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映照(PORNCHAI KITTIWONGSAKUL/AFP/getty images)
|
吳哥窟的富麗堂皇,使西臘和羅馬時代留給我們的一切,黯然失色!
──亨利 穆奧(Henri Mouhot)
吳哥是是古時真臘國國都,中國古籍稱為祿勿、桑香佛舍。由於吳哥王朝的國王們相信他們死後將成為神,所以生前都竭盡所能的建造廟宇,留下了今天在柬埔寨西北叢林中的神殿遺蹟。當時以印度的居所須彌山為模型,在東南亞最大的湖泊洞裡薩湖北岸,興建了一座面積廣達45平方公里的王都,建造了六百多座寺廟宮殿,為世界現存最大宗教建築群。
吳哥城有大小之區分,小吳哥(即吳哥窟)是真臘國王蘇耶跋摩二世舉全國之勞力、動用無數大象,花了近30年時間所興建的石窟,據說它所使用的石塊與埃及卓甫斯(Cheops)金字塔一樣多,是吳哥遺址中最雄偉壯麗的廟宇。
吳哥窟的一角(David Greedy/getty images) |
大吳哥城(Angkor Thom)又名百塔城在吳哥窟北方2公里處,由闍耶跋摩三世(850年—877年)開始建造,到闍耶跋摩七世(1181年—1219年)完成。據推斷,由大吳哥城的南門前往百因廟途中的樹林地,是當時人民的居住地,今天柬埔寨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當時並沒有太大差異,尤其是鄉村,簡直就是吳哥窟砂岩上浮雕的寫照。
晚霞中的吳哥窟(TANG CHHIN SOTHY/AFP/getty images) |
元成宗鐵穆爾元貞二年(1296年)派遣周達觀出使真臘,周達觀和他的使團駐吳哥一年,回國後周達觀寫了關於真臘風土民情的報告《真臘風土記》,對吳哥窟有詳細的敘述。
1431年暹羅破真臘國都吳哥,真臘遷都金邊,吳哥窟被遺棄,直到400多年後的1861年1月,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Henri Mouhot)為尋找熱帶動物,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這才使吳哥古蹟重見天日。
盤根錯節的巨木(David Greedy/getty images) |
吳哥窟的建築布局來自一個神話傳說,喻意代表宇宙,中心的主塔代表居住天神的山,伴隨五個高塔則代表其連帶山峰,塔外代表世界土地,護城河代表海。吳哥窟以精美的壁畫和飛天女神像聞名於世,每一幅壁畫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像「天堂地獄圖」,上層是一群神仙,中間是人間,下層是地獄,地獄判官守握寶劍,騎著水牛,獄卒毫不留情地鞭打做惡的壞人。
攀登吳哥窟((TANG CHHIN SOTHY/AFP/getty images) |
「乳海翻騰」描述印度教三大史詩之一的故事。吳哥窟古蹟群中保存最完整的小吳哥迴廊壁面浮雕,刻的就是這個故事,大吳哥皇城四座橫跨護城河的大橋上,左、右兩邊各站著一排在拔河的石雕,也是取材自乳海翻騰的神話故事。傳說中有一條聖河,每隔數千年,聖河河底就會湧出聖水,只要喝下聖水,就可以長生不死。兩邊分別為92個妖魔列隊,眼睛圓凸,戴著有冠毛的頭盔;另一邊是88個天神列隊,杏眼,圓錐型頭飾。化身為龜的毗濕奴,龜殼就是大山,成為翻騰的支點,而巨蛇的身體,就是翻騰乳海的巨纜,神魔合力,握著巨蛇翻騰乳海,一攪就是幾百年,宇宙因此而生,印度吠陀神話由此展開,衍生出眾神的故事。
牆上的飛天雕像(David Greedy/getty images) |
仿飛天裝扮的現代美女(ROB ELLIOT/AFP/getty images) |
吳哥窟最精彩的浮雕莫過於兩千多個飛天女了。飛天女阿帕莎拉 (Apsara)是印度神話中美麗的仙女,能歌善舞,經常以歌舞取悅眾神散播歡樂。吳哥窟的彫刻裡,阿帕莎拉是很重要的主角,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據說有 2000個之多,個個彫刻精美,衣著打扮姿態千變萬化,小吳哥是阿帕莎拉聚集的大本營,保存狀況良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2年將吳哥窟列入文化類世界遺產。
吳哥窟一景(David Greedy/getty ima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