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否認有些人中文詞彙貧乏,不否認有些英文詞彙準確含義難翻譯,不否認有些中國人以這樣講話為榮,但所有北美華人應該意識到:這其實是一種流行病。
從法國總統希拉克,由於一個國際會議僅講英語而憤然離席;到華裔科學家丁肇中,在中國的一個國際學術會議上聲明:雖然不符合會議章程,但我僅用中文發言。我們是不是應該有所思考?
你我無法左右整個北美華人的流行趨勢,但你我可以影響我們周圍的人:
以講純正中文為榮!
千萬別小看了自己,我們是:
中華燦爛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有一種語言,在北美的中國人使用頻率很高。你隨時隨地可以聽到,你自己也每天在說,它非華非英,亦華亦英,不過仔細推究起來,這種結合英語口語發展出的一種中英文輪流使用的語言,中國元素還是多些,找不到合適的稱謂,姑且叫做「中英大匯串」吧。
和任何一種中西和璧的文化一樣,「中英大匯串」也有它產生,壯大和流傳的歷史,社會因素。只可惜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研究語言學的人對此有過精闢的闡述,只有細心如我者在瞭解了它的偉大時代意義後,試著能從各種角度來分析,概括一下:
歷史源流:「中英大匯串」存在多久已不可考,想必可追溯至我國第一位留美學生容閎,當他交出他的畢業論文時,他很可能是這麼說的:「我的paper總算finish了。」
社會因素:這個題目可長可短,長可談到晚清慈禧太后昏庸誤國,逼使沿海諸省人民做苦役來美,造就了「中英大匯串」的使用人口,短的則歸因於近三十年來大批留學生及新移民的湧入。
流傳途徑:迅速擴散的口耳傳染,別人講,你也講,越講越順口,一講不回頭。現今已找不到幾個中國人會說「你把車停在哪裡?」大家都說:「你把車park在哪裡?」而且park中的r音還一直省略。
人口學使用分布狀況:二十歲至四十歲的留學生,職業男女使用最多。專業上,職業上的用語暫且不談,怪就怪在他們非這樣說不可:「Hi,Terry,你們公司最近又lay-off人沒有?」「快了,快了,從上一批開始,我就知道公司的problem,大的problem像是project都不能meet schedule,小的problem像是限制使用conference call,you know,九一一以後,到處都是crisis,我真不知道我還能survive多久?」「這種事,worry也沒有用,sooner or later,我們公司也會announce,在美國混飯吃就是這樣,沒有job security,反正這種事,you know,who knows ?」
剛來美國時的我多少對這種不倫不類的「中英大匯串」有些反感,刻意自我抵制了一陣,也聽說國內激進者對這種現象加上了「假洋鬼子」「數典忘祖」之類的評語。一段時間努力地讓自己說英語時說英語,講中文時講中文。可是兩個月後,也許不到兩個月,我也就加入陣營,先從簡單的「yeah,嗯哼」上口,再來就是每天都要的park,接著什麼delay,cancel,appointment,confirm,expect,surprise,boring,frustrating ,vacation,out of town,check紛紛出籠,說得和呼吸一樣自然。在這不久以後國內一個同學從北京打電話給我,我告訴她剛剛shopping回來,她氣急敗壞地叫道:「你才去美國幾天,說句話還要加個洋屁,沒勁。」可以想像,新移民越多的地方這種語言就越興旺發達。我雖未做過統計,不過卻可斷言,至少在我曾經呆過的大學校園,研究機構和現在工作的醫院,這種「中英大匯串」是絕對的普及,絕對的人人琅琅上口。
就連我的父母在來美探親時的短短一個月內就能來上幾句。在接電話告訴朋友我不在家時會說:「她八點鐘有meeting,已經走了,你晚上再打來吧。」父母是文革前的大學生,學的是俄語,在國內晉升高級職稱時曾惡補了一陣英語,可那時早已舌頭硬成石頭,記性開如漏鬥,不但心猿無定,意馬難收,而且凡事都養成了喜歡推理的惡習,本該被動地接受,偏要主動地去分析。來美後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高漲,我的精力常常浪費在對他們無謂的解釋上,又沒有耐心,幾個回合以後就想偃旗息鼓,媽媽是有心人,有一定語言天賦,聽我和朋友的幾次電話交談後也欣然加入了「中英大匯串」的行列,回國一段時間還有揮之不去的「中英大匯串」情結。去民革作報告時還專門提到這種文化現象。
就語法而言,「中英大匯串」借用英語,基本上只是硬生生的混用,但方便巧妙,多快好省。咱們中國人在美國,任何時候都說英語的人不多,不說幾句英語又不像是在美國,這種「中英大匯串」最合適不過了,夾雜英語單詞,又可以完全不顧語法,譬如時態,中文沒這玩意兒,所以英語也跟著沒有了,不管昨天,今天和明天,反正都是處變不驚的park,又如語態,主動被動搞不清楚,沒關係,來中文。如「我的支票 cancel了」。又如名詞,形容詞,副詞的變化,好辦,用中文套頭加尾,絕無破綻。如「這件事很surprise,每個人都 confuse不得了,不過要看 bright side ,說不定也是一個好的 change。」這種英語詞彙,中文文法的混合使用,不知恩惠了多少人,難怪在美華人一個個說得津津有味,毫無歉意。
在幾年的美國生活中,我發現「中英大匯串」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單詞是 「Complain」,中文譯為「抱怨」或「申訴」。老美視Complain為天賦人權,流浪漢可以complain收容所不夠多,所以他們才流離失所;囚犯可以complain監獄設備太差,才使他們度日如年。由於許多權利由complain而來,所以有什麼委屈,非讓別人知道不可。這不,前幾天,男朋友的電話打來第一句就是:「我可不可以complain一下。」他怪我一連四天,手機不接,e-mail電話留言不回。純粹一個「人間蒸發」。另一個朋友,一通電話打來,說下個月要跳槽。然後一大堆的complain,首先老闆沒有fully appreciate her contribution,憑什麼那麼賣命?然後是老公太無能,complain,老闆不讓休假,complain,看醫生等的時間太長,complain,隔壁的狗太愛叫,complain.Blah…。blah…太多的complain.
就「說」的來說,「中英大匯串」已爐火純青,登峰造極。不過就「寫」而言,還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既然我是這麼一個花了功夫研究「中英大匯串」的有心人士,因此義不容辭地寫下了這篇「中英大匯串」的演講稿,以供後人參考:
各位先生,女士:
今天我很 happy 有這個 chance 來和各位談談在美華人語言上的 problem。
按照美國人的習慣,任何 Speech之前最好先來點笑話,讓大家開開心,所以我就舉幾個例子,以Make sure這是一個有共鳴的 speech,而不是 One man show。
1996年,我剛來美國,人生地不熟,英語很 poor,經常望文生義,譬如把 Body shop當成健身房,把 Fitness Center當成服裝中心。最 funny的一次是在 San Diego和朋友開車,一路上都是No right turn的 sign,他大叫,這下可慘了,每個街口都「沒權利轉彎」,那不是要開到大海裡去了嗎? 還有從朋友那兒聽來的中譯英高人的超級笑話:「中國將完蛋在男人手裡」 譯作 China will finish egg in men‘s hand。」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被譯作Money no,body yes」。
等我的英語慢慢 improve以後 ,又碰到另一個 problem,就是簡化字太多了,不要笑,你們說英語沒有簡化字?我可以和任何人 challenge這個 fact,譬如馬路上畫個大大的」 X-ing」 是什麼?原來」X」是 cross,所以X-ing就是 crossing,也就是穿越的意思,真是太 lazy了,我最先還以為是禁止通行呢!T4 U是什麼玩意兒?原來是 Tea for you,另外猜猜看「2B O nor 2B」是莎士比亞哪一句名言?BTW和FYI就不用說了。還有night變成nite,high變成 hi,這些都太common ,不用 mention了。等到 level再高一些,就要注意 gender的問題了,最好說 chairperson而不要說 chairman,不能說 fireman,要說 firefighter,不要說 policeman,要說 police officer,就不知以後 snow-man要說成什麼了?
我們中國人常常笑日本人的英語有很重的 accent,其實老美覺得我們老中的 accent也很厲害。來美國後我 take過一門 Pronunciation skill的英語課,因此結識了一個專門研究外國人accent的 expert,他說,你們中國人沒 R和 L的音, war,wall念起來都是「窩」,你們沒有鼻音, nine是「奶」,swain 是「死吻」,母音更不清楚,bad ,bed,bade都是「背的」。你們說得輕鬆,我們聽得可難受呢!
所以我要remind各位,既然學英語,說英語有那麼多的 pitiful,而在美國,完全不說英語也說不過去,所以我 suggest各位 from now on 都說「中英大匯串」。大家一起來,易學易記。家庭,教育,法律,社交,醫學的難於啟齒之處全部迎刃而解,如果各位 interest ,等一下在我的 speech 以後有「中英大匯串,大家一起來」的 type出售,一盤五元,五盤以上還有 discount,謝謝各位,Thanks for your time,祝大家 Have a nic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