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陸《經濟參考報》近日報導:「只為少數人打造的……」、「以自然的絢麗盛景渲染名門宅邸的顯赫氣質……」,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地產廣告致力於打造一種「奢華、富人獨有」的小區氛圍。然而,專家認為,我國尚未自然形成「富人區」,這樣人為大打富人牌,用耀眼的字眼兒堆砌出平面上的「富人區」,必然會帶來一些不和諧因素。
國內目前最貴的豪宅項目首推上海。第一個被稱為「豪宅」的世茂濱江花園售價3000美元/平方米以上,但很快就有更多更貴的豪宅相繼湧現出來。上海紫園1號別墅以1.3億元的天價成為國內最昂貴的住宅,但這一價格已被位於上海陸家嘴的湯臣一品住宅區刷新,湯臣一品每平方米售價超過10萬元,單套住房售價甚至超過1.5億元。
伴隨著富人區面積的增大與價格的節節高升,「忽悠」富人的廣告也大行其道。在天津,一些地產開發商利用廣告牌和媒體大做「炫富」廣告。一家開發商曾用大號字體,在天津的許多地段都打出這樣的廣告:「海逸長洲,打造世界級群島富人區」、「用世界級地段鑄就世界級群島富人區,世界級富人區的誕生,讓地段成為地位的一種天然分界」等。家住天津市南開區的劉先生說:「一看到這些炫耀的字眼兒,心裏就有一種厭惡感,就會對‘富人’財富的來源打個問號,他們真是依靠誠實勞動、守法經營而獲得財富的嗎?難免會讓人聯想到偷稅漏稅、貪污腐敗、以權謀私等醜惡現象。」
西安楓葉別墅區是西安市乃至西北地區較早的成片富人區,聚集了眾多身價超過千萬的富人。從2003年起,入住在楓葉別墅區的部分業主,因為不滿意房型結構或追求更加奢華等,無視政府相關規劃,爭相拆除別墅重新建造。記者在楓葉別墅區裡看到,這裡有數處施工工地,有的處於開挖地基階段,有的已經開始地面建築施工,還有的整個房子都被炸毀,等待重新興建。
負責楓葉別墅區物業的西安美聯物業管理公司經理助理王志江告訴記者,這裡的業主「手眼通天」,啥事都不在乎,300多萬元的別墅,說砸就砸了。砸了之後,重新修建過程中,大多數會違反規定,超高超標建設,而且還擾亂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作為物業管理公司,對於這一現象,根本制止不了。別墅區周圍的一些居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豪華別墅推倒重建,姑且不論這樣的行為是否合乎城市規劃,富人們如此「燒包」,無疑是有錢人心理的一種自我膨脹,以為有了錢,就有了一切,想幹啥就幹啥。
陝西師範大學教師姜錦武說,國家積極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但發生在富人區裡的許多現象,都與這樣的要求格格不入。幾百萬的別墅,頻繁拆建,造成大量鋼材、水泥、能源等資源的巨額浪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陸銘認為,現在的富人區越建越大,像上海的紫園別墅,佔地1300多畝,由13個小島和一個半島組成,規劃建造別墅150多棟,每戶平均佔地八畝以上,大小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這樣的建設模式,是對土地資源是一種浪費。
除了浪費大量的資源,富人區的管理也讓人頭疼。讓西安美聯物業公司沒有想到的是,這些號稱身價過千萬的業主們,竟然有一部分人拖欠物業管理費甚至是水電費。據悉,楓葉別墅區登記在住的業主中,共拖欠物業費17.4萬元;16戶空置的別墅房主,共拖欠物業費14.17萬元。還有,由於別墅區非常封閉,一些社會管理機構也難以進入富人區實施管理,一般人員根本進不了這些區域。所以,相關的管理部門如街道辦等機構,很難觸及得到。
近幾年,法國政府正在推行一項城區更新計畫,為的是改正35年前法國在經濟高速發展中匆忙建設所犯下的錯誤。這項計畫的目的有兩個,一是住宅的不同社會層次的摻雜和融合,不再人為地分割富人區和窮人區,讓他們生活在共同的氛圍內;二是一個街區裡多種多樣的經濟文化生活的融合,包括重新引進學校和以前一些傳統店舖等。
一般來說,只要人們的收入存在差別,市場中的房價存在差別,程度不同的分區居住就不可避免。然而房產商反覆灌輸的這種「富人區」的概念,無疑會加速社會分層化的趨勢,促進了富人們向豪宅的聚集。當然也有不少分析人士表示,以市場經濟的角度看,隨著房地產商拿地成本、建設成本等費用的不斷增加,房地產商只有開發相對高檔的樓盤,才能獲得較為穩定的收益。單純批評房地產商的行為,並不公允。
因此,天津市國土與房地產管理局局長吳延龍認為,大陸正處在市場轉型、收入分化和社會分層不斷加深的發展階段,居住區的分割也正在逐漸加強,政府需要在不違背市場規律的條件下,對上述現象保持高度的警覺,並採取適當的政策控制居住區分割的負面影響。吳延龍告訴記者,近幾年來,一些地方城市建設中出現不好的苗頭,即在城中心繁華地段建立高檔社區,而將低收入者遷到城郊。這會就會帶來一個負面的影響,即增加了低收入者的生活成本,給他們在交通等方面造成過多支付。
天津市在規劃建設經濟適用房時,就注意把經濟適用房散佈在一些相對高檔的樓盤區域內,如在天津市規模和檔次較高的華苑居住區,規劃建設了經濟適用房,這樣可以為低收入提供家政等就業服務,這種混居的模式可以實現「功能互補,互惠共生」,不同的階層或人群需要在職業和生活上互相依賴,形成互補,有利於城市的和諧。但一些房地產開發人士卻認為,混居可能帶來的問題是,不同階層的人生活在一起,容易產生矛盾,特別是心理和情緒上的對立,而且窮人和富人的需求不一樣,混合居住可能不利於各自需求的滿足。
誠然,一個城市群落的形成,除特定區域外,其本質上是一個「經濟事件」;而一個街區文化的形成,則是經濟、歷史、權力、文化綜合作用而成的結果。
從理論上講,任何公民在自己的國家內都有工作、遷移、居住的自由和權利,但是真正實現自己的權利,經濟狀況仍然是基礎的基礎。選擇自己心儀的居住地,首先要過開發商這一關,有了錢,才有選擇居住環境的可能。錢越多,選擇的餘地也就越大。因此,一個街區和街區文化形成的過程,也可看作是一個具有相近收入、相同興趣的居民逐漸聚集的過程。當一個街區逐漸被具有較高收入水平的人「選擇」了之後,「富人區」也就出現了,而那些被遺棄的街區則留給了尚不具有較大選擇餘力的「新移民」和「城市遺老」,等而下之者,往往被稱作「窮人區」。
在「富人區」,往往基礎設施、文化氛圍都比較好,而「窮人區」則不僅相反,而且基本都會伴隨著治安狀況的惡化。隨著城市的發展,往往這兩種區域之間的落差會越來越大,兩種街區的文化也就越來越不能溝通,落後街區裡的不安情緒就會助長暴力事件的增加。巴黎騷亂正是這種不安情緒擴大的結果,這種「城市馬太效應」的極端則是《暴力街區》中描繪的黑幫完全控制街區,政府完全放棄,最終將之隔離。而當事情發展到這一地步的時候,城市無疑已經分裂解體,這種事實上的「城市腦壞死」也就預示著整個社會肌體的迅速腐敗。
在現代商業文明的發展推動之下,人口不斷向城市集中,具有相同錢包和興趣的人有意無意地擇鄰而居,各種不同風格和發展水平的街區也就逐漸形成。這裡既有富人扎堆的「別墅區」,也有藝術家彙集的「藝術村」,自然還有低收入者集中的「XX村」,這類村一般都習慣於以居住者的「產地」命名。這種由於貧富差距導致的城市分化,是典型的大城市病的一種,城市越發展,這種現象越明顯,對城市和社會的威脅也就越大。在大陸,城市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基尼係數已突破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城市群落的分化正處在一個微妙而又危險的關鍵時期。
綜上所述,大陸城市「富人區」裡面居住的富人不是大款就是官商,或者是依靠一定的特殊背景「致富」的「成功人士」。由於它們的財富大都來歷不明,自然心生膽怯,惴惴不安,於是就千方百計地增強自身的「神秘感」。因此,「富人區」自然成了這些富人們「大隱於市」的樂土,而風景如畫的城市周邊的「後花園」則是他們首選之地。就這樣,城區的上好地段被富人們「合理」佔據,郊區的旅遊勝地也被富人們搶先「進駐」,廣大的勞動人民只能擠在「鴿籠」般的經濟適用房裡「盡歡顏」了,而且還是窮其一生的積蓄「等價」交換來的。
任其發展,富人們的房子將越住越大、越住越豪華,而窮人們幾無立錐之地!
毋庸置疑,共匪的「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的「國策」已使大陸的貧富分化發展到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地步,致使社會上「仇富」心理急速蔓延,只需少許「火星」一場可怕的空前災難將不可避免。請問:胡老大鼓吹的「和諧」社會該如何建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