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1-02 14:50:08作者:史悟
中國歷史上,眾人心目中,項羽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在《史記》中,司馬遷稱他:身長八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在被漢將韓信、彭越包圍垓下,四面楚歌的窘境中,他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時!」叱吒風雲的英雄,最後自刎烏江,著實令人感慨唏噓。
秦朝暴政,群雄揭竿而起,「伐無道,誅暴秦」。項羽同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起兵,帶江東八千人渡江西進討伐秦朝。一路收編其他義軍,經歷眾多惡仗,楚軍(項羽先祖為楚國人)日益壯大,後與秦悍將章邯相拒。在鉅鹿,討伐暴秦的各路諸侯兵,不敢輕舉妄動。項羽指揮楚軍,破釜沉舟,楚兵以一當十,大破秦軍。戰後,項羽召見諸侯將,各將皆爬跪而行,莫敢仰視,都被項羽的威風所懾服。
項羽與秦軍主力在鉅鹿大戰時,劉邦乘勢西攻進佔咸陽,秦王子嬰降,秦亡。項羽帶兵到達函谷關,聽說劉邦已攻破咸陽,欲王關中,大怒,準備發兵攻打劉邦。此時劉邦兵十萬,項羽兵四十萬,無力與項羽抗衡,乃從張良計,假意到鴻門向項羽請罪,鴻門宴略施小計逃脫。後項羽分封天下,立伐秦的有功諸將為王。封劉邦為漢王,自立為「西楚霸王」,氣勢鼎盛,儼然一霸主。
漢王劉邦在巴、蜀、漢中暗中發展,積蓄力量。公元前二零六年春,率五諸侯兵五十六萬東伐楚,與項羽爭霸天下。先前項羽分封的各諸侯紛紛反叛依附劉邦,雙方互有勝負,最後劉邦以弱勝強。項羽垓下突圍,在烏江英雄末路自刎而亡。
項羽悲劇何在?歷來認識多樣:嫉賢妒能、剛愎自用,不重用人才;「婦人之仁」,不重償有功之將;「匹夫之勇」,逞一幾之強,缺乏智慧;喪失良機,沒在鴻門殺掉劉邦;沒注意收攬民心等等。
閱覽《史記•項羽本紀》,我認為項羽悲劇的真正原因是他殘暴不仁,殺氣太重,殺人太多。背離天道,終遭天譴,天亡他也。
據《史記》記載,項羽行軍用兵中,經常在戰後對投降軍民實施屠殺。攻打襄城(今河南襄城)久攻不下,戰後將守城軍民全部殘殺掩埋,此一暴也;攻打城陽(今山東荷澤縣),戰後將城中軍民屠殺,此二暴也;攻打咸陽,在新安將秦投降軍士二十餘萬全部活埋,此三暴也。
項羽在敗亡前似有所悟,垓下突圍中,他曾對身邊的人說:「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 在烏江邊,亭長勸他渡江回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他笑答:「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不知項羽是否明白,天亡他是因他殺人太多,殘暴不仁。
後人見此,不可不思。
在《史記》中,司馬遷稱他:身長八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在被漢將韓信、彭越包圍垓下,四面楚歌的窘境中,他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時!」叱吒風雲的英雄,最後自刎烏江,著實令人感慨唏噓。
秦朝暴政,群雄揭竿而起,「伐無道,誅暴秦」。項羽同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起兵,帶江東八千人渡江西進討伐秦朝。一路收編其他義軍,經歷眾多惡仗,楚軍(項羽先祖為楚國人)日益壯大,後與秦悍將章邯相拒。在鉅鹿,討伐暴秦的各路諸侯兵,不敢輕舉妄動。項羽指揮楚軍,破釜沉舟,楚兵以一當十,大破秦軍。戰後,項羽召見諸侯將,各將皆爬跪而行,莫敢仰視,都被項羽的威風所懾服。
項羽與秦軍主力在鉅鹿大戰時,劉邦乘勢西攻進佔咸陽,秦王子嬰降,秦亡。項羽帶兵到達函谷關,聽說劉邦已攻破咸陽,欲王關中,大怒,準備發兵攻打劉邦。此時劉邦兵十萬,項羽兵四十萬,無力與項羽抗衡,乃從張良計,假意到鴻門向項羽請罪,鴻門宴略施小計逃脫。後項羽分封天下,立伐秦的有功諸將為王。封劉邦為漢王,自立為「西楚霸王」,氣勢鼎盛,儼然一霸主。
漢王劉邦在巴、蜀、漢中暗中發展,積蓄力量。公元前二零六年春,率五諸侯兵五十六萬東伐楚,與項羽爭霸天下。先前項羽分封的各諸侯紛紛反叛依附劉邦,雙方互有勝負,最後劉邦以弱勝強。項羽垓下突圍,在烏江英雄末路自刎而亡。
項羽悲劇何在?歷來認識多樣:嫉賢妒能、剛愎自用,不重用人才;「婦人之仁」,不重償有功之將;「匹夫之勇」,逞一幾之強,缺乏智慧;喪失良機,沒在鴻門殺掉劉邦;沒注意收攬民心等等。
閱覽《史記•項羽本紀》,我認為項羽悲劇的真正原因是他殘暴不仁,殺氣太重,殺人太多。背離天道,終遭天譴,天亡他也。
據《史記》記載,項羽行軍用兵中,經常在戰後對投降軍民實施屠殺。攻打襄城(今河南襄城)久攻不下,戰後將守城軍民全部殘殺掩埋,此一暴也;攻打城陽(今山東荷澤縣),戰後將城中軍民屠殺,此二暴也;攻打咸陽,在新安將秦投降軍士二十餘萬全部活埋,此三暴也。
項羽在敗亡前似有所悟,垓下突圍中,他曾對身邊的人說:「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 在烏江邊,亭長勸他渡江回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他笑答:「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不知項羽是否明白,天亡他是因他殺人太多,殘暴不仁。
後人見此,不可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