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是國內大學生離開校園走向就業崗位的時候。在美國大學當訪問學者的我,自然關心起美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
我所在的密蘇里大學,有一個職業生涯中心(career center)。之前,我就聽過該中心下屬的國際學生生涯諮詢輔導部給外國留學生做的專題講座,指導留學生如何在美國找工作。正好那天做演講的3位都是中國人(其中兩位來自臺灣),後來我們交流起來也就十分方便了。
在中心做全職工作的李老師介紹說,他們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開設職業生涯發展課,由受過專門培訓的高年級同學給低年級的學生講如何寫簡歷、如何尋找工作機會、如何應對面試等,請傑出校友回校分享成功的經驗,學生選修這門課還可以得學分;二是開展一對一的輔導,比如通過專門的軟體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職業興趣測試,對於職業興趣與所學專業相距甚遠的,建議學生轉系或轉專業。對於高年級學生,除了幫助他們修改簡歷外,還提供模擬面試練習,並且錄像下來讓學生帶回去好好看看自己「面試」時的表現。
李老師遞給我一份他們模擬面試的10個問題,我看了看,有些還真不好回答。如果僱主問你,「你最大的弱點是什麼?」、「你有沒有做過不符合規矩的事?」,該如何作答?對於前一個問題,李老師的建議是,「首先回答問題態度要誠懇,其次所說的弱點不要和你申請的職位有衝突,重點要強調你是一個追求上進的人,你準備如何來改進這個弱點」;對於後一個問題,李認為,「沒有做過不符合規矩的事的人幾乎沒有,如果你回答說‘沒有’,對方很可能覺得你不誠實。最好的辦法是,承認曾經犯錯,但事出有因且後果不嚴重。」我請李老師舉個例子,她想了想說:「比如,因為要完成一項重要的作業,我曾經逃課過。」
據介紹,不僅大學的職業生涯中心在幫助學生就業,各系也有自己的就業指導中心。由校友提供本行業的就業信息,老師為學生寫推薦信,這樣有助於提高就業的「命中率」。
當然,在美國的校園裡,也有咱們中國常見的招聘會。不過,規模比較小,以各系為主舉辦,一次只來幾家企業,這樣便於供求雙方細細切磋。更多的人是通過校方建立的專門網站來發現機會,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可以把各自的信息發布在上面,雙方自行聯繫。
在職業生涯中心,牆上掛著3排近百位著名校友的圖片和簡介,既有富豪、政要,也有學者、名演員,其中沃爾瑪的創辦人、曾經位列美國首富的山姆-沃爾頓 (Sam Walton)就是該校1940年經濟系的畢業生(見右圖)。而牆角的一排書架上,則擺放著上百本和就業有關的書籍,而且分得很細。既有涉及職業興趣與生涯發展的,也有有關面試技巧的,還有指導實習的;既有教你如何到政府部門找工作的,也有教你如何到企業工作的,還有到非盈利機構工作的(見下圖);既有幫助殘疾人就業的,也有提示同性戀者找工作應注意的事項,還有少數族裔找工作的竅門。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勞工部每年出版厚厚一本《崗位需求手冊》,為學生就業提供準確的信息。該書收集了不同時期美國就業市場的職業需求狀況、不同職業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等數據,重點預測經濟發展對未來就業需求的影響。相關內容也在網路上(http://online.onetcenter.org/)公布,該網站已成為美國大學生必訪的官方網站。在這裡,你可以查詢到某個職業的年薪、需求量以及晉升的速度等信息。
其實,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政府、學校的幫助固然重要,但學生自身工作經驗的積累也必不可少。在美國,大學生打工是普遍現象。我在餐館裡就多次碰見端盤子的博士留學生,連我自己偶爾也替老鄉的餐館送外賣體驗一下打工的生活。在職業生涯中心兼職的中國留學生小趙告訴我,她的一位美國同學今年夏季就打3份工──鐘點保姆、餐館服務員、清潔工,為下個學期掙學費。
讀心理學博士的小趙目前正在輔導美國中學生的就業。因為美國只有30%左右的高中畢業生能夠上大學,多數人中學畢業後就面臨就業問題。為此,美國高中開設了職業生涯課(0.5個學分),除了講授職業生涯理論外,老師要求學生到自己感興趣的崗位上跟班一天,看大人是如何工作的,然後回到課堂上和大家分享。連我在美國上初一的女兒,老師也教他們上網做職業興趣的測試和未來理想職業的設計。
套用中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之說,我想「美國的孩子早獨立」。哥倫比亞中國之友會會長施小美女士和美國人結婚後育有一男一女,她介紹說,我們家的孩子上中學時就開始送報紙、當看管小孩的鐘點保姆或者幫別人家割草,賺的錢他們自己留著用。上大學時,家裡只提供第一學期的學費,生活費他們自己打工解決。我認識一位住在富人區的中國教授,他家讀高中的閨女每週兩次到商場當服務員。
在沃爾瑪超市,整理、回收購物車的基本上是學生。一位讀中學10年級的黑人女孩很大方地讓我拍她的「工作照」(見右圖),她告訴我,她每週工作5次,共15個小時,每小時的報酬是7美元。她準備把這些錢攢下來,將來上大學用。
在美國,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12年級,任何人(包括外國人)都可以享受免費教育。但上大學是繳費的,而且價格不菲。有些一時交不起學費的學生,就先打工賺錢然後再上大學。我在一家中國超市見過一位干體力活的黑人小夥子(見下圖),他剛剛高中畢業,因為沒錢上大學,準備在這兒先打工一年再說。更有意思的是,這家超市老闆的兒子,也在本店打工(開叉車),父母按小時給他算工資,而他上大學繳納的學費靠的就是他從父母那裡賺來的「工資」。
學生打工,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學費,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工作經驗,也掂了掂了自己的份量,為將來走向正式的工作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