不睬。其次,只有在機場接待處或是歐洲迪斯尼樂園等公共場所,英語才派得上用場。這倒不是法國人高傲,他們是把使用法語提高到民族形象和尊嚴的象徵這個高度。
有一次搭乘法國國內的航班,到機場出口,正好碰到警察查護照,面對警察的詰問,不得不又故伎重演:「Would you like to speak some English (您能說英語嗎)?」警察卻用標準的英語回答:您的居留證是法國的,怎麼可以不懂法語呢?
在法國人眼裡,在法國理所當然要使用當地的語言。為保護本土的語言文化,法國政府甚至立法限制英文歌曲和影片在媒體中播出或放映的比例。法國人認為,法語實乃世界上最優雅、最優美的語言。
面對法國的這種文化現象,不禁頗生幾分聯想和感懷。為什麼我們沒有勇氣象法國警察一樣問這些高鼻子、藍眼睛的人們:既然你們來中國居留生息,怎麼可以不懂中文呢?
隨著社會的日益時髦和現代,越來越多的人有了所謂的英文名。中國的經濟是越來越發達了,老百姓也具備了一定的財力,「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家長們讓自己小孩留洋的年齡也愈來愈小了,「英文名一族」也越來越擴大化和年輕化起來。
其實在其他使用字母文字的國家,從人們的名字上還是能一眼看出其國別來的,如叫DETONI的一定是義大利人,叫MICHEL的應該是法國人。
從人們的名字上都可以看出一些民族性的東西來。和洋名比較起來,中文名字的本身就有極其豐富的含義,甚至蘊含著父輩對子女的期望。
說句老實話,聽到一個黑頭髮、黃皮膚的同類宣稱自己是SMITH(史密斯)的時候,總覺得怪怪的並伴隨著陣陣的胃酸。
記得以前為了北京譯名是PEKING還是BEIJING曾經發生過不短時間的辯論,最後還是維護並維持了我們的母語發音。只是這種精神在現今的物慾橫流之下似乎越來越難以看到其發揚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