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2-11 14:16:11作者:
德國高等教育歷史悠久,最古老的海德堡大學成立於一三六八年。十九世紀,按照「洪堡精神」成立的德國大學更是以其教學與科研統一及學術自由等特點被奉為歐美各國高校發展的楷模。在經歷了法西斯統治時期的劫難後,德國高等教育在二戰後得到恢復和進一步發展
據最近的數字,全德共有高校344所,其中綜合大學92所、師範學院6所、神學院16所、藝術學院46所、應用技術專業學院152所、行政管理學院31所、綜合大學1所。目前在校生約180萬,德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佔人口的9%左右,約佔就業人口14%。高等學校絕大多數由國家舉辦, 但國家也鼓勵私人和民間組織辦高等教育,民辦高校達75所。
德國大學人滿為患
德國高等教育主要有進行學術教育和工程教育的綜合大學(Universtat)以及實施應用技術教育(即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高等專科大學(Fachhochschule)和少量的職業學院。文科學位一般為Magister碩士學位,理科為Diplom碩士學位。兩者的最大區別為文科碩士課程要選一門主科,兩門次科,或是兩門主科。理科碩士課程只有一門主科。
德國沒有全國或全州的高校入學考試,13年制或相當13年制完全中學的畢業生,在其中學畢業的同時即獲得普通大學入學資格。按各州達成的協議,高校有義務接受所有取得這一資格的年輕人上大學。目前有三分之一的適齡青年上大學,每年新生約25萬人。
一般來說,新生可以自由選擇所學專業,但隨著入學人數的逐年增加,不少專業已人滿為患,導致某些專業不得不實行入學名額限制,這主要涉及醫學、法學和心理學等熱門專業。設在多特蒙特的「學習位置分配中心」負責在全德範圍內分配上述專業的新生名額。
4萬中國學子留學德國
目前有4萬中國人在德國學習。專業分布相當集中,大約四分之一的中國學生學習企業管理學,即德語簡稱BWL,四分之一學習機械,四分之一學習經濟工程學,剩下的四分之一是其它如建築、環保、電子、計算機、德語等等。開設企業管理學課程最好的大學是曼海姆大學,這裡有152名中國學生,其中81人選擇企業管理專業。
一般到德國學習時間為5年到6年左右。在德國的中國留學生要完成學業,45%以上需要6年以上的時間。
來德國的中國學生60%左右都是國內大學在讀生,來到德國必須重新讀起,幸運的可以免去幾門功課;20%左右為國內大學畢業生,在德國讀可以免掉Vordiplom,即前二年的課。但絕大部分人都覺得免課並不是什麼好事情,主要因為語言的關係,很多術語不懂,還是從頭讀起比較紮實。也有高中畢業過來的,這種情況必須先讀一年預科。所謂預科就是重新溫習中學的語文,數學,地理,化學。
也有少數人在國內拿到學士或碩士學位,有2到4年工作經驗才過來的。這類人傾向於讀學期較短的學士、碩士,或是博士。
留學免費是最大的誘惑
「來德國讀書到底對不對」,一直屬於爭議較大的話題。很多人之所以選擇德國,最大的因素是因為這裡的大學免學費,一般只收每學期50歐元到100歐元左右。而英國學府一年學費平均7,000歐元。
對於大多數中國普通家庭來說,選擇德國是比較切合實際的。雖然如此,僅僅依靠家庭的資助還是不夠的,許多中國學生必須通過打工來貼補生活費支出。
德國生活費每月平均需要400到500歐元:租金一般為200歐元左右,伙食100歐元,還有其它的是交通費和電話費等。一半的中國學生在假期和上學期間都要打工,主要是在飯店當服務生、清潔、工廠流水線,幸運的話可以在學校裡當助理。
法蘭克福火車站的麥當勞到了星期六星期天,幾乎全是中國留學生當服務員。一到放暑假,大群的中國學生蜂擁到德國的工業大城如斯圖加特或慕尼黑打工,就像國內的民工潮。打上三個月左右就基本上可以解決一年的生活費了。
當然,除了經濟方面的原因,德國大學的嚴謹和高質也是中國學生選擇德國的另外一個主要因素。
磨練意志拼文憑
但留學德國也有不少讓人擔憂的。首先是語言,德語是一門難度相當大的語言。每個要來德國留學的學生,一般必須有800學時的德語,也就是說需要在國內學習一年左右。而進入大學前必須通過DSH德語考試,相當於英語的託福。
粗略估計,光是德語這一關就要花平均一年到兩年的時間。還未算上上大學後的學習德語的時間了。德國不同於英美澳,德語的使用範圍較小,大多數海外的德國企業對德語並沒有嚴格的要求,反而是流利的英語卻是必不可少的。但來德國的中國學生的英語普遍不是很好,過了幾年更是忘得差不多了。
其次,德國的學制看來是發達國家中最長的,英國的碩士只需要一年就畢業,眨眨眼就行。德國的畢業生平均年齡是27歲左右。
德國人做事非常嚴謹,追求完美,這一點在大學求學上也得到了體現。想混個學位是不可能的。考試難度大,到了考試期間中國學生每天都要學習平均8個小時。上課是沒有教材的,基本上依靠平時的聽講和筆記,更重要的是理解。
樂觀的留學生佔多數
由於學制很長,學習生活很辛苦,加上生活習慣的差異,不少留學生對到德國留學持負面看法,但更多的是肯定並相互鼓勵。有調查說,中國留德學生中35%比較樂觀,只有將近20%的人表示後悔,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樣說的(以下資料摘自德國一個中文網站):
……後悔啊,用在德國大學讀書的時間,在國內,讀博士都讀完了。時間都在這浪費了。看看國內的同齡人,人家已經奮鬥出結果了,我們還要繼續經歷下一個過程——找工作。還有一個問題,真到了畢業那天,自己的文憑還值錢嗎?
……感覺很迷茫,漫漫書山路,看不到盡頭,留在德國,發展機會太少;回國,又要面對「海待」的可能和與國內的脫軌問題,迷茫……
以上的想法是比較消極的,但更多的是比較樂觀的看法:
……來德國豈是一個悔和不悔二字能定論的!路是自己選的,悔也好,不悔也罷,都要繼續走下去, Diplom(理科碩士)終究是不能拿金錢衡量的,已經付出了這麼多,幾年都走下來了,如今學有所成,還有什麼能難倒的?
……不後悔,一點也不。本來在國內本科都是瞎混的,正好有個機會認認真真讀書一回。有那麼多特別的人生體驗,總比一輩子待在國內好。就算在國內,也一樣有其它的痛苦和無奈。選擇了,就要樂觀而堅強地走下去。
……不後悔!在國內被死板的教育制度折磨得呆滯了,在這裡讀大學以後又喚起了我強烈的求知慾,但是出國前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語言能力與學習潛力,更要做好孤獨的準備,做好受打擊的準備,所以具備良好健康的心態非常重要。
……不後悔,來德國後開拓了思路,想問題更全面了。來德國後變樸實了,不會只看到時尚,而是享受想怎麼穿就怎麼穿。來德國後變得冷靜了,不再激進。來德國後,與爸媽的感情更好了,得到更多交流,更能體諒他們。來德國後從陌生、厭煩、憎恨到習慣、適應、喜歡,經歷了很長一段路。
作為過來人,我比較認同後一種看法。我也經歷過後悔和迷惘的階段。我屬於那種在國內拿到學位也有工作經驗的那類,可我堅持要到國外去看一看,走一走,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5年了,我就是這麼走過來的。
據最近的數字,全德共有高校344所,其中綜合大學92所、師範學院6所、神學院16所、藝術學院46所、應用技術專業學院152所、行政管理學院31所、綜合大學1所。目前在校生約180萬,德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佔人口的9%左右,約佔就業人口14%。高等學校絕大多數由國家舉辦, 但國家也鼓勵私人和民間組織辦高等教育,民辦高校達75所。
德國大學人滿為患
德國高等教育主要有進行學術教育和工程教育的綜合大學(Universtat)以及實施應用技術教育(即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高等專科大學(Fachhochschule)和少量的職業學院。文科學位一般為Magister碩士學位,理科為Diplom碩士學位。兩者的最大區別為文科碩士課程要選一門主科,兩門次科,或是兩門主科。理科碩士課程只有一門主科。
德國沒有全國或全州的高校入學考試,13年制或相當13年制完全中學的畢業生,在其中學畢業的同時即獲得普通大學入學資格。按各州達成的協議,高校有義務接受所有取得這一資格的年輕人上大學。目前有三分之一的適齡青年上大學,每年新生約25萬人。
一般來說,新生可以自由選擇所學專業,但隨著入學人數的逐年增加,不少專業已人滿為患,導致某些專業不得不實行入學名額限制,這主要涉及醫學、法學和心理學等熱門專業。設在多特蒙特的「學習位置分配中心」負責在全德範圍內分配上述專業的新生名額。
4萬中國學子留學德國
目前有4萬中國人在德國學習。專業分布相當集中,大約四分之一的中國學生學習企業管理學,即德語簡稱BWL,四分之一學習機械,四分之一學習經濟工程學,剩下的四分之一是其它如建築、環保、電子、計算機、德語等等。開設企業管理學課程最好的大學是曼海姆大學,這裡有152名中國學生,其中81人選擇企業管理專業。
一般到德國學習時間為5年到6年左右。在德國的中國留學生要完成學業,45%以上需要6年以上的時間。
來德國的中國學生60%左右都是國內大學在讀生,來到德國必須重新讀起,幸運的可以免去幾門功課;20%左右為國內大學畢業生,在德國讀可以免掉Vordiplom,即前二年的課。但絕大部分人都覺得免課並不是什麼好事情,主要因為語言的關係,很多術語不懂,還是從頭讀起比較紮實。也有高中畢業過來的,這種情況必須先讀一年預科。所謂預科就是重新溫習中學的語文,數學,地理,化學。
也有少數人在國內拿到學士或碩士學位,有2到4年工作經驗才過來的。這類人傾向於讀學期較短的學士、碩士,或是博士。
留學免費是最大的誘惑
「來德國讀書到底對不對」,一直屬於爭議較大的話題。很多人之所以選擇德國,最大的因素是因為這裡的大學免學費,一般只收每學期50歐元到100歐元左右。而英國學府一年學費平均7,000歐元。
對於大多數中國普通家庭來說,選擇德國是比較切合實際的。雖然如此,僅僅依靠家庭的資助還是不夠的,許多中國學生必須通過打工來貼補生活費支出。
德國生活費每月平均需要400到500歐元:租金一般為200歐元左右,伙食100歐元,還有其它的是交通費和電話費等。一半的中國學生在假期和上學期間都要打工,主要是在飯店當服務生、清潔、工廠流水線,幸運的話可以在學校裡當助理。
法蘭克福火車站的麥當勞到了星期六星期天,幾乎全是中國留學生當服務員。一到放暑假,大群的中國學生蜂擁到德國的工業大城如斯圖加特或慕尼黑打工,就像國內的民工潮。打上三個月左右就基本上可以解決一年的生活費了。
當然,除了經濟方面的原因,德國大學的嚴謹和高質也是中國學生選擇德國的另外一個主要因素。
磨練意志拼文憑
但留學德國也有不少讓人擔憂的。首先是語言,德語是一門難度相當大的語言。每個要來德國留學的學生,一般必須有800學時的德語,也就是說需要在國內學習一年左右。而進入大學前必須通過DSH德語考試,相當於英語的託福。
粗略估計,光是德語這一關就要花平均一年到兩年的時間。還未算上上大學後的學習德語的時間了。德國不同於英美澳,德語的使用範圍較小,大多數海外的德國企業對德語並沒有嚴格的要求,反而是流利的英語卻是必不可少的。但來德國的中國學生的英語普遍不是很好,過了幾年更是忘得差不多了。
其次,德國的學制看來是發達國家中最長的,英國的碩士只需要一年就畢業,眨眨眼就行。德國的畢業生平均年齡是27歲左右。
德國人做事非常嚴謹,追求完美,這一點在大學求學上也得到了體現。想混個學位是不可能的。考試難度大,到了考試期間中國學生每天都要學習平均8個小時。上課是沒有教材的,基本上依靠平時的聽講和筆記,更重要的是理解。
樂觀的留學生佔多數
由於學制很長,學習生活很辛苦,加上生活習慣的差異,不少留學生對到德國留學持負面看法,但更多的是肯定並相互鼓勵。有調查說,中國留德學生中35%比較樂觀,只有將近20%的人表示後悔,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樣說的(以下資料摘自德國一個中文網站):
……後悔啊,用在德國大學讀書的時間,在國內,讀博士都讀完了。時間都在這浪費了。看看國內的同齡人,人家已經奮鬥出結果了,我們還要繼續經歷下一個過程——找工作。還有一個問題,真到了畢業那天,自己的文憑還值錢嗎?
……感覺很迷茫,漫漫書山路,看不到盡頭,留在德國,發展機會太少;回國,又要面對「海待」的可能和與國內的脫軌問題,迷茫……
以上的想法是比較消極的,但更多的是比較樂觀的看法:
……來德國豈是一個悔和不悔二字能定論的!路是自己選的,悔也好,不悔也罷,都要繼續走下去, Diplom(理科碩士)終究是不能拿金錢衡量的,已經付出了這麼多,幾年都走下來了,如今學有所成,還有什麼能難倒的?
……不後悔,一點也不。本來在國內本科都是瞎混的,正好有個機會認認真真讀書一回。有那麼多特別的人生體驗,總比一輩子待在國內好。就算在國內,也一樣有其它的痛苦和無奈。選擇了,就要樂觀而堅強地走下去。
……不後悔!在國內被死板的教育制度折磨得呆滯了,在這裡讀大學以後又喚起了我強烈的求知慾,但是出國前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語言能力與學習潛力,更要做好孤獨的準備,做好受打擊的準備,所以具備良好健康的心態非常重要。
……不後悔,來德國後開拓了思路,想問題更全面了。來德國後變樸實了,不會只看到時尚,而是享受想怎麼穿就怎麼穿。來德國後變得冷靜了,不再激進。來德國後,與爸媽的感情更好了,得到更多交流,更能體諒他們。來德國後從陌生、厭煩、憎恨到習慣、適應、喜歡,經歷了很長一段路。
作為過來人,我比較認同後一種看法。我也經歷過後悔和迷惘的階段。我屬於那種在國內拿到學位也有工作經驗的那類,可我堅持要到國外去看一看,走一走,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5年了,我就是這麼走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