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1-28 01:16:15作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口水電影流行起來,所謂口水電影,並不是讓人流口水的電影,而是完全的爆米花式的沒大腦電影。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惡搞了20多部經典電影的《大電影之數百億》,該片雖然票房贏了個滿堂彩,但是在口碑上,卻是慘遭批評。
票房很好
1.票房奔向2000萬
在歲末《滿城盡帶黃金甲》與《傷城》兩部大片的夾擊中,投資不到1000萬元的國產小製作喜劇片《大電影之數百億》,以四兩撥千斤之勢,上映僅10天的時間,票房就突破了1000萬元。就在《門》《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等國產片紛紛避讓《黃金甲》的時候,《大電影》卻選擇了雞蛋碰石頭,能從《黃金甲》中成功突圍,在票房上搶得一杯羹,對於《大電影》根本就是一個奇蹟。這部「惡搞」了20多部電影以及社會熱點事件的影片,可謂討巧之極,藉著惡搞盛行的東風,一路讓票房持續飄紅,據目前最新的統計,該片將在本週末突破2000萬元的大關。這樣一來大家真的奇怪了,《大電影》票房飄紅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2.惡搞盛行 題材討巧
從某種程度上說,目前社會人們的心態浮躁,生活壓力的不堪重負使得惡搞不斷,一搞再搞。從年初的《無極》「饅頭」到「閃閃的紅星」再到胡戈、胡倒戈,一時間這些善於惡搞的同志化身為網路的惡搞英雄,在這樣的情況下,承擔著藝術責任的電影也就變得同樣浮躁了起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次《大電影》之所以能有意外的票房驚喜,其實正是沾了惡搞的光,該片歷來宣傳的最大看點莫過於該片中有20多部觀眾所熟悉的大片遭到了「惡搞」。其中包括《無間道》《雛菊》《英雄》《十面埋伏》《阿甘正傳》《碟中諜》等影片。惡搞盛行的年代,凡是一沾上「惡搞」兩字,電影肯定有人看。
3.匯聚2006熱點人物
2006年最火的搞笑電視劇當數《武林外傳》,最受年輕人喜愛的電影是《瘋狂的石頭》,而《大電影》演員匯聚了曾志偉,《武林外傳》中的「郭芙蓉」姚晨,以及《瘋狂的石頭》中的「黑皮」黃渤,這些最具搞笑天賦的演員,無疑憑藉自己的搞笑號召力讓《大電影》站在了搞笑巨人的肩膀上。
4.鑽了檔期的空子
在人人都喜愛黃金的年代,誰還去關心好人,這是賈樟柯導演的一句肺腑之言,不過好人倒了不見得惡搞會倒,在賀歲檔這個搶錢檔期裡,本就熱的電影消費佳期,加上《黃金甲》後無片頂上的空缺,《大電影》抓住了這個機會。新影聯高軍就表示,《黃金甲》上映兩週後,隨著熱度的降溫,不少看過《黃金甲》的觀眾就只能另謀他片,而除了《傷城》,這部《大電影》輕鬆搞笑,題材討巧,所以票房好是可以理解的。
口碑很差
電影界流行一個反問句,票房好的電影就一定是好電影嗎?
《大電影》放映中形成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票房雖火,口碑卻極差。尤其是影評人更是將該電影批得針針痛處,大家紛紛表示,片中硬傷太多,那麼到底哪些因素影響了《大電影》的質量與口碑呢?
質量粗糙
1.《大電影》自稱投資1000萬,但從電影中看,其畫面質量和場面上,還是幾百萬元小片子的水準。雖然畫面清晰度上比《瘋狂的石頭》好些,但是佈景、服裝、美術等還是略顯粗糙。
2.故事莫名其妙
故事的硬傷是大多數觀眾對該片不滿意的焦點原因。很多觀眾認為期待值很高,但失望很大。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了故事過於單薄,交代不清,每當一段惡搞過後,電影一回到故事中,一來真的,就立刻顯得故事特別沒勁,而觀眾情緒也顯然掉入低谷。一位看過影片的楊女士更是表示,完全沒看懂故事,就是笑了一陣,走出影院連電影說的是什麼都忘了。而姜先生表示,結尾太倉促,到底郭芙蓉、曾志偉、黃渤三個反目成仇的人,怎麼就突然牽手化解了仇恨,電影根本就沒交代清楚,讓人覺得很突兀。
3.演員瘋瘋癲癲無突破
王先生就表示,這次雖然《大電影》聚齊了當今的搞笑明星,但是除了黃渤以外,曾志偉成天瘋瘋癲癲,又回到過去香港電影的老路上,對如今曾志偉的演技和名氣來說,簡直可以算做浪費和恥辱,往後退了一大步。姚晨也沒什麼突破,除了惡搞《雛菊》一段有點意思外,其他的都很平庸。
4.惡搞太刻意沒新意
電影中雖然惡搞了大量的電影,但是觀眾卻總有一種被迫笑的感覺,甚至讓觀眾根本笑不出來。陳小姐就表示,片中《斷臂山》的那段完全跟片子沒有關係。王先生對片中惡搞黃健翔的一段非常反感,覺得十分惡俗刻意。曾志偉扮演的業主在拳擊台上被黃渤扮演的不良銷售商頻頻擊倒,一個亢奮的聲音解說道:「他繼承了房產奸商的優良傳統,這一刻開發商、銷售商、收了紅包合夥坑人的經濟學家和媒體記者靈魂附體,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不是一個人!」
而圈中一位影評人更撰文表示,認為這部片子最重要的問題就在於導演阿甘的「能力問題」。並表示,「戲仿並不是‘小兒科’的隨意把戲,某種意義上說它對導演的影像能力要求更高。他必須看破經典橋段中矯情和炫技的秘密,知道用什麼方式突顯它的荒誕不經,再做得比它更誇張過火,更虛情假意,更不合時宜,才能達到‘惡搞’他人的目的。如果他足夠‘壞’,又足夠內行,他可以讓觀眾一邊狂笑一邊替被模仿者冒冷汗。」顯然,《大電影》在這個方面,智商不夠。
商業天才,但不是藝術天才
導演阿甘的每部電影都賺了錢,這是他的本事。中國恐怖片稀缺的時候,他拍,從《古鏡怪談》《閃靈凶猛》到《天黑請閉眼》,一部接一部樂此不疲,觀眾一邊罵聲震天,一邊罵完還要去看。
近年來隨著電影審查制度的逐漸放寬,阿甘的恐怖片不再一枝獨秀,競爭也激烈起來。看到去年惡搞風不斷,《武林外傳》的走紅,阿甘就立刻嗅到了錢的味道,乾脆連自己擅長的恐怖片都先放一邊去,直接把寧財神挖過來,來個惡搞主題先行的《大電影》。《十面埋伏》《斷臂山》《雛菊》這些跟電影扯得上扯不上關係的惡搞通通都給我糊上,故事不故事的先把觀眾逗笑了再說。於是我們的笑中少了一種東西叫做會心,多了一種東西叫胳肢。
如果單從商業的角度,拍恐怖片出身的導演阿甘絕對是個天才,他的審時度勢、精明的投機商人特質,若是放到製片人的位置肯定是成功的。不過電影終歸是門藝術,它除了商品的屬性外,還有最重要的藝術特質。電影導演更首先要是個藝術家,而不是利益第一的商人。《大電影之數百億》票房無疑是成功的,但當隨意變成了刻意,為了惡搞而惡搞時,這樣的惡搞電影也就毫無意義。
這部《大電影》中,除了惡搞和故事的完全脫節,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蒼白無力、根本就沒說完的故事,倉促的結尾更讓人懷念起惡搞為故事服務的《驚聲驚笑》系列。
其實無論是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還是陳凱歌的《無極》,這些頂級的大導演早就從口水當中明白了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故事是電影的靈魂。武打、惡搞、神話、哲學,其實這些都不過是包裝電影的手段而已,不論你拍的是喜劇還是悲劇,是武打片還是愛情片,最終打動人的還得是你的故事。
票房很好
1.票房奔向2000萬
在歲末《滿城盡帶黃金甲》與《傷城》兩部大片的夾擊中,投資不到1000萬元的國產小製作喜劇片《大電影之數百億》,以四兩撥千斤之勢,上映僅10天的時間,票房就突破了1000萬元。就在《門》《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等國產片紛紛避讓《黃金甲》的時候,《大電影》卻選擇了雞蛋碰石頭,能從《黃金甲》中成功突圍,在票房上搶得一杯羹,對於《大電影》根本就是一個奇蹟。這部「惡搞」了20多部電影以及社會熱點事件的影片,可謂討巧之極,藉著惡搞盛行的東風,一路讓票房持續飄紅,據目前最新的統計,該片將在本週末突破2000萬元的大關。這樣一來大家真的奇怪了,《大電影》票房飄紅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2.惡搞盛行 題材討巧
從某種程度上說,目前社會人們的心態浮躁,生活壓力的不堪重負使得惡搞不斷,一搞再搞。從年初的《無極》「饅頭」到「閃閃的紅星」再到胡戈、胡倒戈,一時間這些善於惡搞的同志化身為網路的惡搞英雄,在這樣的情況下,承擔著藝術責任的電影也就變得同樣浮躁了起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次《大電影》之所以能有意外的票房驚喜,其實正是沾了惡搞的光,該片歷來宣傳的最大看點莫過於該片中有20多部觀眾所熟悉的大片遭到了「惡搞」。其中包括《無間道》《雛菊》《英雄》《十面埋伏》《阿甘正傳》《碟中諜》等影片。惡搞盛行的年代,凡是一沾上「惡搞」兩字,電影肯定有人看。
3.匯聚2006熱點人物
2006年最火的搞笑電視劇當數《武林外傳》,最受年輕人喜愛的電影是《瘋狂的石頭》,而《大電影》演員匯聚了曾志偉,《武林外傳》中的「郭芙蓉」姚晨,以及《瘋狂的石頭》中的「黑皮」黃渤,這些最具搞笑天賦的演員,無疑憑藉自己的搞笑號召力讓《大電影》站在了搞笑巨人的肩膀上。
4.鑽了檔期的空子
在人人都喜愛黃金的年代,誰還去關心好人,這是賈樟柯導演的一句肺腑之言,不過好人倒了不見得惡搞會倒,在賀歲檔這個搶錢檔期裡,本就熱的電影消費佳期,加上《黃金甲》後無片頂上的空缺,《大電影》抓住了這個機會。新影聯高軍就表示,《黃金甲》上映兩週後,隨著熱度的降溫,不少看過《黃金甲》的觀眾就只能另謀他片,而除了《傷城》,這部《大電影》輕鬆搞笑,題材討巧,所以票房好是可以理解的。
口碑很差
電影界流行一個反問句,票房好的電影就一定是好電影嗎?
《大電影》放映中形成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票房雖火,口碑卻極差。尤其是影評人更是將該電影批得針針痛處,大家紛紛表示,片中硬傷太多,那麼到底哪些因素影響了《大電影》的質量與口碑呢?
質量粗糙
1.《大電影》自稱投資1000萬,但從電影中看,其畫面質量和場面上,還是幾百萬元小片子的水準。雖然畫面清晰度上比《瘋狂的石頭》好些,但是佈景、服裝、美術等還是略顯粗糙。
2.故事莫名其妙
故事的硬傷是大多數觀眾對該片不滿意的焦點原因。很多觀眾認為期待值很高,但失望很大。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了故事過於單薄,交代不清,每當一段惡搞過後,電影一回到故事中,一來真的,就立刻顯得故事特別沒勁,而觀眾情緒也顯然掉入低谷。一位看過影片的楊女士更是表示,完全沒看懂故事,就是笑了一陣,走出影院連電影說的是什麼都忘了。而姜先生表示,結尾太倉促,到底郭芙蓉、曾志偉、黃渤三個反目成仇的人,怎麼就突然牽手化解了仇恨,電影根本就沒交代清楚,讓人覺得很突兀。
3.演員瘋瘋癲癲無突破
王先生就表示,這次雖然《大電影》聚齊了當今的搞笑明星,但是除了黃渤以外,曾志偉成天瘋瘋癲癲,又回到過去香港電影的老路上,對如今曾志偉的演技和名氣來說,簡直可以算做浪費和恥辱,往後退了一大步。姚晨也沒什麼突破,除了惡搞《雛菊》一段有點意思外,其他的都很平庸。
4.惡搞太刻意沒新意
電影中雖然惡搞了大量的電影,但是觀眾卻總有一種被迫笑的感覺,甚至讓觀眾根本笑不出來。陳小姐就表示,片中《斷臂山》的那段完全跟片子沒有關係。王先生對片中惡搞黃健翔的一段非常反感,覺得十分惡俗刻意。曾志偉扮演的業主在拳擊台上被黃渤扮演的不良銷售商頻頻擊倒,一個亢奮的聲音解說道:「他繼承了房產奸商的優良傳統,這一刻開發商、銷售商、收了紅包合夥坑人的經濟學家和媒體記者靈魂附體,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不是一個人!」
而圈中一位影評人更撰文表示,認為這部片子最重要的問題就在於導演阿甘的「能力問題」。並表示,「戲仿並不是‘小兒科’的隨意把戲,某種意義上說它對導演的影像能力要求更高。他必須看破經典橋段中矯情和炫技的秘密,知道用什麼方式突顯它的荒誕不經,再做得比它更誇張過火,更虛情假意,更不合時宜,才能達到‘惡搞’他人的目的。如果他足夠‘壞’,又足夠內行,他可以讓觀眾一邊狂笑一邊替被模仿者冒冷汗。」顯然,《大電影》在這個方面,智商不夠。
商業天才,但不是藝術天才
導演阿甘的每部電影都賺了錢,這是他的本事。中國恐怖片稀缺的時候,他拍,從《古鏡怪談》《閃靈凶猛》到《天黑請閉眼》,一部接一部樂此不疲,觀眾一邊罵聲震天,一邊罵完還要去看。
近年來隨著電影審查制度的逐漸放寬,阿甘的恐怖片不再一枝獨秀,競爭也激烈起來。看到去年惡搞風不斷,《武林外傳》的走紅,阿甘就立刻嗅到了錢的味道,乾脆連自己擅長的恐怖片都先放一邊去,直接把寧財神挖過來,來個惡搞主題先行的《大電影》。《十面埋伏》《斷臂山》《雛菊》這些跟電影扯得上扯不上關係的惡搞通通都給我糊上,故事不故事的先把觀眾逗笑了再說。於是我們的笑中少了一種東西叫做會心,多了一種東西叫胳肢。
如果單從商業的角度,拍恐怖片出身的導演阿甘絕對是個天才,他的審時度勢、精明的投機商人特質,若是放到製片人的位置肯定是成功的。不過電影終歸是門藝術,它除了商品的屬性外,還有最重要的藝術特質。電影導演更首先要是個藝術家,而不是利益第一的商人。《大電影之數百億》票房無疑是成功的,但當隨意變成了刻意,為了惡搞而惡搞時,這樣的惡搞電影也就毫無意義。
這部《大電影》中,除了惡搞和故事的完全脫節,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蒼白無力、根本就沒說完的故事,倉促的結尾更讓人懷念起惡搞為故事服務的《驚聲驚笑》系列。
其實無論是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還是陳凱歌的《無極》,這些頂級的大導演早就從口水當中明白了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故事是電影的靈魂。武打、惡搞、神話、哲學,其實這些都不過是包裝電影的手段而已,不論你拍的是喜劇還是悲劇,是武打片還是愛情片,最終打動人的還得是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