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一天天長大,思想意識慢慢形成,已經能通過各種方式來表達他的意思。這時,他需要你有更多的時間通過陪他玩耍、交流來瞭解他的想法、滿足他的需求。現在的媽咪們都分什麼類型呢?不同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有什麼樣的性格呢?
典型個案:
陳淑是一家公司的行政主管。她處理事情井井有條,面對問題理性冷靜,從不感情用事。理性是陳淑最為推崇的品質,遵章辦事是陳淑的行動準則。無論何人何事,陳淑首先想到的就是規則。有時公司的同事覺得陳淑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她嚴於律己,待人待己一視同仁,他人也無話可說。陳淑的精明強幹在公司中有口皆碑,頗得領導信任和倚重,不過和同事們關係都一般。在家中,陳淑也是一個有規則的人。3歲的兒子和她很像,循規蹈矩,事事都要講規則。
陳淑對此很滿意,心中卻隱隱有些莫名的憂慮。因為她發現,兒子似乎不願意和她親近。
性格分析
「理智型」人的優勢:
陳淑是理性佔據上風的人。理智型的個體,性格品質中理智成分超越情感成分,善於通過邏輯分析得出結論;善於分析各種選擇的利與弊;善於批判性思維,理智感強、意志堅定;容易接受冷靜的、實事求是的推理;做事講求實效,不感情用事。對於事業成功,這些品質都具有積極意義。
「理智型」人的軟肋:
在人際關係方面,過於理智的人就可能會碰到一些麻煩。由於對情感不夠重視,理智型的人往往不善體會他人內心的情感變化,處理事務時也不善於照顧他人的心情,做出的決定往往對別人的需要重視不夠,有時會無意間傷害他人感情。對於他人內心的情感,理智型的人也不願傾聽,在他們看來,關注情感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有時還會把事情弄得更糟。這樣的個體通常被視為冷靜的領導者,而不是一個可以親密交往的朋友。因此,這樣的個體有很多關係密切的合作者,卻很少有知心朋友。
在養育寶貝過程中,「理智型」媽咪可能會有以下表現:
1. 經常對孩子說教,講道理,卻從不在孩子面前表露情感
孩子難以從母親身上看到情感反饋。處於自我中心階段的嬰幼兒通常會把媽咪的表現和自己聯繫起來,疑惑、進而認定:「媽咪不喜歡我。」對於孩子而言,他的看法就是現實。而這樣的「現實」對孩子是一種很大的傷害。孩子會認同他認定的「媽咪的看法」,也會不喜歡自己,從而埋下自卑的引線。
2. 不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
精明強幹的理智型媽咪,對於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通常能夠事先洞察。為了提高效率,也為了避免以後的麻煩,理智型的媽咪通常會提前考慮並指導孩子,給孩子現成答案,卻很少給於孩子自己思考、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機會。
理智型的媽咪沒有想到,在面對問題時不斷嘗試,並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是個體能力發展的主要途徑。經驗是可以傳授的,但是能力必須通過實踐培養。幫助孩子解決一時的問題,看似簡單高效,卻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依附於母親長大的孩子,由於沒有實踐經驗,缺乏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責任心、自信心、社會適應能力都很差。生理上已經成熟,心理上卻依然幼稚。對事物沒有自己的判斷力和價值觀,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知所措,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等。
3. 對孩子的情緒表達不夠重視
當孩子遇到挫折,希望向母親傾述時,理智型的媽咪很快會把注意力放到問題的過程、真相、解決方法等實質性的方面,試圖建議孩子如何更好地處理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需要的並不是指導。他們只是需要傾述,需要有人傾聽。在傾訴中,孩子可以理清思路,並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法。媽咪提供的建議不一定適合於孩子。
更糟糕的是,媽咪的說教會阻礙孩子清楚表達情緒。對於孩子的情緒表達需求,理智型的媽咪往往不甚關注,不能做出適當的反應,甚至批評孩子的情感表露是一種「軟弱」的表現,貶低孩子情緒反應的價值,逐漸壓抑了孩子的情緒表達。久而久之,孩子會感到無法得到母親的理解,無法和母親溝通,逐漸不再嘗試向母親吐露心聲,親子之間的距離也就逐漸拉開了。
此外,孩子不能痛快表達的情緒並不會自行消失,它們總會試圖通過其他途徑表達出來。如果找不到適當的方式,有些孩子甚至會以傷害自己的方式試圖表達內心的挫折感。這是任何一個媽咪都不願意看到的。
4. 過多的規則束縛了孩子的自由發展
理智型媽咪對於規則的重視,也可能會從工作延伸到家庭中。孩子常常需要遵守很多明規則或暗規則。如果孩子違背了規則,就會受到媽咪的批評。過多的規則會壓抑孩子的自由,束縛孩子的行動,不利於孩子自由的成長和發展。事事需要考慮規則,會使孩子變得遇事猶豫,畏首畏尾;事事循規蹈矩的孩子,看似中規中矩,卻也缺乏創新精神,不敢突破常規。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通常個性謹慎,少有冒險精神。
專家建議:
遇事冷靜理智,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但是作為母親,僅僅冷靜理智是不夠的。精明強幹的理智型媽咪,不妨考慮以下的建議:
1.注意在各種角色間轉換,不要被一種角色所束縛
管理者角色和母親角色需要不同的表現。下班回家之後,理智型的媽咪需要提醒自己:「現在我不是主管,而是一位母親。」
2.學會表達自己,傾聽孩子
真誠表達自己的情緒,用言語和行為表達對孩子的愛,同時讓孩子有機會宣泄不良情緒。家,是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地方。作為媽咪,應當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提到某些不愉快的經歷時,認真傾聽,適時表示理解和接納,不要急於做出正確或錯誤判斷,不要給孩子講大道理。記住,在這個時刻,孩子才是主角。
如果必要,試著引導孩子辨別並表達自己的情緒,例如問問孩子:「那時候你有什麼感受?你有什麼想法?這件事是不是讓你很難過?……」當孩子表達完畢之後,問問孩子是否需要你的建議。如果孩子願意聽聽你的看法,儘可能客觀中立地表達,可以指出孩子的不妥之處,但是不要指責,也不要對於孩子的情緒做出評判。如果孩子拒絕了你,也不要強求孩子聽你的建議。若能保持這種客觀冷靜、同時又是支持性的態度,孩子會更願意傾聽你的看法,接受建議的可能性也會更大。
3.制定簡單明確的必要規則
規則是必要的,它可以控制孩子不會做出過分的或危險的行為。在一些必須堅守的原則方面,讓孩子明確知道你可以容忍的底線,也就是什麼行為是絕對不能允許的。至於那些非原則方面,就讓孩子自由發展吧。
4.不要包辦代替,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
幫助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由於知識、經驗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維能力不成熟,孩子有時的確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經驗累積的過程非常重要。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出正確判斷和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判斷時,媽咪應給予適當的輔導,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他的做法不合適,同時可以提供解決方法給他選擇,並講解怎樣解決問題才是正確的。
如果是個小問題,不會有嚴重後果,也可以允許孩子嘗試錯誤的解決方法,允許消極後果出現,讓孩子自己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正確決定的技巧。這些小小的、零散的錯誤經驗是幫助孩子有一天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隨著孩子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他將逐漸擁有獨立做出判斷、做出正確決定的能力。
典型案例:
文靜是一所重點大學的教師,實驗室的教學標兵和科研骨幹。她相信,今天的成就正是自己辛苦努力的回報。她從小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大學教授,在學術上有所成就。本科畢業後,文靜順利留校,最初的崗位是實驗員。
她一邊工作一邊學習,7年時間內相繼完成了碩士學業、博士學業,順利轉入教師行列。文靜並沒有就此停止求學的腳步。現在,她正在積極聯繫出國進修。
文靜和同事們交往不多,但關係融洽,禮貌謙讓。她信奉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相信自己的付出一定會有回報,而她的經歷也讓她有理由相信這一點。
性格分析:
文靜認為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相信自己可以影響事件的結果。心理學中通常把這種性格特點的人稱為——「內控型」的人。
「內控型」人的優勢:
往往比較自信,工作積極努力,目標明確,並能夠從成功中體驗到快樂。
相信個人可以影響環境或機會,是自己的行為引發了事情的結果,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可以改變許多事情。即便在某些無法改變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達到目的。
內控型的人在做決策前會積極尋找信息,並嘗試影響事件的發展。他們會將事件的成功完成歸結為自己的努力,為此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如果成績不佳,他們也會在自身尋找原因並努力改進。總之,內控型的人相信自己,並會通過努力和負責的行動,改變自己的命運。
「內控型」人的劣勢:
內控型的人性格有很多優點,不過如果對自己的性格特點缺乏認識,過於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對事件的影響力,不知變通,有時也會引起困擾。
在工作和生活中,內控型的人最常見的誤區之一是看待事物角度單一。例如在工作不順利時,一味責備自己的「過失」,而不注意分析影響事件發展的外部條件,給自己很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心情鬱悶,不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不利於有效改進工作方式和順利達到目標。
在教育寶貝過程中,奮鬥不息的內控型媽咪可能會有以下表現:
1. 為寶貝設定過高的目標
內控型的媽咪對自己有較高的要求,往往也會給子女設定較高的目標。略高於寶貝目前水平的目標有利於激發寶貝的潛能,培養寶貝的自信,提升寶貝的能力。但是如果忽視寶貝的實際能力水平,只根據自己的標準和期望設定過高的目標,對寶貝來說就弊大於利了。如果寶貝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達到設定的目標,久而久之就會對自己喪失信心,覺得自己沒有用,進而喪失繼續努力的動機。
2. 當寶貝達到目標時不表揚,而失敗時卻責備
當寶貝達到目標時,內控型的媽咪滿心歡喜。但是,由於擔心表揚會使寶貝驕傲,失去繼續前進的動力,而不太情願把這種喜悅明確表達。每次寶貝達到目標之後,內控型媽咪的反應往往是「你還可以做得更好」,或者「以後要繼續努力」。寶貝很難因為自己的努力得到讚揚,享受成功的喜悅。長此以往,寶貝會逐漸喪失追求成功的動力。
而當寶貝失敗時,內控型媽咪往往更多的看到寶貝在這個過程中做得不夠完美的地方,將失敗歸咎於寶貝,卻沒有看到寶貝付出的努力。對於寶貝而言,這是「雙重打擊」。次數多了,不但不會「奮起直追」,反而變得更加不自信。
3. 把自己的標準強加到寶貝身上,強迫寶貝學習
內控型媽咪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希望寶貝具備更高的能力、更多的技能,從起跑線開始佔據優勢地位。於是按照自己的標準,替寶貝安排各式各樣的才藝班,將寶貝的時間佔得滿滿的,卻沒有問過寶貝是否有興趣。寶貝即使反抗,也常常是「抗議無效」。
寶貝被迫去上各種自己並不喜歡的課程,對媽咪頗有幾分抱怨,對媽咪的良苦用心一點都不領情。這樣的學習,對寶貝不但沒有多少幫助,還可能因為不愉快的經歷產生逆反心理,影響日後的學習。
專家建議
如果媽咪發現自己的確有這些特點,以下這些建議也許會有幫助——
1. 認識自己的性格特點
內控型媽咪認識到自己有在事情發展不順利時責備自己的傾向,應有意識控制這種傾向對自己的不利影響。如果事情不像設想那樣順利,提醒自己,不要立刻把責任都歸到自己身上。全面看待和分析事件的成敗,接受某些個體無法抗拒的外力的存在:不要以為自己是萬能的,不分青紅皂白攬下所有的責任。試著從不同角度儘可能全面地分析各種影響因素。
如果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某些外在因素,而且這些因素並不在你力所能及的控制範圍之內,那麼就不要反覆責備自己,試著坦然接受現實,總結經驗。
2. 學習適當應用某些心理防禦機制
心理防禦機制是個體在願望與現實之間產生矛盾衝突時,為了維護心理平衡而進行的一種心理活動。最為人們熟悉的心理防禦機制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也就是所謂的「合理化」。
其他常用的還有補償、幽默、升華等等。適當應用某些健康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可以在事情發生,已經不能改變時保持心理平衡,防止身心受到更大的衝擊。
當然,心理防禦機制一般不是人們能夠有意識控制的,是為減輕壓力與焦慮下意識的心理反應。但經常主動的嘗試適合自己的減壓心理防禦方式,形成習慣化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有助於心理平衡和健康。
3. 對寶貝提出合理的期望
對寶貝的期待應當考慮到寶貝自身條件和實力,為寶貝設定的目標應當是寶貝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還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寶貝達到每一階段目標,並等寶貝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和經驗後,再慢慢提高標準,這樣既可以讓寶貝的能力逐漸提升,又可以培養寶貝的自信心。
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欣賞寶貝的每一點進步和變化。讓寶貝知道你為他的進步由衷的喜悅、為他感到自豪。
4. 當寶貝達到預期的目標時,要及時表揚和鼓勵
特別要注意表揚的方式,明確指出寶貝做得好的地方就足夠了,對寶貝的表揚和鼓勵措施都要馬上兌現。不要將寶貝的成功打折扣,不要讓寶貝覺得其實你並不滿意。不要對寶貝說,如,「你把玩具放回原處這很好,不過如果你能把它們放整齊些就更好了」等諸如此類的話。
當寶貝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時,幫助他全面分析失敗原因,包括主觀的努力和客觀的條件以及偶發因素等等,幫助寶貝吸取教訓。同時,還應儘可能找到並向寶貝明確指出他做得好的地方,為寶貝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勵他不要放棄。讓寶貝認識到儘管未能達到預定目標,但自己並未完全失敗。讓寶貝在失敗的挫折中看到成功的希望,保持寶貝的自信和前進動機。
5. 不要強迫寶貝做他不喜歡做的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感興趣的內容才能吸引寶貝主動學習,並克服困難堅持下去。因此,媽咪要做的是想方設法營造愉快的學習環境,引發寶貝的興趣,協助寶貝從中獲得有趣好玩的經驗,把功夫下在培養寶貝的學習興趣上,找出他真正的興趣所在,並在寶貝遇到困難、出現動搖時鼓勵他堅持下去。
從寶貝今後長久發展的角度來講,調動起寶貝主動求知的慾望(其實求知慾是每個寶貝天生就有的)、讓寶貝感到學習是他/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要比他獲得了多少知識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