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易順差,歷來是熱門話題。對此,《中國勞工通訊》法國負責人蔡崇國先生表示,中共政權以低廉勞動力為主的低廉成本,貿易順差再創新高,這使中共經濟過多的依賴外貿,是一種不健康的,畸形的經濟。
蔡崇國指出,中國社會這幾年社會輿論和一般民眾的社會情感有很重要的變化,那就是,在過去說到中國的經濟增長、外貿增長、國外投資的增長,民眾還有點高興,現在,大家都無動於衷,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很反感。最近報紙上說最近幾個月中國的國民生產總產值要增加20%,然後又說國民總產值5年之內要趕上德國。那麼在新浪和搜狐上很多人作評論,大多數都是罵的,就是說你們可以吹這些數字但是跟我們日常生活有什麼關係呢?現在中國政府又提到了貿易順差在7月份大幅度增長,這個是很正常的,但是這個跟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數字,經濟發展12%的增長數字一樣。現在普遍老百姓是非常冷淡的,甚至還罵。那就是因為一部分人談到教育費用高、醫療費用高、房租高,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困難。特別注意的是貿易順差也好,經濟增長也好它和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沒有關係。那就是說現在老百姓不再對這些貿易順差啊、經濟增長啊、國民生產總產值的增長、財政收入的增長,有多少感興趣了。感興趣的是這些東西是誰受益了,這些東西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什麼關係,這個是最重要的。
從統計上看,美國為中國提供了高達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出口市場,中國對美國市場依賴之大。於是,當人們高談闊論「中國市場」的時候,事實上卻不是「中國市場」,而仍然是「美國市場」,成為世界經濟巨大的磁場。
蔡崇國認為,中國經濟的增長越來越依賴於外貿了,越來越依賴於進口和出口。而不是像一般的國家把經濟的增長放在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改善和購買力的提高上面,而是建立在外貿上面,建立在進出口上面。那麼經濟的發展、外貿的發展經和老百姓的生活改善沒有多大的關係,所以這種數字的順差的增長更進一步說明中國經濟的問題所在。就是經濟的增長依賴於國外市場,依賴於國際貿易,而不是依賴於國民的購買力的增長。第二個問題是,中國人包括越來越多的知識份子、經濟學家、記者啊、律師,當然首先是老百姓,他們越來越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所焦慮,那就是工人農民佔人口絕大多數的人,他們工作條件非常艱苦,他們的收入不穩定,他們沒有基本的醫療保障,他們的孩子上學的費用越來越高,他們很多(人)失業,即使有工作的人,他們隨時都會(被)解雇,就是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就是生活工作的臨時化,以及社會的不公證、社會的不平等、社會的腐敗的發展,這些問題是越來越叫人擔心的。那麼,如果講到貿易順差的發展,官方還是那麼讚許的、興奮的、高興的態度,還是那麼鼓勵的態度。那麼就說明中國政府對中國經濟和社會問題還沒有意識到,還要繼續把中國的經濟放在對外貿的依賴上。對老百姓生活的具體的改善,特別是工人農民的工作條件艱苦、收入低還沒有認真的去思考、去改變的跡象,就是說中國政府對中國的基本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還沒有意識到,還沒有想到怎麼樣去解決,還只是把成就放在這些抽象的數字上。
以低廉勞動力為主的低廉成本,保持了中國的競爭力。中國,以其「世界工廠」的形象,確立於世。
總部設在紐約的中國勞工觀察組織負責人李強先生指出,如果這樣長期靠廉價的勞動力。對中國的長期經濟不是很好。中國工人的工資比較低,每小時的工資也就是40美分左右。而且他們沒有醫療保險,沒有養老保險。那麼這樣的話大量的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能夠有很強的競爭力。如果中國長期靠廉價的勞動力來(競爭),他對中國經濟長期來講並不是非常有利。因為它會涉及到以後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問題。工人到了四五十歲以後,他的積蓄可能沒有辦法維持他的生活。現在出現的一胎化的政策造成就業人口減少,以後,一個就業人口負擔的份額會更大一些。他負擔更多非就業人口,隨著中國就業人口的老化的話。
蔡崇國舉列說明中共政權對中國利用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出口政策,利用人民幣價值的低谷去競爭,這是中共政權根本沒有認識中國現實問題的一種表現。更重要的是他還打算繼續地把中國的對外貿易不是放在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的增長上面,而是繼續的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那就是說還是要繼續的使工人、特別民工,他們的工資保持在一個低水平上,還是要繼續使中國的工人一天工作十幾個鐘頭,一個星期工作七天,一個月最多休息一兩天,而且非常糟糕的伙食,這樣的狀況還要繼續下去,因為只有這樣下去中國的國際產品的價格才能夠有競爭的優勢。這種狀況很多知識份子都呼籲要改善,但是中國炫耀7月份貿易順差的這種態度說明它根本沒有這個打算,尤其是中國政府大量的宣傳江澤民文選,大量的宣傳江澤民所謂的經濟成就。他沒有看到江澤民執政的十幾年是中國歷史上,就是共產黨當權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有這麼多的失業,有這麼多的煤礦爆炸,有這麼多的腐敗,有這麼多的工人農民在工作當中得了職業病,在工作的事故當中喪失了生命或者得了終身的疾病,有這麼多的勞資糾紛,有這麼多的群體事件。短短的十多年教育費用幾十倍的增長,醫療費用幾十倍的增長,從來沒有過。像這些問題在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政府,犯了這錯誤當中的一個、兩個,他都得辭職的。
李強同時舉列談道「世界工廠」的廉價勞工的生存條件,比如最近在東莞梅爾頓工廠發生的群體性事件,這個工廠是典型的香港投資,生產玩具的工廠。這個工廠,每個工人每天工作十一小時,每天八小時每週工作六天。每個月他的工資是五百八十五塊,是東莞的最低工資,他們每天三小時的加班,他們的加班工資和正常工資是一樣的。那麼這樣計算的話他們每天工作十一小時。而且是在勞動強度很高的情況下工作。然後每週工作六天,十二個工人住在一個房間。沒有醫療保險,沒有養老保險。工人有時候要在有毒的環境下生產。工廠也沒有進行很好的安全方面的培訓。像這樣,工人不能維持一個家庭,只能維持他們現在的很低的生活水平。
蔡崇國認為,中美貿易順差如此巨大,並非中國經濟更強勢,並非中國人更具經商手腕。中國經濟的一種畸形狀態,那就是中國的經濟過於依賴於外貿市場,所以它的風險非常大。國際經濟形勢一有風吹草動,中國的經濟就會有非常大的震動,同時如果有國際金融危機和其他的經濟危機發生,那麼在中國的後果就會嚴重得多,同時使中國的經濟對西方世界的經濟依賴更嚴重。其結果會導致中國外交上的軟弱無力,我們不說它對還是不對,它的事實會導致國內的民族主義傾向非常嚴重。在中國民族主義情緒,反日情緒,有時候反美情緒啊都非常高漲,它有很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出口廉價的產品。真正的、好的像汽車啊,電腦啊,關鍵性的電子原器件,高技術產品啊,都靠進口。中國人有一種被西方人在剝削的感覺,這是導致民族主義情緒上升的一個原因之一。所以說經濟過多的依賴外貿,即使在外貿上有順差,它是一種不健康的,在中國尤其它是一種畸形的。它非常具體的說明瞭在中國大多數民眾購買力長期不能夠提高,所以中國的經濟只能靠國家的投資和對外貿易的出口。那麼它的勞動力這麼豐富,它的工資這麼低,產品出口的價格當然是廉價,所以它很容易有順差
蔡崇國指出,中共政權長期利用廉價勞動成本來贏取貿易順產將會產生惡劣的後果。首先是西方各國甚至和東歐其他國家以及發展中的國家貿易磨擦越來越嚴重。美國不斷的給中國施加各種壓力,可以看出中國大量向國外傾銷廉價產品,使很多外國的民眾輿論抗議。第二個後果就是它導致一個繼續陷於一種惡性的循環,就是經濟越發展越依賴於進出口貿易,越來越依賴於出口的增長,那麼要保持出口的增長就必須保持中國勞動力的廉價,勞動力的廉價又導致中國勞工的工作環境和生存環境的惡化,這個惡化又繼續使中國的勞動力的購買力保持在一個低水平,這又使中的經濟必須要依賴對外貿易,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就走不出這種惡性循環。第三個後果就是使中國的經濟和產業無法更新換代,不斷出口附加產值和技術含量低的產品,那麼中國的高技術產品就發展不起來,大的企業更重視於進出口貿易,地方的政府更注意壓低工人的工資,而不把力氣放在新技術和產品的更新換代上面。我們知道在西方一兩個世紀的發展過程,就是工人的工資不斷提高,工資不斷提高是企業家要降低成本就要少用工人,刺激他去使用機器,刺激他使用新的技術,這樣就導致了西方的產業不但的更新換代,不斷的升級。一個使經濟只依賴於廉價勞動力的經濟體系和國家,它的產品更新換代的動力是不足的,甚至是沒有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惡果。當然還有,就是非常多的報刊和輿論越來越擔心的問題是中國的環境惡化和能源消耗過高的問題。中國現在依靠廉價的勞動力中國把世界各國的高消耗能源的產業、高污染的產業都吸引到中國來。中國每生產100萬美元的產品,他們消耗的能源是西方國家的7、8倍,而且國內的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這些後果還不是全部的就已經是非常的嚴重了。
李強從短期和長遠地分析了中共政權長期利用廉價勞動成本來贏取貿易順產將會產生影響。從短期來講,它會促進中國的經濟繁榮發展。但是從長遠來講的話,它就是提前消耗了資源,它在後期的時候,中國政治經濟面臨不穩,就可能群體性的事件會更多。而且它會面臨一系列更多的社會問題,示威請願或者其它等等問題。
中國過去12個月的貿易順差從1226億美元增長到1268億美元。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預計,中國2006年的貿易順差最終會增至1460億美元。
有專家指出,面對巨大如天文數字的中美貿易順差,一些國人或許心下暗喜:「韜光養晦」之策大見成效。然而,強行維持人民幣低匯率,對外大肆傾銷,對內封鎖市場,未免損人利己。如此短期行為,未必長期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