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這是一篇極具權威性的資料,原文出自<中華武術>。其論證極為精闢,實為罕見,他人不及,是一篇極有學術價值的資料,值得經典收藏。
少林七十二藝精要
自古以來,少林寺所傳功夫極多,五花八門,有「七十二藝」之說。這些功夫,按性質分,大致可分為內功、外功、硬功、輕功、氣功等。所謂內功以練精、氣、神為主,功成後整體內壯。所謂外功、硬功,多指鍛練軀體某一局部的猛力,輕功專練縱跳和超距,氣功包括練氣和養氣。
從歷史的觀點來看,許多功夫由於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得到迅速發展、推廣,成為人們防身自衛或克敵制勝的本領,也有些成為表演場上引人驚奇的絕招。當今許多功夫仍流傳深遠,人們珍惜古代的文化遺產,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選擇性的學習,成為武術愛好者鍛練意志,強身健體的有效手段和提高武術技能的基本功。
「功夫」是少林武功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簡單介紹一部分功夫,供讀者參考。
1、梅花樁功
梅花樁是少林門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著重練跳躍,以練就身體輕靈、步法敏捷和眼力而著稱。初練之時,不必上樁,可在地上用石灰畫梅花形若干朵,每朵距離二尺至三尺不等,每朵五個圓圈作花瓣,布定梅花之後,在每朵梅花中指定一瓣為虛樁,另用暗號記明。練者立中間一朵為實樁上,立時止一足,而著力於足尖,作獨立朝崗之勢,心中自定跳躍之程序,如左三右四,前二後五,依次跳去,左右足不拘。最好叫一人在旁喝叫,依其所喝樁次走去,如其人喊右第二朵第一樁時,練者則跳至右側第二朵居中一樁,余此類推。但每一朵上的虛樁,須避免跳上,跳樁之時,腳尖務必踏於圓圈之正中,不可偏離,以免功夫不到上樁以後,身體搖晃而跌下。在初練之時,宜先於一朵花的四個實樁上來回反覆練習,繼則在兩朵八個實樁上行走,照此逐漸增加,練至在平地石灰所畫的梅花形中能來來回回,則可正式上樁。
正式煉功的梅花樁,用堅木棒五根,各長七尺,埋入地下三尺。樁頭直徑二寸,平頭,外用鐵箍加固。每樁相距二尺,中樁立於四柱中央,呈梅花形。先於柱上站馬步,初用足心,繼用足跟,最後用足尖,練習百日之後在各樁上隨意跳躍,最後可在樁上練習拳術套路。
2、沙包功
沙包功也是學練武功的基本之一。此功練肩、肘、腕、胯、膝的實力,兼練手、眼、身、腰步。它以結實的帆布製成口袋,內裝細沙三十斤,共四個,作四方木架懸之,沙袋高與胸齊。煉功者站於中心,用掌向前後左右沙袋拍擊,忌用拳。當沙袋被拍出蕩回之時,宜左右閃避,以練身法,然後再用掌拍擊。此功用掌為主,練至純熟時,或掌或膝,前掌後腿,以及肩肘腕胯,隨意練習,早晚兩次,堅持不懈。沙包內的盛沙逐漸增加,煉功者的功力也就與日俱增。
3、輕功
輕功雖不像小說裡說的「飛檐走壁」之玄,但確實存在,在少林七十二藝中就有竄縱術、輕身術、跳躍法、一線穿等名目。它與跳高、跳遠不同,毋需奔跑鼓勢,只需兩足一蹬,即可起高和躍遠,其身法輕靈、步履輕健,落地穩妥。
練輕功異常艱苦,自始至終學成至少需十年左右。練輕功必備的設施很多,諸如木樁、弓房、鉛瓦、跳臺等不下十餘種。木樁練法如上所提梅花樁,跳臺練法以磚砌成長方形的臺身,寬三尺,長五尺,又以等大木板製成台面,板下四周有尺許長的邊,剛好套在磚臺之上,使煉功者跳上時不致動搖。跳臺初高三尺,逐漸增高。臺前可掘沙潭作起跳臺,其用意與沙坑底部鋪沙相同,在於減輕足下能借之勁。帶鉛法易致鉛中毒,所用之鉛必須先經過特殊處理。
4、上缶功
上缶功為專練上肢懸勁和兩手抓勁的少林嫡傳功夫。其練法是:備一個具有雙耳的酒罈,用短繩繫牢兩耳,堅木棒一根,長七寸五分,直徑一寸五分,正中穿一對小孔,另用一強穿之,繩長約為身高的三分之二,其下端與聯繫壇耳的短繩繫牢。壇中盛鐵沙兩、三斤,連壇重十斤。煉功者站馬步,手握棒的兩端,把壇懸起,身腰正直,兩手與肩平,肘垂胸前。兩手將木棒緩緩向內翻轉,繩纏棒上,壇漸上升,至胸前時,稍停片刻,兩手再緩緩向外翻轉,壇降至原位,如此每日早晚各練三五十次。每三月向壇中加鐵沙三兩,不可貪多。照此循序不輟練去,至加鐵沙到連壇三十斤時,即告功成。
5、臥虎功
臥虎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又名睡功,復名貓功,為練習手指及足趾二部之力。練時先將身伏臥於地,然後兩手掌按於齊肩之地上,兩足伸直,兩足尖直支種地,用身向前探,乘勢上升,至離地約一尺時,臀部向後挫,全身隨之後退,至離地三寸時,再行先探,循環行之,力尺而止,自始至終,全身除手掌與足趾之外,其餘各部,完全凌空,不宜貼地,初時行二三度之後,即覺力疲氣湧,與今日軍隊所習之體操中伏地挺向略同,習之既久,次數可以逐漸增加,一年之後,則完全不覺其苦,則易掌為拳,柱地而行之,越苦幹時則更進一步,易拳以三指代之,中食三指居前,拇指居後,略成鼠爪形,再如法練之,更越若乾時,則單用一足之趾拄地,其另一足,則疊於其上,兩足交換行之,然後在背上縛以巨石,如法練之,石增至百斤時,則大功告成。
6、排打功
排打功開始時用寸厚之磚,長約七八寸,手握兩端,排擊身體之四肢、胸脅、腹、頭頂部,背部則用單手握磚排擊。用力須勻,由輕到重,磚由薄到厚。「聲、氣、勁」為練此功的秘訣:磚落身體之際,全神貫注於受擊之部,並高聲唱念數字,借揚聲以貫氣提勁,務使聲到、氣到、勁到,三者同時並行。
7、鐵掃帚
鐵掃帚其練法簡單,埋木樁於地,以掃堂腿法頻頻掃踢,用力漸次加重,三年堅持不懈練習,可以功成。
8、龍爪功
龍爪功為練習擒拿所需指力的重要功夫,其又稱擒拿手。為軟硬相兼之功,剛柔並濟之勁,陰陽相合之力。其練習之法:用一小口缸壇,重約十斤,用大中食三指抓住缸口,向上提之,初頗滑澤,不易應手上提,迨數月之後,即可隨意升降。然後每練七日,加蠶糞一碗漸增至壇滿為止,再易蠶糞以鐵砂,更進易鐵砂以鐵塊,循次增至五十斤,亦能提懸自如達半小時許,即已成功。然後棄罐而憑空習之,每晨伸張五指向日光作拉抓之狀,能氣隨意注,力隨指行,龍爪功軟功陰柔之勁成,至此則全功成就。
9、鷹爪功
鷹爪功專在增強實力,暢通勁路,練時兩臂平展,如鷹張翼。其練法是:煉功者正立,兩肩向左右齊肩平伸,手掌朝下,十指伸直。注意肩部不可聳起,肘部不可下垂,保持上肢平直;絕慮調息,呼吸自然,默計數字,漸次增加。初練時必覺兩臂酸麻,可稍事休息後再練。此功增長上肢實力,可以使得勁路直達指端。
10、鐵珠袋
鐵珠袋是鍛練兩臂甩勁的功夫,須雙人對練,用結實的帆布製成口袋,內貯小鐵珠或鐵沙。兩人對立,將珠袋相互拋接,須雙手並練。珠袋開始時重五斤,每三月增加三斤,兩人的距離亦可逐漸拉長,拋接手法亦可靈活變化,正反上下,隨心所欲。當珠袋增至五十斤重而能拋接自如時,則兩臂的實力就很可觀了。
11、石柱功
練武站馬步穩固極為重要,石柱功即從站馬步入手,煉功者早晚兩次站馬步,系低馬步形式,大腿面呈水平位,頭頸、身腰挺直,兩手置膝上。漸次增長時間,練至能堅持半小時許而不喘不汗,即可進而練站樁。豎木樁兩根於地,煉功者即於木樁上站馬步,練至如平地一樣持久時,再在兩大腿上加青石塊,石旁有耳,可以著手。石塊自二十斤開始,每三月加十斤,至能承二百斤重石塊,站樁半小時許時,大功告成。此時兩腿實力極大,站立時如石柱一樣,不易被人搬動。
12、陸地飛行法
陸地飛行法即飛行功。先練平地奔跑,愈速愈妙,漸增至跑百裡。更於兩小腿綁鉛(另制過的)或沙袋,從每腿半斤開始,如法練跑,以後每月每腿加重一兩(舊制),各加至四斤為度,並須舍平地而跑山。當帶鉛足量能於懸崖峭壁飛跑如平地,即可除去鉛瓦或沙袋,此時奔跑之速與遠,出人意料。
13、輕身術
輕身術,為軟功內壯,輕身術功夫,最不易學,其練法與竄縱術、飛行功、一線穿略同。初練時置七石巨缸,滿盛以水,習技者即於缸沿行走,即技擊家所謂跑缸邊,揹負布袋,內儲鐵沙,或鉛沙數斤,亦須以豬血浸之,如是半月或二十一天,將缸中之水,取去一大瓢(葫蘆)而身上之鉛或沙,則增加一小塊,或數兩,依前法練習之,更一月或二十一天,去水而加鉛或沙,至缸中水盡,鉛或沙五斤為度,已能於空缸之沿,周圍行走時,復易缸為大簸蘿,其中滿盛鐵沙,在簸籮之沿,如法練習之,亦將鐵沙逐漸取少,至剩空簸籮,而人能行走其上為度,然而還未功成,要進一步深化練習,可鋪細砂成甬道,厚至尺許,上面用薄桑紙覆蓋,人行其上,按日取去一紙,初時固然會留下足印,然而不斷練習,足印漸無,這時輕身術方告練成。
14、直膝跳高
這是一種簡便無害的輕功練法。先挖一池塘,其中鋪滿蘆席,比地平面低數寸。煉功者直立塘邊,兩手下垂,用足尖著力,向上彈跳到平地。注意:必須直膝。如此每日早晚各跳數十次,漸次抽去芒蘆席,增加高度。直膝跳一寸,屈膝即跳一尺,故有「一寸管一尺,一尺管一丈」之稱。
15、鐵布衫功
鐵布衫硬功屬自衛功夫,如兼習內壯童子功,則稱金鐘罩,能成功不容易。鐵布衫練習之法,先用軟布,環束胸背間,纏繞數匝,然後用手著力搓摩,又時將肘臂屈伸,使胸部作翕之狀。夜間宜用堅硬之木板為榻,使骨骼時與堅硬之物體相接觸,日久漸至堅實,初習頗苦之,習之既久,筋肉骨骼堅韌矣,然後立鐵槓於庭前,下作淺坑,鋪尺許細沙,每日晨錯,就鐵槓練習種種姿式,於下槓之時,則以上身各部,如肩背胸腹臀等部,故向沙中跌扑,使身上各部,與沙接觸二次為度,如是行之三年,將纏繞之軟布除之,以木錘捶擊之,漸漸易以鐵錘捶擊之,並運氣凝神斂力以佐之,更三年,則上身各部綿軟如棉,鐵布衫功練成。
16、紙墩功
將厚紙平疊、粘合成三四寸厚、七八寸見方的紙墩,置於桌沿。煉功者以拳、掌、指、臂、肘擊打紙墩,用力逐漸加重。紙墩須及時更新。擊掌時四指伸直並緊,拇指屈貼虎口部,以掌側劈擊或掌心拍擊。用拳時拳面、拳背兼練。均可助以臂力。擊肘時舉臂曲肘,以肘下擊。左右肢交替鍛練,站弓步煉功。練指時則正立桌側,包括跪指插(五指屈第一二節作彈子拳狀,以四指指背插擊)、立指插(四指伸下直插)、畫眉手插(五指參差密並下插)。如此早晚勤練,三年功成。
17、推山掌
專練手腕發勁,極切技擊實用。以堅木製成長桌形之架,高與胸齊,四足深埋土中,架上固定兩橫木,各長四丈,間距一尺半,外包光滑之鐵皮,上置八十斤重青石一塊。煉功者弓步站立架前,以雙掌平按石面,運勁推之。不可上身前俯加以助力。石塊應手在架上溜出一丈遠時,在原石之後再加一石,以三十斤為遞加率,至全重四百斤為度。此為初步功夫按推之勁。第二步為猝勁,即突然發勁。以手指抵石面,手掌提起,然後掌根突然下壓,猛推石塊向煉功者的側面,此時手指上翹,純用腕部和掌根之勁,仍從八十斤石塊開始遞加至四百斤。最後練暗勁,即按上法對第一石發勁,使其餘石塊躍出而所抵之石屹然不動,才算大功告成。
18、合盤掌
練雙手絞搓之勁。以方形竹筷三十根集為一束,兩端用弦線縛緊,使不鬆動。亦可先紮好一束,再將筷子增插其中而使之緊密。兩手分握筷束兩端,使勁內外絞旋之,並兩掌相對挾持筷束中部使勁來回搓之。勤練一二年,功效即見:每絞筷即扭曲,每搓筷即移動。乃易竹筷為鐵筷同法練之,至鐵筷被搓細並展長,功即告成。
19、螳螂爪
專練掌側劈打之勁,如螳斧之砍物,故名。疊磚數十塊,上鋪桑皮紙厚三寸。人立磚側,上臂貼脅,前臂伸直與地面平行,手離紙面約三寸,五指併攏,豎掌向上,然後運腕力將側掌向紙面砍下,如此一揚一砍,漸增至早晚各五百度。純用腕掌之力,前臂不應有大幅度的擺動。約一年後,一掌可使紙下之磚碎去數塊,練至應手使一疊磚全碎;即將紙加厚三寸,抽去磚一二塊,依法勤練,紙漸增厚,磚漸減薄,至紙厚二尺餘,下剩一塊磚,亦能應手砍碎,即初步功成,進而練活勁。豎瓦一塊於地上,以掌砍之,初則瓦倒而不碎,繼則瓦碎數片而倒,終則應手劈去一角而瓦不倒。乃換以磚,磚自薄而厚,最終以石代磚,至應手劈削青石,全功告成。煉功初步用紙襯墊,其作用有二,一不易傷手,二有剛柔相濟之妙,故練成之後其勁亦剛亦柔,最為得用。
20、竹葉手
又稱鐵沙掌。用粗帆布製成二尺見方的口袋,中貯鐵沙,雜以尖銳鐵片,初重三十斤,懸於樑上,高與胸齊。煉功者站馬步,用單掌(凡習用右手者,宜用左手)掌心拍擊,使沙袋漸宕漸遠,在宕回之際,舉掌從旁搓擦,使之旋轉,如此反覆拍打、搓擦。至應手將沙袋拍出二丈以外、隨意使之旋轉之時,即將鐵沙加重二十斤,以此為遞加率,加至一百三十斤,即告成功。初練百日,須以藥水浸洗手掌,以保護肌膚,方見後。
21、拈花功
專練指頭捻勁,大中食三指第一節相扣,指面緊貼,運勁作360度旋轉,內旋外旋各百數十度,隨時隨地可練。一年後,於指間嵌住大而且圓的黃豆三顆,如法煉功,豆須不時更新,練至應手捻碎,乃更以黃石、青石塊。功之深者,一捻之下,可使最堅之石卵立即粉碎。煉功手勢如同摘花,故名拈花功。
22、鎖指功
大中食三指指面相扣,虎口成圓形,用勁緊扣,力乏稍息再練,早晚行之。一年後手指間夾木板,自薄而厚,均以洞穿為度,更易以鐵板、鋼板,同法扣之,能扣陷鋼板即告成功。相傳少林寺某僧練書法,懸腕作書,力求筆力沉著,於筆管中灌以鉛,日臨千字,歷二十年,書既成名,而指勁亦臻絕頂,此即鎖指功於無意中發明之經過。
23、石荸薺功
又名提斤斤。專練三指扣捏之勁,與龍爪功相彷,但著力點側重於指面,最利於卸骨法之實施。以麻石鑿成圓推體,上削下廣,略如荸薺形,初重三十斤,以大中食指指面捏住上端,指尖朝下,椎頂近中食指末節,不可抵住掌心,用勁上提,約半至一年後即可應手提起,更須繞場行走,至數十週而不覺其累,乃更換較重之椎體煉功;以三斤為遞加率,不可貪多求快。加至六十斤重而提行自如時,則三指之捏勁可洞鐵板。
24、點石功
專練食中二指點刺之勁,以中指為主,適於點穴法之實施。練法甚簡,伸食中二指、余指相握為訣,向堅硬之木石頻頻點刺即可。為測行功進度,可用粘土滲合適量膠水搗爛,製成條形一長塊,上畫成排圓圈(圈宜小,以兼練眼力),先點第一圈,數月而土陷,繼點第二圈、第三圈……隨著功夫的進步,點土使陷所須的時日逐漸縮短,終則應指而土陷。更易以堅木、厚石按同法練之,功到自成。
25、金針指
專練一指之功,又稱金剛指。面牆而立,以兩食指端抵壁,身向後退,上身重量壓向指端,初必不耐,久則習慣,且能耐久。乃更進一步,以兩指及足尖拄地,直身俯臥,臂伸直,繼而腰部弓起,上身前俯,兩臂屈肘,全身離地三四寸,更撐臂伸直,是為一度,狀如餓虎扑羊,又稱鐵牛耕地,如此反覆臥下撐起,進而以一足拄地,另足擱置拄地之足上煉功,更可於背部壓重物如石塊之類如法煉功。昔年少林寺一貫禪師即精於此功,一指之力,可透重壁。
26、鐵臂功
運勁於前臂,以前後兩面交替撞擊木柱或樹木,默計度數,只增勿減,早晚勤習,三年功成。功之深者,揮臂可斷石柱。必須注意,撞擊之力應由輕開始,逐漸加重,並可用藥水浸洗以輔助煉功。
27、分水功
密植粗竹一排計十根如牆狀,上下端以繩索繫緊。煉功者以兩手插入中間竹縫,更以前臂伸入,運臂力使竹向兩側分開,其罅隙自竇狀以至於洞開而能容人通過,竹具韌性,分之則開,收之即閉。再在兩側增植一竹,同法練之,至植竹三十根而能開合自如,功即告成。
28、鞭勁
專練兩小臂下壓之勁。初練上槓,即兩前臂壓於槓上,使全身凌空緩緩上升。木槓之製作,一如單槓。如無木槓,於高桌上行之亦可。晨夕各練百度。一年後練壓竹。以堅木為架,如方桌形,四足埋土中筑實,左右各以粗竹一根,緊縛架上,更以毛竹四五根橫鋪其上,如桌面狀。煉功者站馬步以兩臂用力壓之,力乏稍息再練。早晚操練。當每運勁能將竹壓下六七寸時,即於原竹之下再加一層毛竹,如法操練並遞加,能將十餘層毛竹隨意下壓六七寸到一尺許時,功即告成。此時雙臂運勁,有如揮動一對鋼鞭,故名鞭勁。
29、玉帶功
擇粗大之樹,早晚站馬步用雙臂合抱之,使勁向上提拔並來回搖撼,每練力乏而止。練至應手能使枝葉搖撼,乃更換一個四五百斤重的石鼓如法抱持,至能歷時半小時許且持之行走自如時,功告大成。
30、千斤閘
專練兩臂托勁,兼增長下盤及全身實力。體力充實者練此功較為相宜。最初,煉功者站馬步,兩臂上舉過頂,掌心朝天,指尖相對,彷彿力托千鈞。三月後托石擔,自三十斤始,練至上托半小時不喘不汗,即逐漸加重,至二百斤為度。乃舍擔而托閘。立二巨石為柱,柱之相對處,鑿有極深之槽。另備長度相當之石板若干塊,自三十至二百斤不等。先用二百斤石板放槽內,用鐵索繞住懸於柱橫樑上,石下端約及人之胸高。煉功者蹲身其下,如前法馬步托舉。經若乾時後,更於原石上方加一最輕之石,然後逐漸易以較重之石,至能托舉五百斤以上即告功成。
31、鷹翼功
專練臂肘挑勁的功夫。於樑上用長繩平列懸二沙囊,煉功者站馬步,曲肘握拳齊肩平舉,拳面在胸前相對,以兩肘分別承受二沙囊之重量,練臂肘托勁,力乏稍息再練,早晚各三十度。沙囊盛沙(不必鐵沙)自十斤始,月增二斤,練至一年,達三十四斤。更練挑勁,即用兩肘節上挑,使沙囊向上飛擲。自二十斤始,能挑擲二尺開外,好加重五斤,至每囊重五十斤而挑擲自如即成。
32、流星樁
埋粗竹一根於地筑實,外面密纏麻繩一層。煉功者站立樁側,以頭、拳、掌、肩、肘、腕、臂、腿、膝、胯等撞之,擊之,拍之,削之,切之,勾之,拔之,蹦之,擠之。勤練三年,全身實力過人。此法為少林入門基本功之一,煉功要訣在於用力由輕而重。
33、翻騰術
練臂部實力及身手靈活性的功夫。從盤單扛入手。先練引伸,即雙手握槓,運用臂力引體上伸,至雙臂撐直,槓齊下腹部,如此反覆鍛練。更練「風車」,即兩足離地,運臂力使全身前後繞槓作360度旋翻。盤槓純熟後練皮條。豎堅木為架,高三丈,長二丈,上架橫木,橫木底部每二尺釘一鐵環,環上系以堅韌之皮條,下垂近地面。兩手各執一條,交替上抓,引體上伸。繼而練旁行,即手握第一二條,升至半空,撒一手翻身抓第三條,如此相繼翻身,旁行至末條。再在此條上練風車,由於此條柔韌,不易著力,且兩臂須隨繩拗折,故比盤槓為難;而翻騰愈慢則愈難,也愈見功。風車純熟後練脫手躍,即兩手用力一撐,全身向上一躍,再出手掄握此條,如此節節上升至頂;下降時亦取同樣方式。最後練橫竄,即升至空後,雙手一按同時撒開,全身橫躍數尺,搶握遠隔數行之皮條。皮條練熟後改用絲繩,同法練之,絲繩逐漸減細,減如筷子粗細亦能翻騰自如,即全功告成。
34、空手入白刃
專練眼法、身法,利於以寡敵眾。練眼之法,自數物開始,先數固定物,如望磚、屋瓦等,須練至同類群物落眼即識其數;更練數活物,如成群之畜、禽等,由大而小,由少而多,亦求落眼識數。第二步練梅花樁。跑樁純熟後,在廣場上密植高低不一、大小不等之竹竿,排列須雜亂無章,間距至多一尺。煉功者側身於其間隨意穿行疾走,要求身不觸竿,愈速愈妙;繼而更於地面每隔少許距離布石灰一攤,同法練習,除身不觸竿外,更要求足不蹈灰,至此即告功成。
[附錄]煉功方藥鍛練硬功初期,為保護肌膚免致損傷,前人傳有浸洗方多種,將藥湯加溫,浸洗煉功部位,至熱極而止。這類方藥的功能有兩方面,一是化學的,即藥物本身的活血化瘀、強筋壯骨作用;二是物理的,即水熱所起促使局部血管舒張及血行通暢作用。對於藥物的化學作用,毋需過分強調,如配製困難,僅用熱水浸洗並輔以按摩亦無不可。大凡煉功滿百日,要基已立,藥可停用。
竹葉手煉功方:川草烏(3克)、天南星(3克)、蛇床子(3克)、半夏(3克)、百部(3克)、花椒(30克)、狼毒(30克)、透骨草(30克)、藜蘆(30克)、龍骨(30克)、海牙(30克)、地骨皮(30克)、柴花(30克)、地丁(30克)、青鹽(120克)、硫磺(30克)、劉寄奴(60克)、蓁瓦蒂(3克)。(如其中某些藥缺,可用性質相彷之藥代替,或缺亦無妨。)
上藥加水、醋各五大碗,熬至七碗量。洗手時將藥水置爐火上,待其微溫,將手放入,熱極了取出。每三十三日按原方重配換藥一次,共三劑,用百日。
臂腿煉功方:紅花(2。4克)、枳殼(4。5克)、牛膝(6克)、五加皮(4。5克)、杜仲(4。5克)、青皮(3克)。上藥煎湯浸洗局部,如鐵臂功、鞭勁、鐵掃帚之類煉功時均可用之。
除以上各種功夫外,少林功夫還有鐵砂掌功夫、硃砂掌功夫、毒砂掌功夫、鐵頭功、鐵膝蓋功、一指神功……等等。因考慮到這些功夫在當今時代對人們鍛練身體作用不大,如引導不好會適得其反,不利青少年,故不作分別介紹,僅點及名稱而已。
必須正告,煉功夫的目的是為了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武術遺產,強身健體,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至於憑藉功夫而好勇鬥狠乃至為非作歹,從來為武術界所切戒,任何習武者必須牢記於心。
少林五形八法拳
少林五形八法拳,屬北派少林。這套拳術具有拳禪一體,內外合一,神形兼備的特點。內容包括:龍、虎、豹、鶴、蛇五種拳型,和內功、意念、外功、拳、腿、擒摔、身步、發聲用氣等八種功法的鍛練。該拳不僅練藝,而且主張「練身修心」。如龍形拳法,主張以意為先,凝神守中,主練「神」。這對於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有良好作用。虎形拳法,腰實臂沉(頭正身直)主練「骨」。有助於調節體形,鍛練腰、腿、肩、背肌肉和促進骨骼生長,尤其對培養青少年的正確姿勢,促進正常發育很有益處。豹形拳法發力迅猛,拳勢暴烈,主練「力」。可增強勁力,提高靈敏、速度等素質。蛇形拳法柔巧迅疾,主練「氣」。不僅能鍛練深長的呼吸,增大肺活量,還可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血管的功能。鶴形拳法穩實輕柔,聚精凝神,主練「精」。可培養人的內在精神,使頭腦清醒,精神振奮,有益於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統的機能。
「少林五形八法拳」結構嚴謹,剛柔相間,簡練樸實,易學易用,便於自學。這裡介紹的這趟拳術,是根據傳統的少林五形八法拳,依其特點、風格而從中選編出的二十個動作。適於不同年齡、性別的初學者練習。
本文所指穴位,請參照附圖。
正身拱立 二虎爭威 臥虎扑食
餓虎抱石 搬石尋路 潛身入洞
黑虎推山 餓虎攬食 豹子撞林
迎風雙探 烏龍探水 黑虎抖爪
五爪探頂 黑虎鑽林 豹子抖塵
白蛇初探 白鶴單息 白虎望月
金豹擂石 虎尾攬林 潛身入洞
白鶴尋食 正身拱立
1、起勢(正身拱立勢)
直立,兩掌併攏相合。掌尖高與鼻端齊,眼看兩中指尖。
要領:全身放鬆,頭頸正直,舌抵上堂,下頦內收,扣齒,精神貫注(氣沉丹田),肩部不可上聳,胸腹內含,呼吸均勻、自然。
2、馬步雙衝拳(二虎爭威勢)
①左腳向左邁出一步,兩腿彎曲成馬步。兩掌向下分別向左右劃弧並收於腰側握拳,拳心向下,隨勢用意念將氣吸至「命門」,眼看前下方。(圖2)
②上動不停,兩拳迅速由腰側向前平行衝出,拳高與肩平,拳心向下,同時呼氣(用意念將氣充至丹田)。眼看正前方(圖3)。
要領:以上動作要連貫、迅速、準確。馬步不可移動,保持腿正。胯圓、肩平、身直、扣足展膝,五趾抓地,腰背平齊。兩眼隨拳衝出時看正前方。要做到功架穩固、紮實。呼吸順達。
3、虛步虎爪勢(臥虎扑食勢)
接上動,兩拳變掌外旋成掌心向上時配合吸氣,隨即屈肘向下,兩掌分加緊經兩胯側向上舉臂翻腕內扣,形成虎爪(掌心內含向下),呼氣;同時重心右移,左腳尖內收點地,成左虛步。頭部隨勢向左轉,眼看左虎爪(圖4)。
要領:虛步與兩手的動作要配合協調,兩掌經兩胯側時左腳內收,兩掌成虎爪時腳尖點地。兩臂要有沉、托的含意,兩肘平行抬起,肩部不可上聳,腹部內收,氣沉丹田。十指用力內扣,意念貫於十指尖。虎爪要做得圓滿。
4、左弓步撞爪(餓虎抱石勢)
接上動,身體略向左轉,吸氣,左腳向左邁出成左弓,左虎爪收回置於腹前,爪心向下。右虎爪從右肩側向前推出,同時配合呼氣。眼看右爪(圖5)。
要領:左虎爪緊靠腹前,右爪推出時勁力要整,可同時發「呵」聲(內在)以壯勁力,腰部挺直,右肘要「沉垂」。意念要集中於十指尖。
5、進步左靠肘(搬石尋路勢)
接上動,右虎爪變掌外旋半周,同時吸氣,屈肘收於腹前,掌心向上。同時左虎爪變掌左肘向左前方靠出,拇指向內,掌心向下。左腳隨動作向左邁出半步,右腳步同跟進,身體微向右轉成馬步,配合呼氣充至丹田。眼看左腕(圖6)。
要領:左肘橫擊,要結合步型的前移,配合呼氣的同時發揮整體的勁力。
6、跟點步右衝拳(潛身入洞勢)
接上動,身體略左轉,吸氣,左腳跟為軸外旋,右腳隨之跟隨進半步,腳尖向前,前腳步掌著地於左腳右後側,重心落於兩腿正中,成右跟點步。右掌隨勢由腹前變拳,向前衝出,拳眼向上,肘部略沉拳高與肩平。左掌收置右肩側,配合呼氣,眼看正前方(圖7)。
要領:衝拳與跟點步要同時到位,右腳上步要快,大腿與膝關節均要內合,兩腳前後的垂直距離約35厘米,腹部內收。要注意力腰(命門)發。
7、跟步雙推撞(黑虎推出勢)
①接上動,右腳步向前上步,腳尖內扣15度,重心隨之前移成左跟點步,左掌、右掌,同時變虎爪,兩腕相交架於頭頂上方(左上右下),同時吸氣。
②上動不停,雙虎爪分別收於腰間後,向前推出同時呼氣,眼看前方(圖8)。
要領:動作要配合連貫,兩虎爪收於腰間時(掌心向下),眼要隨看下方,雙虎爪推出時,肩、肘部要沉、垂。意念,集中於兩「勞宮穴」。兩虎爪之間約一拳距離,高與肩平。要注意力從腰(命門)發。
8、左弓步雙峰貫耳(餓虎攬食勢)
接上動,右腿震腳,左腳隨之向前一步,成左弓步。雙虎爪向下按壓後,分別於左右變拳向體前上方貫出,高度與眉齊,吸氣,眼看雙拳(圖9)。
要領:雙拳向前上方貫出時,動作要快,腕部要有力,兩拳到位後拳心均向內,兩肘微屈,身體略前傾。此時意念應集中腹部(丹田處)。
9、馬步回身頂肘(豹子撞林勢)
接上動,身體向右轉,兩腿成馬步,右臂盤肘,向右頂出,同時呼氣左拳變掌屈肘收於下頦側,眼看右肘(圖10)。
要領:右盤肘頂出時,用力要順,拳與肘尖要平行。要注意力從「丹田」出。
10、提膝上崩拳(迎風雙探勢)
接上動,右腿收回提膝,左掌變拳與右拳分別同時向上分開後,翻臂崩出,兩拳心向上,同時吸氣。眼看右拳(圖11)。
要領:右腿提膝,小腿內收,腳面繃直。兩臂崩拳要以拳背指骨為力點,腕部挺直,肘部微屈,上體略向右側傾,此時「會陰穴」上提,重心要穩。
11、馬步格拳下撩掌(烏龍探水勢)
①接上動,右腳向右落步,身體略左轉,成馬步。右拳屈肘向左橫格,肘尖向下,拳心向內,左拳變掌隨之向右護推,眼看右拳(圖12①)
②上動不停,右拳變掌,同左掌分別經體前向兩側撩擊,以小指一側(掌外緣)向外,同時呼氣。兩肘微屈,眼看右掌聲(圖12之一②)
要領:雙撩掌要注意沉肩、含肘,馬步要穩實端正。力從腰(命門)發。意念,運至兩「勞宮穴」。
12、摟手左崩拳(黑虎抖爪勢)
接上動,右腳向右後方稍邁出一步,身體右轉成右弓步,同時右掌經體前向右後方摟手(置於右後方時變拳),同時吸氣,左掌同時經左胯側向體前崩出。呼氣,拳心均向下,眼看左拳(圖13)。
要領:動作要協調,兩臂之勁隨腰(命門穴)而發。崩拳時中配合發「吶」聲,以聲助氣,以氣助力。
13、左反臂上崩拳(五爪探頂勢)
接上動,左腿向前一大步,成左弓步,右拳同時變掌,向上、前、下劃弧,置於左腋下,左拳屈肘向內經胸前向前上方反臂崩出,同時吸氣,拳心向內,眼看左拳心(圖14)。
要領:整個動作要協調,左拳內旋時要與右掌動作相配合,做到步、拳、掌同時到位。
14、插步後撩(黑虎鑽林勢)
上動不停,右腿向左後插步,腳掌著地,上體隨之下壓。左臂屈肘,左拳內旋經胸前向反臂猛撩。拳眼朝下。右掌向上置於下頦左側成立掌。同時呼氣。掌心向外,眼看左拳(圖書館15)。
要領:插步、撩拳結合要快,右掌防護要及時。呼氣後迅速吸氣。
15、馬步側撩拳(豹子抖塵勢)
上動不停,身體向右後轉,成馬步。同時右拳變拳,經體前向右下方猛撩,左拳變掌,經體後向上撩起於下頦右側,同時呼氣,掌心向外,眼看右拳(圖16)。
要領:馬步撩拳時轉體要快,要穩,力從「丹田」出。
16、虛步壓掌(白蛇初探勢)
接上動,身體略左轉,面向左,左腿略收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右拳變掌,隨身體左轉,兩臂同時向左側擺壓,掌心均向下置於體前,配合吸氣,眼看左掌中指尖(圖17)。
要領:虛步壓掌要輕柔,吸氣時意念由丹田經會陰穴、降至湧泉穴入地。
17、轉身提膝穿掌(白鶴單息勢)
接上動,身體隨之向右後擰轉,以左前腳掌為軸,向後擰轉,全腳著地,右腿隨之提膝(面向右),左掌同時平行向右擺壓,同時呼氣。右掌隨之迅速向前伸出,掌心向上。左掌聲收至腹前,掌心朝下。隨勢吸氣,眼看右掌中指尖(圖18)。
要領:提膝伸掌要迅疾、敏快,意念由湧泉穴經足三里至會陰後,通達百會。
18、震腳雙衝拳(白虎望月勢)
①接上動,右腳向前落地(震腳),左腿隨之抬起,左腳扣於右膝後側,兩掌變虎爪收於腹前。虎爪心下,眼看前下方(圖19之①)。
②上動不停,左腳向前邁出,成左弓步。身體側前傾,雙虎爪變拳,分上、下向前衝出,兩拳眼相對,肘部微屈,兩拳間相距厘米,同呼氣。眼看兩拳中間(圖書館19之②)。
要領:震腳時身體隨之下沉,雙拳擊出時要用腰背之力,勢出沉穩。意念貫於兩拳中之「勞宮穴」。
19、提膝雙砸拳(金豹擂石勢)
接上動,左腿提膝內收,隨身體直立後吸氣,隨即兩拳平行下砸,同時呼氣,拳心相對,兩拳相距厘米,眼看左膝(圖示20)。
要領:雙砸拳與提膝動作要同時完成。要做得穩固有力,上體可略前傾。砸拳時可配合發「嘿」聲,以助豹形合力。
20、右腿連擊(虎尾攪林勢)
①接上動,左腳落地並吸氣,右腿屈膝後腳前蹬(以腳跟發力),右拳下垂,拳心向內,置於胯前。左拳變掌置於右肩側,掌心向右,同時呼氣。眼看前方(圖21之①)。
②上動不停,右膝略做回收後,即呈橫踹擊出,右拳提起變掌,與左掌同時向前後橫擊,掌心均向外,身體略後仰,同時呼氣。眼看右腳(圖示21之②)。
要領:噔、喘腿時腳尖要勾起,動作要迅速、連貫,同時呼氣兩次中間不吸氣。支撐腿要穩固,掌握好重心。
21、弓步雙衝拳(潛身入洞勢)
①接上動,右腿收回,腳尖點地成虛步。右掌變拳,收於腰間,拳心向上。左掌向右經體前橫擺置於右肩側,隨勢吸氣。眼看前方(圖示22之①)。
②上動不停,右腿向前邁一大步,成右弓步,左掌變拳和拳同是分別向前後衝出,拳眼均向上。此時隨衝拳配合呼氣,眼看右拳(圖示22之②)。
要領:雙拳擊出時,兩肩要松沉身體略做前傾。氣沉丹田。
22、虛步撩掌(白鶴尋食勢)
①接上動,身體向左轉,成左弓步。右拳向下經體前向左撩起,與左臂平行。左拳變掌。眼看右拳(圖示23之①)。
②上動不停,兩臂同時向上,向右、向下、向前做環形雙撩。同時左腿略收後,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左肘略屈,立掌置於體前,右拳置於左腋下,拳眼向上,眼看左掌中指尖(圖23之②)。
要領:做環形擺動時,兩臂要平行雙撩,腰身轉換要靈活自然。整個動作隨勢吸氣,意念送至「命門」。
23、收勢(正身拱立勢)
接上動,身體略向右轉,右拳向右下擺至體側上方時變掌,與左掌聲同時向正上方相合成立掌還原至下頦前。左腳隨勢呼氣。眼看中指尖(圖示20)。
要領:眼與右掌的動作要相隨,合掌姿勢要沉實、穩重。精神要貫注(氣沉丹田)胸腹部內含,呼吸保持均勻、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