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朱元璋的神秘出生地:「龍興鳳陽」的傳說

發表:2006-10-12 22: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作為一個王朝的開創者,朱元璋的故事在坊間流傳甚廣,他身上籠罩著重重傳奇的迷霧。為什麼數百年來人們對朱元璋的經歷始終興趣不減?因為他的經歷實在是太神奇了,如果說近五百年後的美國總統林肯的經歷是「美國夢」的典型,那麼朱元璋的經歷的傳奇色彩,則一點也不比這個美國總統遜色。

而在中國歷史上,同為靠農民起義起家的梟雄,在他前面有過陳勝、吳廣,但陳勝、吳廣在起義時畢竟還是個小頭目,而且最終沒有成功;另外,在他前面還有過劉邦,而劉邦起事時已經是泗水亭長,是一個小地方官;只有朱元璋,他什麼都不是,「不階尺土」,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才取得了成功。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朱元璋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不甘於命運安排、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最成功的榜樣。在中國社會,朱元璋的人生際遇曾給過多少英雄豪傑以啟示,他以自己的成功向所有人再次演繹了歷史的辯證法:「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最貧苦的農民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帝、最無依無靠的遊方僧人和「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絕對皇權掌有者、最愛民恤苦的統治者和最殘暴嗜殺的君主——這種種自相矛盾、反差極大的角色都集於明太祖朱元璋一身,那麼,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皇帝、一個人呢?

再者,到底是什麼成就了朱元璋?除了時勢之外,朱元璋本人又有哪些過人之處?朱元璋雄才大略,而他的子孫卻多有不肖。儘管如此,他建立的大明皇朝卻享祚二百七十七年,那麼,朱元璋是怎樣為大明皇朝奠定下如此堅實的統治基礎的?我們先看朱元璋的出身。

在明代徐禎卿的《翦勝野聞》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這樣記載的:朱元璋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屬通德鄉,其地就在現在江蘇省南京市境內,朱元璋以上幾代人都以農業為生。

按照記載,朱元璋五世祖叫朱仲八,娶陳氏,生了三個男孩。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二,最小的叫朱百六。朱百六就是朱元璋的高祖,即四世祖。其後,高祖朱百六娶胡氏,生有二子,長子朱四五,老二朱四九。這個朱四九就是朱元璋的曾祖。再往後,曾祖朱四九娶侯氏,生子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共四人。這個朱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到朱初一這一輩,他娶了王氏,生子二人,名字分別為五一、五四。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親。

元朝初年,朱家在金陵句容,屬於淘金戶籍,按規定應該為官府淘金納稅。但當地並不出產黃金,朱家要到別處買金向官府交納賦稅。朱初一為官府賦役所困,便舍棄田廬,帶著兩個孩子遷到泗州盱眙縣,就是現在江蘇省淮河岸邊的盱眙縣。朱初一在盱眙曾經置田置產,但朱初一死後家境日益敗落,竟至無法為生。

這樣,朱五一、朱五四兄弟二人就流落到五河,不久,五一帶著全家遷到濠州鐘離縣東鄉(今安徽省鳳陽縣境內)落戶;五四一家則流落到靈璧、虹縣,後來也追隨五一到了鐘離東鄉。朱五一娶劉氏,在盱眙生有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五四娶陳氏,在盱眙生有朱重四和一女。到了鐘離後,朱五一又生了朱重五,朱五四在靈璧又生了朱重六,在虹縣生了朱重七和一個女兒。朱五四遷往鐘離之東鄉後,又生了一個兒子,按排行叫做朱重八,這就是朱元璋,其時在天歷元年九月十八日,按照公曆推算,是公元1328年10月21日。

窮人家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地出生,添丁進口只會使生計更困難。可以想像,當時朱元璋的出生不會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帶來太多喜悅,但是,因為後來成了皇帝,朱元璋本來平淡無奇的出身卻由後人附會出許多靈異來——

一本叫做《天潢玉牒》的書是這樣講的:在朱元璋還沒出生時,有一天,朱元璋的母親陳氏在麥場坐著,這時候從西北方向來了一個道士,長著長鬍子,頭戴簪冠,身穿紅服,手拿像簡。道士坐在麥場中,用像簡在手中撥弄白丸。陳氏好奇地問道:「這是什麼東西?」道人回答說:「這是大丹。你若要,給你一粒。」陳氏用手接過大丹,一不留神,竟然情不自禁地把它吞了下去。她吞下大丹後,那個道士卻忽然不見了。不久,陳氏就生了一個男孩,就是朱元璋。傳說朱元璋出生的時候,自東南飄來一股白氣,貫穿房屋,奇特的香味瀰漫在整個屋子裡,歷經一夜都沒有散去。

另一本叫做《龍興慈記》的書上說:朱元璋誕生時,本來位於路西的二郎神廟竟然搬了家,搬到路東數十步之外靠近河邊的地方。於是,他母親就抱了新生兒到河中洗澡。這時,水中忽然漂來了一方紅羅,他母親就拿這方紅羅做了嬰兒的襁褓。後來,那漂來紅羅的地方就被叫做「紅羅障」。這本書上還附會說:朱元璋誕生時,屋上紅光燭天,於皇寺(後改稱皇覺寺)僧人遠遠地望見了,都驚疑是發生了火災。第二天早晨一打聽,才知道是有一個孩子出生了。

很明顯,《天潢玉牒》所說的近於荒誕——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大聖人是因神奇受孕而生的說法。《春秋公羊傳》裡說:「聖人皆無父,感天而應。」但是,以今天的理性視角來看,這種種傳說和附會都是經不起推敲的。《龍興慈記》裡所說的使人想到朱元璋可能是出生在靠近河邊的二郎廟,出生後只能在河水中洗浴。他父母沒有布給嬰兒做衣裳,只能撿一塊恰巧從河裡漂過來的紅布裹在身上。至於朱元璋出生時是不是「白氣貫室」、「紅光燭天」,都已無從考證。再者,《龍興慈記》這本書的出版時間已經距離朱元璋出生的天歷元年(1328年)有二百二十三年之久了,故事輾轉相傳,必定離事實越來越遠。

顯然,為了標榜自己是「君權神授」,增強自己統治的合法性,朝廷肯定是樂於傳播這些神化朱元璋的傳說的,就是在官方編的權威史書《明太祖實錄》中,也記載有朱母神奇受孕、朱元璋出生時滿室紅光等異聞。現存的《明太祖實錄》曾經經過兩次重修,其可靠程度也一直令人懷疑。借天道神聖來嚇唬百姓,加強權威,正是歷代統治者常用的手法,清朝官修的《明史》也記載了一些這樣的故事,但是它也只是因循舊說而已。

關於朱元璋出生地在濠州鐘離之東鄉的說法,在明初是沒有疑問的。明朝大臣危素根據朱元璋口述而寫的《御製皇陵碑》上是這麼記載的:「皇考五十,居鐘離之東鄉,而朕生焉。」

但是朱元璋的出生地在明朝的各種傳說中逐漸發生了歧異,形成了一種朱元璋生於泗州盱眙縣的說法——二郎廟(也有說是土地廟的)、紅羅障、躍龍岡等地名都可以一一在盱眙找到。看來,不論是濠州鐘離還是泗州盱眙,都想爭得這份「龍興之地」的光榮。

有一首叫《鳳陽花鼓》的安徽民歌流傳特別廣,歌中唱道:

說鳳陽,道鳳陽,

鳳陽是個好地方,

自從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這歌詞是說,朱皇帝生在鳳陽。那麼,朱元璋到底是生在濠州鐘離,還是生在泗州盱眙呢?

原來,在元朝,安豐路的濠州下轄鐘離、定遠、懷遠三縣,泗州則屬於懷安路,泗州下轄五縣:臨淮、虹縣、五河、盱眙、天長。當時鐘離、盱眙分屬兩州,不會混淆。到了明朝,情況發生了變化,因為鐘離出了皇帝,朱元璋要提高鐘離的地位,於是就將鐘離升為鳳陽府(洪武七年,即1374年),而鳳陽府下轄五州十三縣,包括鳳陽縣、臨淮縣、懷遠縣、定遠縣、五河縣及虹縣等縣,所轄五州中就有泗州,其下為盱眙、天長二縣。這樣,在明朝,無論是濠州鐘離,還是泗州盱眙,都屬於鳳陽府。那麼,說鳳陽出了朱皇帝,無論是生在盱眙還是生在鐘離,都沒出鳳陽府,都沒說錯。

但是,這裡有一個疑問,至今無法解釋。按朱元璋自己的說法,其父朱五四死時是六十四歲,朱元璋當時是十七歲,那麼,朱元璋出生時其父就是四十七歲。但朱元璋又說他父親是五十歲時來到鐘離東鄉的,那麼,他在朱元璋出生時就還沒有來到鐘離東鄉,朱元璋的出生地也就不是那兒。相反,如果確實像前面提到的幾本書所記載的那樣,朱元璋生於鐘離東鄉,那麼,朱五四遷到這裡時就不是五十歲,而應當是在他四十七歲以前。究竟是朱元璋的記憶有問題,還是史官記載有誤,已經難以考察了。貧窮之家,生計維艱,顛沛流離,遷徙不定,記錯了時間地點,或許是可能的。但是,既然朱元璋的哥哥重六、重七都不是生在盱眙的,朱元璋就更不可能是在盱眙出生的了。

關於朱元璋的出生,各種版本的神化傳說已經讓人目不暇接,那麼,自然而然地,關於朱家為什麼會生出這樣一個貴人來,又有這樣的傳說——

泗州有一個楊家墩,墩下有土窩。有一天,朱元璋的祖父在農作之餘,躺在裡面休息。這時,有兩個道士經過這裡,其中一個師傅指著朱元璋的祖父臥的地方說:「如果一個人死後埋葬在這裡,他的後代就會出天子。」另一個道士——是前面說話的道士的徒弟——問道:「為什麼呢?」那道士回答說:「此地氣暖。不信你拿枯枝栽種在這裡,十天之內一定會長出樹葉來。」

這時,朱元璋的祖父突然從土窩裡站起來,道士看見他很驚訝,於是問道:「剛才你聽見我說的話了嗎?」朱元璋的祖父假裝耳聾,又是擺手,又是搖頭,表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於是,道士在那裡插了一段枯枝就離開了。朱元璋的祖父把道士的話記在心裏,一天天地等候著枯枝生葉。十天過去了,那枯枝果然長出葉來。但是朱元璋的祖父很有心計,他不願讓別人知道這裡是塊風水寶地,於是就把長出樹葉的枯枝拔去,又另外插了一段枯枝。

又過了十天,兩個道士再次來到土窩處,徒弟發現了插在地上的枯枝,詫異地問道:「為什麼不生樹葉呀?」師傅指著朱元璋的祖父說:「一定是被這個人拔去了。」朱元璋的祖父看見瞞不住,就承認了。道士說:「你有福,死以後應當埋葬於此,你家將會出天子。」因此,朱元璋的祖父死後就被埋葬在那裡。下葬時,讓人驚奇的事發生了:扒開的土自己壅起,成為墳堆。這個楊家墩方圓丈許,現在還可以找到,至今不生草木,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親自去看看。

根據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朱元璋小時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不過,一些關於他的傳說也太神了——

朱家在朱元璋出生後十年,又遷到了鐘離之西鄉,後又遷到太平鄉縣孤莊村。關於朱元璋少年時的事兒,也有一些逸聞:

朱元璋小時候跟許多窮人家的孩子一樣,靠替人放牛過活。有一次,嘴實在太饞了,就把東家的牛犢給殺了,然後大夥兒一起把小牛煮熟吃了。吃完以後怎麼辦呢,朱元璋想了個辦法:他把吃剩的牛尾巴插進地裡,騙東家說:「地開裂了,小牛陷進去了!」東家跑過去拽住牛尾巴,結果牛尾巴真的往地裡鑽了,東家見狀,無可奈何地相信了朱元璋的話,沒讓他賠償牛犢。

朱元璋跟放牛的小夥伴們在一起的時候,常常玩拜皇帝的遊戲。他們拿車輻板做皇冠,拿破的木板做笏,拿籃子做龍椅。然後,大夥兒輪流做「皇帝」,坐上「龍椅」的人接受其他人的「朝拜」。不過,奇怪的是,當其他人坐上籃子的時候,都坐不穩,沒幾下就摔下來了,而朱元璋坐上去的時候卻穩穩噹噹的。大夥兒見狀,就服了朱元璋,就一起拿著「笏」參拜他。從此以後,朱元璋在放牛娃中儼然成了小首領。雖然這些傳說不免有附會或神化的地方,但還是可以看出朱元璋小時候要比一般孩子聰明、頑皮。

朱五四夫妻,對這個叫重八的小兒子寄託了很大的希望,但望子成龍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如果他將來能夠治點產業,過上吃得飽、穿得暖的小康生活,他們也就心滿意足了。朱元璋的母親曾經對丈夫說:「人家說我們家要出貴人。現在看來,我們家其他兒子混得都不怎麼樣,沒什麼產業,難道所謂的貴人,會是重八?」

對於一個封建皇帝來說,難能可貴的是朱元璋並不想掩飾他卑微的身世,他在《御製皇陵碑》中關於自己身世的坦白敘述正顯現了他的胸襟,而這也是他留給子孫最寶貴的財富。儘管朱元璋的子孫中出了很多不肖之人,明朝國祚還是延續了二百七十七年。至於其中的原因,我們不難從朱元璋當年的敘述中找到蛛絲馬跡。

中國人崇拜祖先,重視家世,喜歡把祖先的榮耀當作自己的榮耀,喜歡從祖先輝煌的歷史中尋找成功的原因。因此,中國人有修家譜的傳統,而且喜歡在家譜中把自己的家族歷史說得很久遠、很輝煌。歷史上,許多血統並不高貴的皇帝在獲得天下以後,也常常要拉一個顯赫的古人作為自己的祖宗——隋文帝獲取皇位後,拉來漢代太尉楊震做祖宗;唐高祖定鼎後,把自己的李姓扯到了春秋時的老子身上。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也要追憶自己的祖上,同時不少人也對這個名不見經傳、無根無據的人的家世產生了興趣。他們從情感上主觀地認為,朱元璋一定有一個了不起的先祖。於是,有人揣摩朱元璋的心理,一定要為朱元璋找一個了不起的先祖,以示其出身高貴。他們找來找去,七拐八拐地找到了南宋大儒朱熹。

朱熹是徽州(今江西婺源)婺源人,按照那時候的地域劃分,與朱元璋算是大同鄉了。他在南宋歷事四朝,曾任秘閣修撰,著有《四書集注》——有這樣的大學問家兼高官作為祖上,朱氏家族就很有面子了。但是,朱元璋對此很不以為然,他不願意借別人來榮耀自己,也用不著找一個古代名人來給自己臉上貼金,他要把自己赤貧的身世原原本本地告訴世人和子孫,這顯示了他超乎常人的自信心和博大的胸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