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6-14 23:59:16作者:看中國記者李中平
【看中國記者李中平綜合報導】近日,有廣州、武漢、沉陽、成都等多個城市參與的「新特區」爭奪戰落幕,四川重慶、成都雙贏,獲准成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為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後的第三、第四個「新特區」。
巨大的政策含金量
《南方都市報》稱,所謂「新特區」,是區別於1979年起陸續在沿海地區設立的深圳、珠海等「老」經濟特區,「新特區」將成為大陸新的改革開放前沿陣地。
有分析人士說,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在金融、土地、稅收、財政等政策資源上,一直是中央掌控資源配置許可權,在根本上維持著自上而下配置資源的體制,地方的政策空間十分有限。激烈的「特區之爭」 源自「新特區」遠比「老特區」豐富的政策資源,中央的部分職權將以「試驗」的名義讓「新特區」松鬆綁,地方經濟發展自主權空間將有所增加。
專家認為,浦東和天津濱海新區的經驗表明,一旦「新特區」金袍加身, 在金融、土地、稅收、財政等政策上將有很多優惠。例如天津濱海新區,僅去年一年即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64.29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4.7%,基礎設施建設則創歷史規模最高記錄,全年有64項工程開工。「新特區」往往也是中央各部門的寵兒。以上海浦東為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已經掛牌,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復在浦東實行跨國公司外匯管理方式九條試點措施,人事部則在浦東實行了公務員聘任制,監察部在浦東也實行了電子行政效能監察的試點。另外,試驗區的機構設置也不必完全與中央的相對接,行政架構可以瘦身,簡化審批程式等。總之,「新特區」的頭銜意味著巨大的政策含金量。
也有分析認為,各地方爭奪「新特區」,既為經濟「特權」和地方利益而戰,也充分顯露出地方與地方、地方與中央的政策博弈。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江國華認為,在深圳特區試驗近30年,中國已然確定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還用行政賦予小區域以經濟特權,不符合市場經濟中的普惠制原則,甚至可能加劇區域間發展的不平衡。他認為,優惠政策會給小區域帶來一定的效益,付出的代價卻是犧牲統一規劃。中國已進入後WTO時代,新區、特區、開發區的示範作用越來越弱。
重慶:真的想站起來
據悉,重慶市雖已直轄十年,但在金融、航空、鐵路、 能源等領域依舊受制於既有的管理體系,在相關領域內的發展戰略及重大專案均需要到這些部門或中央企業的西南大區去「過關」。
據報導,重慶市已向中央呼籲,希望享受與北京、上海、天津的同等對待,「進一步落實重慶作為直轄市的政策」;並向中央要求對三峽庫區實行特殊政策,建議研究在三峽庫區延長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爭取得到特殊的經濟政策支援;爭取給予重慶重大專案布局和建設支援,爭取中央允許在重慶設立保稅港區等。
重慶的城建目標也相當「牛氣」。2003年12月28日,重慶市兩座超世界記錄的大橋(橫跨長江的菜園壩大橋和石板坡大橋)同一天開工,歷史首創。 今年6月初,重慶市城建投資公司董事長華渝生在美國匹茲堡舉行的國際橋樑年會上發表講演,他說在未來十幾年內,重慶市還將興建十幾座類似的橋樑航母,「財氣」逼人。
作為民國時期陪都的重慶,能不能在人們心中贏回昔日輝煌的地位;在「經濟發展」的面紗背後,老百姓到底有多少實惠,還有待時間的驗證。有心直口快的四川網友說「其實川渝最想要的是政治特區!」
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