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10-31 10:17:41作者:劉逸明
據香港《動向》雜誌引述人民日報記者《內參》報導,陳良宇的落馬在全國主要地區都引發不同程度震盪,此次上海反腐風暴已在 18個省市引發反腐連鎖反應,各省市的黨政幹部、社會團體、知名人士紛紛致電中央政治局、中紀委,要求派遣工作組進駐,解決本地區腐敗濫權黑幕。此事反映了中國民眾對貪官污吏的深惡痛絕和反腐敗的強烈呼聲,曾在今年中共建黨紀念日前扛出反腐敗大旗的胡錦濤,如果是真心實意地反腐敗,就應該正視群眾的這種合理訴求,大刀闊斧地整頓官場。
中國官場的腐敗並非自今日始,而是由來已久,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雖然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江澤民就開始高喊"反腐敗"的口號,但震天價響的口號不僅不能有效地遏制腐敗,而且讓腐敗的蔓延速度一日千里。江澤民最大的"政績"也許就是創造了一個無與倫比的腐敗官場,他在年邁體弱後的無奈退出使得繼任人胡錦濤既喜又悲,因為胡錦濤雖然可以對偌大一個中國發號施令,但也不得不面對一系列的遺留問題。即使胡錦濤有扭轉乾坤之志向,但在人多勢眾的上海幫人馬牽制下,他往往會覺得力不從心,因此,在十七大之前,清除上海幫的羈絆勢力便成當務之急。
上海一直被外界視為江澤民的發家地,在上海官員前仆後繼地進入中國權力最高層後,以江澤民為首的上海幫已然成為中國政治派系中最有政治勢力的一幫人馬。在江澤民的庇護下,一些上海幫成員有恃無恐,極盡豪奢之能事,即使在江澤民卸任以後,很多人仍然不知道時過境遷之理,唯其馬首是瞻,對第四代領導集體中的核心人物胡溫不屑一顧。陳良宇便是上海幫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和胡溫的公然對抗充滿了不可一世的高傲和不識時務的愚昧。在權力可以決定一切的中國官場,陳良宇的落馬並無多少懸念,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胡錦濤接任中共黨魁的位置雖然已經四年,但如同江澤民當年似的核心地位卻並未建立,究其原因,不是因為胡錦濤不如江澤民,而是因為江澤民給胡錦濤下的繩索太多,在對一些重大事件進行決策時,胡錦濤往往不能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多數時候,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江澤民上海幫的成員。在胡錦濤上任後不久的2003年,因為開放媒體對非典事件的報導和廢除收容遣送惡法,胡溫贏得了民眾和外界的一致好評,"胡溫新政"因此而得名。然而,在極權制度的大環境下,胡溫注定一時間難以成就大業,雖然他們有悲天憫人之心,但在各種社會問題的糾纏下,他們只會心力交瘁,更不用說有上海幫的掣肘了。
"越反越腐"是江澤民時代反腐敗工作的一大中國特色,諸如陳希同、胡長清之流雖然紛紛拜倒於反腐敗的旗下,但他們充其量只是一個個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在貪官污吏多如牛毛的當下,貪贓枉法卻逍遙法外的大有人在。從古到今,中國民眾雖然過慣了被愚弄的生活,但哪位官員是否清正廉潔卻難逃他們的慧眼。早在陳良宇尚未垮臺之前,有關他的醜聞和傳言便此起彼伏,人們很容易覺察到上海民眾對陳良宇的不滿,但是,在陳良宇被中央查處之前,他哪一天不是風風光光?不是中國民眾和中國媒體不知道陳良宇有罄竹難書的罪行,只是在輿論被官權壟斷的情況下,很多人都無法發出或者是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
因為官權的極力壓制,中國的輿論監督逐漸淪為了為權力鬥爭服務的工具,貪官在位時,在主流媒體上根本就看不到半條有關他們的負面新聞,一旦貪官落馬,有關他們的負面消息便鋪天蓋地、不一而足。作為黨和政府喉舌的中國媒體這樣做倒還可以理解,然而,一般民眾也深諳見風使舵的處世之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貪官不倒不說話,這不能不說有些令人悲哀。也正因為貪官對民眾性格的瞭解,所以他們敢於一面在大庭廣眾之下高呼"勤政、廉政",一面又暗地裡幹一些貪污腐敗的勾當。缺乏制度性的約束和公民意識的淡薄是導致中國貪官層出不窮的罪魁禍首。對中國社會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陳良宇並非個案,而是中國官員的代表,他的落馬也並非主要因為他的貪婪,而是因為他和胡錦濤等人格格不入、勢不兩立的關係。遙想乾隆當年,貪得大清國十年賦稅的和咽之所以可以在當時安然無恙,還不是因為得皇帝的歡心?陳良宇雖然被胡錦濤以反腐敗的名義趕下了中國的政治舞臺,但從新華社的一份有關他言論的《內參》來看,他的很多話並非沒有道理,尤其是他敢於在觀點上和胡溫叫板的勇氣非常值得其他官員學習。倘若在監督機制健全的民主社會,陳良宇也許既可以潔身自好,又能夠超越胡溫的政治地位。當然,從陳良宇在現實中所幹的一系列傷天害理的事情來看,他即使被判死刑,也是死有餘辜,上海市民對他下臺一事的強烈反應便可以明顯體現。
如今的中共,除了壟斷社會財富和權力之外,還擁有號稱"人民軍隊"的幾百萬黨衛軍。即使有人有陳勝、吳廣般的鴻鵠大志,也無法憑藉自己的力量使中共的政權土崩瓦解。腐敗是導致政權衰亡的必然因素,如果任腐敗無所畏懼地自由發展,不光會搞得民不聊生,而且能讓再強大的政權在一夜之間煙消雲散,諸如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勝枚舉。腐敗無疑是中共最大的敵人,能否建立起有效的憲政體制和能否徹底地反腐敗將成為對胡溫新一代的嚴峻考驗。從各地區要求中央派駐工作組的情況看,民眾對腐敗官員已經忍無可忍,整肅陳良宇為民眾提供了一個發泄不滿的機會,和陳良宇形跡相似的官員比比皆是,如果胡錦濤不能善待民意,在今後沒有一如既往的反腐敗行動,那麼,他當初的反腐敗高調將無異於紙上談兵。
中國官場的腐敗並非自今日始,而是由來已久,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雖然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江澤民就開始高喊"反腐敗"的口號,但震天價響的口號不僅不能有效地遏制腐敗,而且讓腐敗的蔓延速度一日千里。江澤民最大的"政績"也許就是創造了一個無與倫比的腐敗官場,他在年邁體弱後的無奈退出使得繼任人胡錦濤既喜又悲,因為胡錦濤雖然可以對偌大一個中國發號施令,但也不得不面對一系列的遺留問題。即使胡錦濤有扭轉乾坤之志向,但在人多勢眾的上海幫人馬牽制下,他往往會覺得力不從心,因此,在十七大之前,清除上海幫的羈絆勢力便成當務之急。
上海一直被外界視為江澤民的發家地,在上海官員前仆後繼地進入中國權力最高層後,以江澤民為首的上海幫已然成為中國政治派系中最有政治勢力的一幫人馬。在江澤民的庇護下,一些上海幫成員有恃無恐,極盡豪奢之能事,即使在江澤民卸任以後,很多人仍然不知道時過境遷之理,唯其馬首是瞻,對第四代領導集體中的核心人物胡溫不屑一顧。陳良宇便是上海幫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和胡溫的公然對抗充滿了不可一世的高傲和不識時務的愚昧。在權力可以決定一切的中國官場,陳良宇的落馬並無多少懸念,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胡錦濤接任中共黨魁的位置雖然已經四年,但如同江澤民當年似的核心地位卻並未建立,究其原因,不是因為胡錦濤不如江澤民,而是因為江澤民給胡錦濤下的繩索太多,在對一些重大事件進行決策時,胡錦濤往往不能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多數時候,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江澤民上海幫的成員。在胡錦濤上任後不久的2003年,因為開放媒體對非典事件的報導和廢除收容遣送惡法,胡溫贏得了民眾和外界的一致好評,"胡溫新政"因此而得名。然而,在極權制度的大環境下,胡溫注定一時間難以成就大業,雖然他們有悲天憫人之心,但在各種社會問題的糾纏下,他們只會心力交瘁,更不用說有上海幫的掣肘了。
"越反越腐"是江澤民時代反腐敗工作的一大中國特色,諸如陳希同、胡長清之流雖然紛紛拜倒於反腐敗的旗下,但他們充其量只是一個個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在貪官污吏多如牛毛的當下,貪贓枉法卻逍遙法外的大有人在。從古到今,中國民眾雖然過慣了被愚弄的生活,但哪位官員是否清正廉潔卻難逃他們的慧眼。早在陳良宇尚未垮臺之前,有關他的醜聞和傳言便此起彼伏,人們很容易覺察到上海民眾對陳良宇的不滿,但是,在陳良宇被中央查處之前,他哪一天不是風風光光?不是中國民眾和中國媒體不知道陳良宇有罄竹難書的罪行,只是在輿論被官權壟斷的情況下,很多人都無法發出或者是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
因為官權的極力壓制,中國的輿論監督逐漸淪為了為權力鬥爭服務的工具,貪官在位時,在主流媒體上根本就看不到半條有關他們的負面新聞,一旦貪官落馬,有關他們的負面消息便鋪天蓋地、不一而足。作為黨和政府喉舌的中國媒體這樣做倒還可以理解,然而,一般民眾也深諳見風使舵的處世之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貪官不倒不說話,這不能不說有些令人悲哀。也正因為貪官對民眾性格的瞭解,所以他們敢於一面在大庭廣眾之下高呼"勤政、廉政",一面又暗地裡幹一些貪污腐敗的勾當。缺乏制度性的約束和公民意識的淡薄是導致中國貪官層出不窮的罪魁禍首。對中國社會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陳良宇並非個案,而是中國官員的代表,他的落馬也並非主要因為他的貪婪,而是因為他和胡錦濤等人格格不入、勢不兩立的關係。遙想乾隆當年,貪得大清國十年賦稅的和咽之所以可以在當時安然無恙,還不是因為得皇帝的歡心?陳良宇雖然被胡錦濤以反腐敗的名義趕下了中國的政治舞臺,但從新華社的一份有關他言論的《內參》來看,他的很多話並非沒有道理,尤其是他敢於在觀點上和胡溫叫板的勇氣非常值得其他官員學習。倘若在監督機制健全的民主社會,陳良宇也許既可以潔身自好,又能夠超越胡溫的政治地位。當然,從陳良宇在現實中所幹的一系列傷天害理的事情來看,他即使被判死刑,也是死有餘辜,上海市民對他下臺一事的強烈反應便可以明顯體現。
如今的中共,除了壟斷社會財富和權力之外,還擁有號稱"人民軍隊"的幾百萬黨衛軍。即使有人有陳勝、吳廣般的鴻鵠大志,也無法憑藉自己的力量使中共的政權土崩瓦解。腐敗是導致政權衰亡的必然因素,如果任腐敗無所畏懼地自由發展,不光會搞得民不聊生,而且能讓再強大的政權在一夜之間煙消雲散,諸如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勝枚舉。腐敗無疑是中共最大的敵人,能否建立起有效的憲政體制和能否徹底地反腐敗將成為對胡溫新一代的嚴峻考驗。從各地區要求中央派駐工作組的情況看,民眾對腐敗官員已經忍無可忍,整肅陳良宇為民眾提供了一個發泄不滿的機會,和陳良宇形跡相似的官員比比皆是,如果胡錦濤不能善待民意,在今後沒有一如既往的反腐敗行動,那麼,他當初的反腐敗高調將無異於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