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09-06 21:11:26作者:金鐘
張戎和夫婿哈利戴合著的《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在西方引起轟動之後,有朋友和讀者向我打聽,中文版幾時出?去年六月,張戎來香港推銷《MAO》時,我為她作了專訪,引起更多人關心這本毛傳的出版,希望早日讀到中文版。
早在一九九三年三月,張戎來香港出席開放雜誌六週年酒會時,我在歡迎詞中就向與會者報告,「張戎將寫毛澤東傳」,並預祝她寫作成功。歲月匆匆,轉瞬竟是十二年過去。張戎終於成功地出版了毛傳,而且有令人喜出望外之感。當我們知道毛傳中文版在臺灣出版遇到困難後,很多朋友表示關切,今年五月,我們發表張戎夫婦的聲明,解釋事變的原因,並相信中文版一定會與讀者見面。
張戎考慮毛傳在香港出版的可能性時,和我充分交換了意見,終於在六月雙方達成協議,我們榮幸地獲得授權出版中文版。但時間緊迫,我和同事們深感責任大,壓力不小。香港的中文出版界在專業上向來重視臺灣同業的發展,對於這樣一本在國際上已經成名的著作,我們不敢有任何輕忽,期盼盡力做好。因為在香港要面對大量中國大陸遊客,我們決定採用繁體字橫排格式,在版面設計上也希望各方讀者都能賞心悅目。
毛澤東去世已經三十年。毛澤東——在中國家喻戶曉,有人當他菩薩一樣地供奉,有人當他是個無害的偶像,官方則設定禁區,不准評論,不准批評,大量歌頌懷念的宣傳依然通行無阻,因此,張戎說,「真實的毛澤東,還在雲遮霧罩之中」。
追尋毛的歷史定位,最重要的是提供論據。然而,在毛一生中涉及無數的事件與人物,其中是非真偽,全面而系統地加以澄清,又談何容易。就像史達林的罪行那樣,如果沒有赫魯雪夫的秘密報告,任何個人的努力,都會被共產黨嘲笑為「蚍蜉撼大樹」。實際上,在中國不乏有良知有勇氣有智慧的求實之士,他們沒有停止過挖掘的賞試。前年有人爆出毛一九五七年在上海一個會議上說,魯迅在今天也得坐牢,就曾引起知識界相當大的震動,但是,也不過是一石擊水而已。
張戎令人欽佩之處是,她寫完《鴻:三代中國人的故事》,獲得空前成功之後,按常理不必冒風險去「撼大樹」,自找苦吃。她卻義無反顧,認定了要去闖一闖這塊禁區.因為她知道《鴻》的成功,給了她知名度和物質基礎,可以有條件進行一場長達十二年的由兩夫妻主打的靜悄悄的戰爭,他們兩走遍世界和中國,不放過任何與毛相關的人。從總統到翻譯,從毛的親戚到流亡的王明之子,從如山的文獻資料到沒人去過的檔案館,時間的追蹤幾乎涵蓋整個二十世紀的變遷……為了尋找「鮮為人知的故事」。這是何等艱鉅的工程,需要何等宏偉的氣魄和毅力!臺灣劉紹唐有「一人敵一國」之稱,張戎夫婦則以毛傳重塑歷史,不愧為二人勝過十三億.
張戎筆下的毛澤東,當然,不會令所有人都認同。爭論是好事。美國有學者說布希總統喜歡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可以被利用來支持他在全球推廣民主的政策。語帶嘲諷.是為一例。但是,美國人享受民主,與生俱來,天經地義,他們怎能完全明白那些世世代代在專制獨裁下苟活的人們的感受?沒有戰爭,沒有動亂,沒有天災,統治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竟然造成非正常死亡七千萬人!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軍民死亡的總和。這樣驚天的大悲劇怎樣發生?意味著什麼?我想,不說美國總統,任何人都可以、都應該加以利用、加以研究,去得出各自的結論。張戎就是這樣的研究者,她的毛傳的第一句話,就是指出中國人的這種悲劇命運.
臺灣民眾有幸躲過了毛澤東的統治,而且經過不屈不撓的奮鬥,建立了在不斷完善中的民主體制,找回自己的尊嚴。相信臺灣讀者可以從張戎描述的故事中,看到大陸人的過去,看到和臺灣相關的一些歷史淵源,分享張戎的經驗。
2002年9月5日 香港
(金鐘﹕開放雜誌總編輯)
早在一九九三年三月,張戎來香港出席開放雜誌六週年酒會時,我在歡迎詞中就向與會者報告,「張戎將寫毛澤東傳」,並預祝她寫作成功。歲月匆匆,轉瞬竟是十二年過去。張戎終於成功地出版了毛傳,而且有令人喜出望外之感。當我們知道毛傳中文版在臺灣出版遇到困難後,很多朋友表示關切,今年五月,我們發表張戎夫婦的聲明,解釋事變的原因,並相信中文版一定會與讀者見面。
張戎考慮毛傳在香港出版的可能性時,和我充分交換了意見,終於在六月雙方達成協議,我們榮幸地獲得授權出版中文版。但時間緊迫,我和同事們深感責任大,壓力不小。香港的中文出版界在專業上向來重視臺灣同業的發展,對於這樣一本在國際上已經成名的著作,我們不敢有任何輕忽,期盼盡力做好。因為在香港要面對大量中國大陸遊客,我們決定採用繁體字橫排格式,在版面設計上也希望各方讀者都能賞心悅目。
毛澤東去世已經三十年。毛澤東——在中國家喻戶曉,有人當他菩薩一樣地供奉,有人當他是個無害的偶像,官方則設定禁區,不准評論,不准批評,大量歌頌懷念的宣傳依然通行無阻,因此,張戎說,「真實的毛澤東,還在雲遮霧罩之中」。
追尋毛的歷史定位,最重要的是提供論據。然而,在毛一生中涉及無數的事件與人物,其中是非真偽,全面而系統地加以澄清,又談何容易。就像史達林的罪行那樣,如果沒有赫魯雪夫的秘密報告,任何個人的努力,都會被共產黨嘲笑為「蚍蜉撼大樹」。實際上,在中國不乏有良知有勇氣有智慧的求實之士,他們沒有停止過挖掘的賞試。前年有人爆出毛一九五七年在上海一個會議上說,魯迅在今天也得坐牢,就曾引起知識界相當大的震動,但是,也不過是一石擊水而已。
張戎令人欽佩之處是,她寫完《鴻:三代中國人的故事》,獲得空前成功之後,按常理不必冒風險去「撼大樹」,自找苦吃。她卻義無反顧,認定了要去闖一闖這塊禁區.因為她知道《鴻》的成功,給了她知名度和物質基礎,可以有條件進行一場長達十二年的由兩夫妻主打的靜悄悄的戰爭,他們兩走遍世界和中國,不放過任何與毛相關的人。從總統到翻譯,從毛的親戚到流亡的王明之子,從如山的文獻資料到沒人去過的檔案館,時間的追蹤幾乎涵蓋整個二十世紀的變遷……為了尋找「鮮為人知的故事」。這是何等艱鉅的工程,需要何等宏偉的氣魄和毅力!臺灣劉紹唐有「一人敵一國」之稱,張戎夫婦則以毛傳重塑歷史,不愧為二人勝過十三億.
張戎筆下的毛澤東,當然,不會令所有人都認同。爭論是好事。美國有學者說布希總統喜歡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可以被利用來支持他在全球推廣民主的政策。語帶嘲諷.是為一例。但是,美國人享受民主,與生俱來,天經地義,他們怎能完全明白那些世世代代在專制獨裁下苟活的人們的感受?沒有戰爭,沒有動亂,沒有天災,統治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竟然造成非正常死亡七千萬人!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軍民死亡的總和。這樣驚天的大悲劇怎樣發生?意味著什麼?我想,不說美國總統,任何人都可以、都應該加以利用、加以研究,去得出各自的結論。張戎就是這樣的研究者,她的毛傳的第一句話,就是指出中國人的這種悲劇命運.
臺灣民眾有幸躲過了毛澤東的統治,而且經過不屈不撓的奮鬥,建立了在不斷完善中的民主體制,找回自己的尊嚴。相信臺灣讀者可以從張戎描述的故事中,看到大陸人的過去,看到和臺灣相關的一些歷史淵源,分享張戎的經驗。
2002年9月5日 香港
(金鐘﹕開放雜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