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7-16 22:09:24作者:方茹
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DP)二十多年來一直保持著7%~8%的增長率。遙遙領先於美國和歐洲之上,可謂是一枝獨秀。許多國人為此慷慨激昂,愛國情緒大增,樂觀者更是預計中國會在今後十至二十年內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至於多年生活在海外的老華僑也頗有揚眉吐氣之感--中國人站起來了!中國人真的站起來了嗎?
2005年底,中國國家統計局將國民生產總值GDP做了一個上調,將2004年的GDP上調了將近20%,增加了兩萬多億人民幣。為什麼會做這樣的調整呢?據《當代中國研究》的主編程曉農先生說,「中國官方的說法是中國例行的經濟普查發現,實際的經濟規模高出原來統計的數字,2004年的GDP誤算了或漏算了第三產業。」
程曉農先生說這在技術上是不可能的。這也是為什麽各國政府一直對中國的GDP數字有很多懷疑。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國家統計局一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那就是打開中國的統計年鑑,以2004年為例,國家統計局計算的GDP總額是13.65億,但是如果在同一本統計年鑑上把每一省的GDP加在一起,則是16.34億,比全國的總數多了2.69億。為什麼會GDP會一下多了20%呢?以前國家統計局總是說各省上報的數字有水分,所以要在上報數字的基礎上擠掉水分。但2005年底的GDP上調也就是承認了各省的上報數字是真實的。那麽到底誰的數字才是真的呢,兩者之中必有一個是假的!
據說在統計數字上造假的還真不少。有一件事曾在中國經濟學術界傳為笑談。原安徽省副省長王懷忠(因貪污受賄已被槍斃)在任期間為顯示其政績,要安徽省統計局長按照他要求的年增長率22%來計算全省的經濟增長率。說白了就是造假。當時省統計局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拼湊出了GDP年增長16%,並說已經到了極限,再大就要漏餡了。
這次國家統計局稱GDP漏報了第三產業也是有上述原因在內。因為在中國,第一產業的農業已經是一個衰敗的產業。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中國每年沙化土地面積從1,00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2,460平方公里。1980年中國人均耕地近2畝,2003年減少到1.43畝。在轟轟烈烈的「圈地」熱中最近幾年全國耕地就減少了1億畝。在耕地面積已經減少了情況下,農業的產出如糧食產量、棉花產量不可能增加,相反只會減少;而在農產品價格基本上持平不漲的情況下,農民收入無法增加,所以要靠編造假的數字,那是無法令人信服的。
而第二塊製造業原來就有水分所以也就無法再摻更多的水。在2005年底GDP上調時,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已經正式承認了國家統計局過去公布的工業增加值把不該計入正規工業企業裡的附屬機構都計入了正規工業。如家屬加工組,學校加工等等。
剩下的只有第叁產業,而往第叁產業里加水是很容易做的事情,例如全國小商販的總數,因為小商販是流動的,無人能確切知道這個數。
或許大家還記得大躍進時,中國有「畝產萬斤,鋼產翻番,十年超英,十五年趕美」的荒誕計畫,轟轟烈烈,經年不醒,直到大饑荒席捲中國。經過了文革以後,國人恐已無人相信太離譜的事了,統計數字的摻水技巧也算是「與時俱進」。
那麽,中國政府為什麼要刻意營造經濟高速增長的神話呢?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何清蓮女士經過多年的社會調查、分析、取證從而在她的學術暢銷書《中國現代化的陷阱》有這樣的闡述「中國的資本外逃現象呈逐年上升趨勢。進入九十年代後,資本外逃水平接近甚至超過了每年新增的外債額。換言之,在中國政府大量向國外舉債的同時,卻有超過一半的資本通過各種途徑流失,也許是永久性地『消失』在國外……2000年資本外逃又急劇增加,總額大約在480億美元左右,比外商對中國實際投資的407億美元還要多。」
現在,四大國有銀行的壞帳率高達50%以上,一旦出現百姓同時擠兌銀行,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營造一個經濟繁榮的假象,對中共當局來講己非常關鍵。所以,當您看到「和平」之類的宣傳時,還真得需要重新思考一下究竟是中國經濟在崛起還是少數利益集團在崛起。
看中國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