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10-24 22:17:59作者:全英
王羲之,字逸少,生於東晉元帝大興四年,是我國最著名的書法家,被後世尊為書聖,千古以來,幾乎無人在書法上的成就能超越他。
他最為人稱道之名作「蘭亭集序」,被唐人評為「天下第一行書」,全書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個字,相同的字寫法均各自不同,其中有二十個「之」字,更是變化多端,沒有一個是相同的,當屬王羲之作品中之最佳珍品。
練習書法的人常從「永」字開始練習,其實這是王羲之傳授給後人一種學習楷書的方法,因為「永」字包括了八種筆法,而任何中國字都離不了這八種筆法的範圍。
王羲之除了喜歡讀書練字外,還有一個愛鵝的癖好,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性情,還能從鵝的體態、姿勢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
有一天,王羲之正在書房裡玩弄一顆明珠,恰有個老和尚來找他聊天,王羲之把老和尚請進書房裡,一隻大白鵝搖搖擺擺的迎著老和尚叫,老和尚見了也很高興,不禁用手撫摸一番,稱讚不已。
這時王羲之的家人都不在跟前,王羲之把手中明珠放在茶几上,起身倒茶請老和尚,老和尚吃了茶,閒聊了一會兒才走。老和尚走後,王羲之想起了他的明珠,轉身到茶几上去拿,卻發現明珠不見了,他在茶几上面、下面找了又找,連地上也找遍了,卻都沒找著,他心裏悶悶不樂。
王羲之丟明珠的事情傳開了,後來連老和尚也知道了。老和尚心中納悶,暗想:「奇怪!我那天明明看見右軍(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之官職,故人稱王右軍)把明珠放在茶几上的呀!怎麼會丟失呢?那時書房裡什麼人也沒有啊?難不成他們懷疑是我?」
老和尚越想越難過,心裏懊惱至極,終於受不了而懸樑自盡了。
過沒幾天,王羲之家的大白鵝死掉,家人把死鵝拎到廚房拔毛剖肚,發現鵝肚裡有顆明珠。原來那天這鵝把明珠一啄,竟吞到肚子裡去了。
家人喜沖沖的把明珠拿到書房,交給了王羲之,王羲之見到明珠,心裏明白老和尚死得冤枉,自己心中十分悔恨。於是,他讓人把前廳和書房拆掉,在這一大片地基上蓋了座廟,叫「戒珠講寺」,用來悼念那位老和尚。也因這次失珠的疏忽,深悔於心,用來告誡自己。從此以後,就再也沒見王羲之玩弄過明珠。
在這座戒珠講寺的西北角樓上,也就是原來書房的上面,有個小小的房間裡面,供著一尊佛像,是一尊臥佛。王羲之用一尺多長的稀世白玉,請當時著名鐫匠,依老和尚生前模樣雕鐫而成。他常上樓祭祀這位老和尚,人們就把這樓稱為「臥佛樓」。
「戒珠講寺」是三月初三造好的,正好是王羲之書寫「蘭亭集序」時的上巳日,也是清明時節。因此王羲之死後,他的子孫就在這寺的大門裡正中位置塑了王羲之像,旁邊塑著兩個家僮,一個手捧飛狐筆(王羲之曾用死去的銀狐尾巴製成筆,稱飛狐筆),一個懷抱大白鵝,年年此日,王羲之的子孫都要來這寺裡掃祭一番。從此,蕺山就有人稱之為「戒珠山」,「戒珠寺」遂成名勝之一。
他最為人稱道之名作「蘭亭集序」,被唐人評為「天下第一行書」,全書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個字,相同的字寫法均各自不同,其中有二十個「之」字,更是變化多端,沒有一個是相同的,當屬王羲之作品中之最佳珍品。
練習書法的人常從「永」字開始練習,其實這是王羲之傳授給後人一種學習楷書的方法,因為「永」字包括了八種筆法,而任何中國字都離不了這八種筆法的範圍。
王羲之除了喜歡讀書練字外,還有一個愛鵝的癖好,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性情,還能從鵝的體態、姿勢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
有一天,王羲之正在書房裡玩弄一顆明珠,恰有個老和尚來找他聊天,王羲之把老和尚請進書房裡,一隻大白鵝搖搖擺擺的迎著老和尚叫,老和尚見了也很高興,不禁用手撫摸一番,稱讚不已。
這時王羲之的家人都不在跟前,王羲之把手中明珠放在茶几上,起身倒茶請老和尚,老和尚吃了茶,閒聊了一會兒才走。老和尚走後,王羲之想起了他的明珠,轉身到茶几上去拿,卻發現明珠不見了,他在茶几上面、下面找了又找,連地上也找遍了,卻都沒找著,他心裏悶悶不樂。
王羲之丟明珠的事情傳開了,後來連老和尚也知道了。老和尚心中納悶,暗想:「奇怪!我那天明明看見右軍(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之官職,故人稱王右軍)把明珠放在茶几上的呀!怎麼會丟失呢?那時書房裡什麼人也沒有啊?難不成他們懷疑是我?」
老和尚越想越難過,心裏懊惱至極,終於受不了而懸樑自盡了。
過沒幾天,王羲之家的大白鵝死掉,家人把死鵝拎到廚房拔毛剖肚,發現鵝肚裡有顆明珠。原來那天這鵝把明珠一啄,竟吞到肚子裡去了。
家人喜沖沖的把明珠拿到書房,交給了王羲之,王羲之見到明珠,心裏明白老和尚死得冤枉,自己心中十分悔恨。於是,他讓人把前廳和書房拆掉,在這一大片地基上蓋了座廟,叫「戒珠講寺」,用來悼念那位老和尚。也因這次失珠的疏忽,深悔於心,用來告誡自己。從此以後,就再也沒見王羲之玩弄過明珠。
在這座戒珠講寺的西北角樓上,也就是原來書房的上面,有個小小的房間裡面,供著一尊佛像,是一尊臥佛。王羲之用一尺多長的稀世白玉,請當時著名鐫匠,依老和尚生前模樣雕鐫而成。他常上樓祭祀這位老和尚,人們就把這樓稱為「臥佛樓」。
「戒珠講寺」是三月初三造好的,正好是王羲之書寫「蘭亭集序」時的上巳日,也是清明時節。因此王羲之死後,他的子孫就在這寺的大門裡正中位置塑了王羲之像,旁邊塑著兩個家僮,一個手捧飛狐筆(王羲之曾用死去的銀狐尾巴製成筆,稱飛狐筆),一個懷抱大白鵝,年年此日,王羲之的子孫都要來這寺裡掃祭一番。從此,蕺山就有人稱之為「戒珠山」,「戒珠寺」遂成名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