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6日以來,一篇題為《富豪教授榜竟成學生考研依據》的報導成為大陸各大網站轉載的焦點,該報導內含一份「中國教授富豪排行榜」。報導稱,一方面,教 授富豪的出現,折射出知識經濟在當代中國蓬勃發展的現實,反映了部分知識份子能夠通過自己的知識賺取財富,利國利民利己,代表著對「照本宣科」式的舊教學 方式的徹底否定;另一方面,集誨人不倦的教授形象與「利潤為王」的富豪形象於一身,教授富豪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可能在所承擔的兩種角色之間失去平衡,從而影 響到對所帶研究生的指導等等。報導斷言:面對千軍萬馬奔考研的局面,「可以預見在來年的研究生入學考試,這些教授富豪必定會廣受歡迎,報考者定會趨之若 鶩」。
最近幾年,大陸推出了很多「榜」,什麼「胡潤百富榜」、「作家富豪榜」和「福布斯大陸富豪榜」,還有形形色色的地方「富豪榜」,比起眾多「榜」,這個「教 授富豪榜」還真是獨樹一幟。然而,要解讀這個「教授富豪榜」,需要有一種摒棄虛榮的淡定和理性,更需要一種「高眄邈四海」的視野,因為「教授富豪榜」本身 就是一個畸形的產物。從這個榜上你可以發現,它只是簡單羅列了幾十所大學的的大款教授,不少還是兼職和客座,其中不乏大陸知名企業的老闆。說實在的,根本 就不是什麼有用的「指南」,充其量又是一次當下十分流行的惡搞。
多年以前,經濟清貧、面容清瘦、與世無爭幾乎成了教授的「標準像」。富豪與教授儼然是橋歸橋、路歸路,是兩條難以交合的平行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 高。在歷來對商人頗有微詞的傳統影響下,彷彿教授就不能發達,只能固守清貧,商人也似乎與儒雅無關,個個散發著銅臭氣味。可現如今真是大變樣了,教授搖唇 鼓舌,四處賺錢,越來越像商人;商人現身講壇,著書立說,越來越像教授。商業大潮的侵襲使象牙塔已非世間淨土,教授走出書齋,腳踩兩隻船,身份多元化,在 商界和學界縱橫捭合、左右通吃。教授商人化、商人教授化,原本無可厚非,但在體制內享受體制外的好處,在體制外又享受體制內的好處,所謂「吃著碗裡的,看 著鍋裡的,盯著灶台上的,想著案板上的」,如此「雙贏」值得商榷。
有的研究生抱怨道,一年難得見老師一面,或不得不充當導師的廉價勞動力……研究生們的憤辭讓人共鳴。教授不務正業者多矣,腰包鼓了,學問虛了,帶的研 究生「水」了,國家的科研資金糜費了,而最終買單的卻是人民大眾。從這個角度而講,教授可以發家致富,可以遨遊商海,但必須以做好本職工作為前提,否則便 是誤人子弟,師之惰矣。
很多大學院校耐不住寂寞做學問,紛紛延聘知名的企業家來做教授,藉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好在全國「揚名立萬」,最終是要達到吸引更多的學生來報考為目 的。說穿了,就是為了錢。再來說說老闆們,古代是學而優則仕,現在卻是商而優則教,彷彿生意上的成功就可以成為傳道授業的資本,成為四處炫耀的「名片」。 一個為利,一個為名。大學和老闆雖說來自五湖四海,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終於走到了一起,還美其名曰:與國際接軌。是啊,國外不少高校聘請的兼職和客座教 授有不少也都是企業的大老闆,他們用自己的成功之道給了學生們很好的參考和借鑒,當然值得一聽。但是,不要忘了,大陸的老闆們發家有幾個不是「傍」大官才 能實現的,「公共關係」是萬萬不能缺少的,以錢買權,以權換錢才是經營的真諦所在。記得大陸的報紙上曾有過一幅漫畫:畫的是貓和老鼠在一張床上大被同眠, 非常「恩愛」,情景好溫馨喲。
記得去年11月份,溫家寶在一次高校領導座談會上問道:為什麼中國的大學到現在都還沒有培養出一流的傑出人才?據說在場的「老大」們雞一嘴、鴨一嘴的,沒 有一個說到點子上。是啊,共匪言之鑿鑿痛罵的「萬惡的舊社會」為大陸留下的大師級人才真是「太少」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一直都在「消化」他們所遺留下 來的大師,進入21世紀猛然發現:如今這些大師正一個又一個地離我們遠去,已經沒有幾個能「填飽」肚子了。我們日夜歌頌的「新社會」卻沒有繼往開來地培養 出新的大師,這又怎麼不令人焦慮呢?沒有大師的時代是寂寞的,更是可恥的,不知這樣的寂寞我們還要延續多少年?
眾所周知,大陸的大學連世界前200名都排不進,但是富豪教授卻不比國外一流大學少多少。這些人上臺是教授,下臺是富豪。在高檔寫字樓裡開董事會和在三尺 講台上講課,感覺一定很不一樣。而有的人卻能每天都在兩種不同的場地穿梭,上午剛簽下一份上千萬的商業合同,下午便開著奔馳駛進校園,面對著講台下莘莘學 子們那一張張求知若渴的臉。
不管怎麼說,「教授富豪榜」不僅揭示了眼下大陸大學院校集體淪落的癥結所在——教育體制的昏潰和浮躁。同時,也給溫家寶的提問做了一個很好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