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5-30 04:32:18作者:
公元234年春,諸葛亮第六次出師北伐,在渭水與司馬懿率領的魏軍相持不下。不久諸葛亮染病。這是他病逝前在軍營中寫給妻子黃氏的一封信。後來此信在戰亂中為其府中下人所獲並秘藏。此後子孫傳抄,視為至寶。如今卻被我有幸無意間在野外遊玩時發現。一讀之下,深為感佩。雖然後來意外遺失,幸好其中大意我已深深記住。現在摹其意複寫其信,使後人能體會先賢的胸襟和情懷。
賢妻:
今已與司馬懿相距月餘了!自從上月上方谷一役戰敗後,司馬懿便堅守不出,任我百般挑釁、侮辱、示弱,也不敢出來與我軍決戰。前日我派使者
送女人衣服給他以示羞辱,沒想到他居然笑納,還向使者詢問我的起居情況。想必他已經料到我病了,想用堅守來拖垮我。唉,魏軍不斷會有援軍補充,而我軍兵源已竭。若不速戰速決,打垮魏軍,如此拖下去,北伐中原,興復漢室的夢想豈不終成泡影?九泉之下,我又如何面對先帝的英魂?
想我自幼勤學,遍訪名師,博覽群書。淡泊名利,不娛聲色。於草廬之中修身養性,積聚才德。弱冠之後,常聽人們說起你才德兼備,賢淑溫良,所以厚著臉皮託人說媒求娶於你父親。成親之後,你在生活上對我照顧週到,於學識上常為我指點迷津,使我獲益良多,既是我的賢內助也是我的良師。
我自認為才德可比管仲、樂毅,想在亂世之中擇一明主相隨,一展濟世之才,匡扶天下,安定百姓。雖然亂世之初群雄並起,但我料定成大事者必只有曹操、先帝和孫權。曹操狼子野心,狠毒霸道,挾天子以令諸侯,必為後世人所唾棄,非明主也。孫權繼承父兄之業,割據江東,只可自守,沒有一統天下的能力,我也不能相從。惟有先帝乃漢室之冑,仁義佈於四海,素得民心,又有興復漢室、安定天下之志。他才是我願意追隨的明主啊。雖然先帝此時勢力弱小,但有我的輔佐必能成就偉業。幸運的是好友水鏡先生和徐元直向先帝推薦了我。求賢若渴的先帝自然會來找我。但我為了考驗先帝的誠意,故意在他前兩次來訪時出遊,在第三次來時才見了他,以成就先帝求賢的美名,使更多的賢才來投靠先帝。一番深談之後,我為先帝憂國憂民的胸懷所感動,更確定了我原來的判斷。從此傾心跟隨,開始了興復漢室、統一天下的艱難征程。
事情在一開始還是比較順利的。按照我與先帝的籌劃,聯合孫權在赤壁擊敗了曹操,取得了荊州、襄陽等原屬於劉表的地盤,終於有了穩固的立足之地。此後更向西奪取了益州,繼而在爭奪漢中的戰爭中打敗了曹操,完全佔有了東西兩川。此時先帝已佔有大片地盤,左右也是人才濟濟,文武齊備。只可惜我的好友、其才不在我之下的龐統在取西川時不幸身亡,使先帝痛失良輔。嗚呼!若有他在,我們的事業就會順利完成了。在我以為漢室可興、天下可定的時候,局勢急轉而下。按照原來的籌劃,先帝派關羽率荊州之兵進攻樊城,自己則率蜀中之兵出漢中,東西兩路夾擊曹操。誰料東吳竟然乘機偷襲荊州,並聯合曹操攻打關羽,致使關羽兵敗被殺,荊州丟失,完全打亂我們的戰略部署。雖然究其原因,是關羽剛強自負,輕視孫權,違背了我「北據曹操,南和孫權」的戰略,自取滅亡,但是這卻導致了悲劇的結果。先帝雖然志於興復漢室,無奈太重兄弟情意,聞知關羽死於孫權之手,不顧我的苦諫,竟決意起傾國之兵伐吳。我知先帝此去必敗無疑,然而也無計可施,只有代先帝謹守西川,以防曹魏。後先帝果然敗於陸遜之手,退守白帝城,不久崩於此地。臨終之前,先帝托後事於我,並說我可自立為成都之主。蒼天可鑒,我一心輔佐先帝,絕無半點僭越之意。先帝本來深知我心,只是擔心後主才德不舉,擔負不起興復漢室的重任,所以如此說。我也只有繼承先帝的遺志,竭盡忠誠,承擔起輔佐後主,興復漢室的重擔,以報先帝知遇之恩。至於成與不成,已經不是我能預料的了。
後主初登大位,萬事未定。國力因為南伐孫權而大為削弱。荊、襄失落,曹魏入寇,南方少數民族乘機作亂。當此之計,惟有修好與孫權的關係,與之結成聯盟,以免腹背受敵;謹守邊關,挫敗曹魏的進攻。然後勤修內政,平定內亂,增強國力,訓練兵馬,以圖北伐中原。經過三年的努力,這些目的都已經達到了。於是我向後主敬獻《出師表》,請求北伐,以達成先帝的遺志。第一次北伐,我準備充分,出師後節節勝利,順利地打到了長安。此前更有原降魏之將孟達願意率部歸附我朝,與我共展北伐之業。這令我欣喜異常,以為離成功不遠了。誰料魏主突然任命被我用反間計撤下的司馬懿為主將,迅速出兵消滅了孟達,並向我進攻。戰勢逆轉,我被迫轉攻為守。就在此時,我犯了一個令我後悔終身的錯誤,任命了參軍馬謖守衛戰略要地街亭。結果導致街亭失守,我軍前後不能連貫,有被敵人分割的危險。我只好兵行險著,率全軍迅速退回漢中。第一次北伐功敗垂成,實在可惜!在這次北伐中,我犯了用人不當的嚴重錯誤。先帝臨終之前曾叮囑過我,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先帝識人至明,他擔心我因感情用事而重用馬謖會壞了大事,所以特意囑咐。回想起來慚愧莫名,我有負先帝的重托啊!
賢妻:
今已與司馬懿相距月餘了!自從上月上方谷一役戰敗後,司馬懿便堅守不出,任我百般挑釁、侮辱、示弱,也不敢出來與我軍決戰。前日我派使者
送女人衣服給他以示羞辱,沒想到他居然笑納,還向使者詢問我的起居情況。想必他已經料到我病了,想用堅守來拖垮我。唉,魏軍不斷會有援軍補充,而我軍兵源已竭。若不速戰速決,打垮魏軍,如此拖下去,北伐中原,興復漢室的夢想豈不終成泡影?九泉之下,我又如何面對先帝的英魂?
想我自幼勤學,遍訪名師,博覽群書。淡泊名利,不娛聲色。於草廬之中修身養性,積聚才德。弱冠之後,常聽人們說起你才德兼備,賢淑溫良,所以厚著臉皮託人說媒求娶於你父親。成親之後,你在生活上對我照顧週到,於學識上常為我指點迷津,使我獲益良多,既是我的賢內助也是我的良師。
我自認為才德可比管仲、樂毅,想在亂世之中擇一明主相隨,一展濟世之才,匡扶天下,安定百姓。雖然亂世之初群雄並起,但我料定成大事者必只有曹操、先帝和孫權。曹操狼子野心,狠毒霸道,挾天子以令諸侯,必為後世人所唾棄,非明主也。孫權繼承父兄之業,割據江東,只可自守,沒有一統天下的能力,我也不能相從。惟有先帝乃漢室之冑,仁義佈於四海,素得民心,又有興復漢室、安定天下之志。他才是我願意追隨的明主啊。雖然先帝此時勢力弱小,但有我的輔佐必能成就偉業。幸運的是好友水鏡先生和徐元直向先帝推薦了我。求賢若渴的先帝自然會來找我。但我為了考驗先帝的誠意,故意在他前兩次來訪時出遊,在第三次來時才見了他,以成就先帝求賢的美名,使更多的賢才來投靠先帝。一番深談之後,我為先帝憂國憂民的胸懷所感動,更確定了我原來的判斷。從此傾心跟隨,開始了興復漢室、統一天下的艱難征程。
事情在一開始還是比較順利的。按照我與先帝的籌劃,聯合孫權在赤壁擊敗了曹操,取得了荊州、襄陽等原屬於劉表的地盤,終於有了穩固的立足之地。此後更向西奪取了益州,繼而在爭奪漢中的戰爭中打敗了曹操,完全佔有了東西兩川。此時先帝已佔有大片地盤,左右也是人才濟濟,文武齊備。只可惜我的好友、其才不在我之下的龐統在取西川時不幸身亡,使先帝痛失良輔。嗚呼!若有他在,我們的事業就會順利完成了。在我以為漢室可興、天下可定的時候,局勢急轉而下。按照原來的籌劃,先帝派關羽率荊州之兵進攻樊城,自己則率蜀中之兵出漢中,東西兩路夾擊曹操。誰料東吳竟然乘機偷襲荊州,並聯合曹操攻打關羽,致使關羽兵敗被殺,荊州丟失,完全打亂我們的戰略部署。雖然究其原因,是關羽剛強自負,輕視孫權,違背了我「北據曹操,南和孫權」的戰略,自取滅亡,但是這卻導致了悲劇的結果。先帝雖然志於興復漢室,無奈太重兄弟情意,聞知關羽死於孫權之手,不顧我的苦諫,竟決意起傾國之兵伐吳。我知先帝此去必敗無疑,然而也無計可施,只有代先帝謹守西川,以防曹魏。後先帝果然敗於陸遜之手,退守白帝城,不久崩於此地。臨終之前,先帝托後事於我,並說我可自立為成都之主。蒼天可鑒,我一心輔佐先帝,絕無半點僭越之意。先帝本來深知我心,只是擔心後主才德不舉,擔負不起興復漢室的重任,所以如此說。我也只有繼承先帝的遺志,竭盡忠誠,承擔起輔佐後主,興復漢室的重擔,以報先帝知遇之恩。至於成與不成,已經不是我能預料的了。
後主初登大位,萬事未定。國力因為南伐孫權而大為削弱。荊、襄失落,曹魏入寇,南方少數民族乘機作亂。當此之計,惟有修好與孫權的關係,與之結成聯盟,以免腹背受敵;謹守邊關,挫敗曹魏的進攻。然後勤修內政,平定內亂,增強國力,訓練兵馬,以圖北伐中原。經過三年的努力,這些目的都已經達到了。於是我向後主敬獻《出師表》,請求北伐,以達成先帝的遺志。第一次北伐,我準備充分,出師後節節勝利,順利地打到了長安。此前更有原降魏之將孟達願意率部歸附我朝,與我共展北伐之業。這令我欣喜異常,以為離成功不遠了。誰料魏主突然任命被我用反間計撤下的司馬懿為主將,迅速出兵消滅了孟達,並向我進攻。戰勢逆轉,我被迫轉攻為守。就在此時,我犯了一個令我後悔終身的錯誤,任命了參軍馬謖守衛戰略要地街亭。結果導致街亭失守,我軍前後不能連貫,有被敵人分割的危險。我只好兵行險著,率全軍迅速退回漢中。第一次北伐功敗垂成,實在可惜!在這次北伐中,我犯了用人不當的嚴重錯誤。先帝臨終之前曾叮囑過我,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先帝識人至明,他擔心我因感情用事而重用馬謖會壞了大事,所以特意囑咐。回想起來慚愧莫名,我有負先帝的重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