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8-31 23:32:02作者:
中資銀行在延續至今的美國次級債危機中的損失將遠遠超出市場先前預料——從6月底中報截止日到8月28日,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持有的美國次級住房貸款抵押債券(MBS)損失或將分別增加人民幣88億元、10.8億元、9.4億元,合計約100億元。分析認為,這個損失還沒有完結,最後的損失可能會超出市場預期。此前,中國各大銀行曾公開表示受次貸影響不大。
據《證券市場週刊》報導,Markit公布的次優級債券指數顯示,從今年6月30日到8月28日,AAA級、 AA級、A級次級債分別下跌了6.8%、30.1%、44%。據此可以估算,在此期間,中國銀行持有的MBS賬面資產縮水達1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87.9億元,遠超出其對次級債的計提數額。由於債務抵押債券(CDO)是將多種抵押貸款產品打包成一種(如次級債,個人信用卡債券等),市場對其很難準確估值,但在最近的市場行情下基本上是聞CDO色變,流動性比較差,估計損失將會比較嚴重。
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沒有公布詳細的持倉比例,如果以中國銀行的持倉比例做參考,則兩家持有的美國MBS賬面資產縮水或達1.43億美元、1.24億美元,分別約合10.8億元人民幣、9.4億元人民幣。
損失或超預期
中國銀行截至2007年6月末投資於MBS的規模為89.65億美元,其中,投資於AAA級次級債67.58億美元,佔比75.38%;AA級19.45億美元,佔比21.7%;A級2.62億美元,佔比2.92%。中國銀行持有的CDO則為6.82億美元, AAA評級、AA評級分別佔比81.8%、18.2%。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601998,0998.HK)在MBS的投資分別為12.29 億美元、10.6億美元和300多萬美元,評級也都在AA級以上。
中資銀行均宣稱,自己在美國MBS或CDO的投資損失較少,影響有限。其中,中行稱,其持有的MBS、CDO分別佔集團證券投資總額的3.51%、0.27%;工行稱,其持有的MBS佔284億美元外匯債券資產的4.3%,佔總資產的0.0012%。
中國銀行對MBS、CDO分別計提了3.88億元人民幣、7.58億元人民幣未實現減值撥備,撥備比率為0.6%和14.6%;建設銀行計提了0.18億美元,撥備比率為1.69%;工商銀行則沒有計提。
中國銀行副行長朱民稱,該行對美國MBS或CDO投資計提的未實現減值撥備額度,是該行和會計師們一起將核對每筆MBS和CDO投資之後,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後確定的。其原因在於,在MBS或CDO資產包中,如果出現20%的違約率,其中有60%的資產不能回收,MBS或CDO資產包的實際損失是12%,而不是20%。
中金公司報告認為,「由於中行未披露有關此類證券的優先級、發放年限等細節,我們難以判斷實際損失。」高盛也警告說,「我們不應該因為看到次級債的如AAA或AA之類意味近乎零損失的高評級,就高枕無憂。」
不幸中的幸運
雖然,中國銀行等中資銀行在次貸危機中蒙受了較大損失,但相對於在危機倒閉的眾多對沖基金,中資銀行損失仍在可控之中,其主要原因就在中資銀行投資次級債除了所投產品評級多為A級以上外,還在於在投資中未使用槓桿。
在美國,金融機構還對MBS或CDO資產採取信用增級,分為AAA、AA+、AA等不同信用檔次。在MBS或 CDO資產出現違約損失時,持有債券信用等級越高的投資者相應就會得到優先清償,持有債券信用等級次之,清償順序次之。照上述事例,在美國MBS或CDO 資產出現12%的損失時,持有最高信用等級債券的投資者仍然能夠得到全部清償。
一位深陷次貸危機的美國金融機構人士稱,其中的關鍵原因在於這些對沖基金或共同基金使用了高倍槓桿進行投資,其資金大部分都是拆借而來,槓桿比率往往在10倍甚至更高。即在遭受次貸危機損失的對沖基金或共同基金投資金額中,只有10%或者更少的自有資金,有90% 或更多的資金是拆借而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投資標的價值上漲1%,基金獲得賬面收益就在10%或者以上;而如果投資標的價值下跌10%,基金的賬面價值就一文不值。而根據瑞銀的預計,現在美國次級貸款的損失率已經上升到20%。 損失或將擴大瑞銀還預計,美國樓市下滑和次級房貸違約在2008年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即使高信用級別的次級債未來也存在下跌的風險。
高盛認為,美國MBS產品總金額有2.6萬億美元,CDO相關金額有2800億美元,潛在的貸款損失為1520 億美元到2170億美元,而目前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損失得到了確認。原因之一是因為損失估計對市場變化的反應不及時,另一個原因是持續性地對可能的損失水平的披露不足。不應該因為AAA或AA之類的次級債近乎零損失的高評級就高枕無憂。
高盛說,目前評級機構降低對MBS和CDO的評級是基於之前的經濟狀況和房地產價格做出的,而現狀已大幅改變,評級機構很可能調低之前的AAA以及AA級別的MBS和CDO。
上述評級機構人士也稱,美國住房按揭貸款往往遵循「2-28」原則,也就是前兩年支付固定利息,隨後轉化為支付浮動利息。美聯儲2004年6月將基準利率從1%上調到5.25%,大大增加了購房者的成本,「我們監測的結果顯示,未來一段時間美國次級房貸違約情況還將更嚴重。」而且,美國房價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將直接導致更加嚴重的負收益率、違約概率增加和損失加重。更需要指出的是,CDO常常包含次級MBS和長期零息貸款來作為本金保護,由於具有非標準化的特點,風險尤其高。
惠譽評級公司在最新的報告中稱,目前,有理由預期這些高評級證券的最終損失可能很低。然而,如果損失率高於預期,惠譽估計損失率每提升10個百分點,能侵蝕中行2007年估測運營利潤的7%左右。中金公司也在報告中指出,根據敏感性分析顯示,若中國銀行持有的美國MBS和CDO損失率為40%,將導致中國銀行2008年的淨利潤和股東權益分別下降41%和5%。
據《證券市場週刊》報導,Markit公布的次優級債券指數顯示,從今年6月30日到8月28日,AAA級、 AA級、A級次級債分別下跌了6.8%、30.1%、44%。據此可以估算,在此期間,中國銀行持有的MBS賬面資產縮水達1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87.9億元,遠超出其對次級債的計提數額。由於債務抵押債券(CDO)是將多種抵押貸款產品打包成一種(如次級債,個人信用卡債券等),市場對其很難準確估值,但在最近的市場行情下基本上是聞CDO色變,流動性比較差,估計損失將會比較嚴重。
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沒有公布詳細的持倉比例,如果以中國銀行的持倉比例做參考,則兩家持有的美國MBS賬面資產縮水或達1.43億美元、1.24億美元,分別約合10.8億元人民幣、9.4億元人民幣。
損失或超預期
中國銀行截至2007年6月末投資於MBS的規模為89.65億美元,其中,投資於AAA級次級債67.58億美元,佔比75.38%;AA級19.45億美元,佔比21.7%;A級2.62億美元,佔比2.92%。中國銀行持有的CDO則為6.82億美元, AAA評級、AA評級分別佔比81.8%、18.2%。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601998,0998.HK)在MBS的投資分別為12.29 億美元、10.6億美元和300多萬美元,評級也都在AA級以上。
中資銀行均宣稱,自己在美國MBS或CDO的投資損失較少,影響有限。其中,中行稱,其持有的MBS、CDO分別佔集團證券投資總額的3.51%、0.27%;工行稱,其持有的MBS佔284億美元外匯債券資產的4.3%,佔總資產的0.0012%。
中國銀行對MBS、CDO分別計提了3.88億元人民幣、7.58億元人民幣未實現減值撥備,撥備比率為0.6%和14.6%;建設銀行計提了0.18億美元,撥備比率為1.69%;工商銀行則沒有計提。
中國銀行副行長朱民稱,該行對美國MBS或CDO投資計提的未實現減值撥備額度,是該行和會計師們一起將核對每筆MBS和CDO投資之後,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後確定的。其原因在於,在MBS或CDO資產包中,如果出現20%的違約率,其中有60%的資產不能回收,MBS或CDO資產包的實際損失是12%,而不是20%。
中金公司報告認為,「由於中行未披露有關此類證券的優先級、發放年限等細節,我們難以判斷實際損失。」高盛也警告說,「我們不應該因為看到次級債的如AAA或AA之類意味近乎零損失的高評級,就高枕無憂。」
不幸中的幸運
雖然,中國銀行等中資銀行在次貸危機中蒙受了較大損失,但相對於在危機倒閉的眾多對沖基金,中資銀行損失仍在可控之中,其主要原因就在中資銀行投資次級債除了所投產品評級多為A級以上外,還在於在投資中未使用槓桿。
在美國,金融機構還對MBS或CDO資產採取信用增級,分為AAA、AA+、AA等不同信用檔次。在MBS或 CDO資產出現違約損失時,持有債券信用等級越高的投資者相應就會得到優先清償,持有債券信用等級次之,清償順序次之。照上述事例,在美國MBS或CDO 資產出現12%的損失時,持有最高信用等級債券的投資者仍然能夠得到全部清償。
一位深陷次貸危機的美國金融機構人士稱,其中的關鍵原因在於這些對沖基金或共同基金使用了高倍槓桿進行投資,其資金大部分都是拆借而來,槓桿比率往往在10倍甚至更高。即在遭受次貸危機損失的對沖基金或共同基金投資金額中,只有10%或者更少的自有資金,有90% 或更多的資金是拆借而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投資標的價值上漲1%,基金獲得賬面收益就在10%或者以上;而如果投資標的價值下跌10%,基金的賬面價值就一文不值。而根據瑞銀的預計,現在美國次級貸款的損失率已經上升到20%。 損失或將擴大瑞銀還預計,美國樓市下滑和次級房貸違約在2008年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即使高信用級別的次級債未來也存在下跌的風險。
高盛認為,美國MBS產品總金額有2.6萬億美元,CDO相關金額有2800億美元,潛在的貸款損失為1520 億美元到2170億美元,而目前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損失得到了確認。原因之一是因為損失估計對市場變化的反應不及時,另一個原因是持續性地對可能的損失水平的披露不足。不應該因為AAA或AA之類的次級債近乎零損失的高評級就高枕無憂。
高盛說,目前評級機構降低對MBS和CDO的評級是基於之前的經濟狀況和房地產價格做出的,而現狀已大幅改變,評級機構很可能調低之前的AAA以及AA級別的MBS和CDO。
上述評級機構人士也稱,美國住房按揭貸款往往遵循「2-28」原則,也就是前兩年支付固定利息,隨後轉化為支付浮動利息。美聯儲2004年6月將基準利率從1%上調到5.25%,大大增加了購房者的成本,「我們監測的結果顯示,未來一段時間美國次級房貸違約情況還將更嚴重。」而且,美國房價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將直接導致更加嚴重的負收益率、違約概率增加和損失加重。更需要指出的是,CDO常常包含次級MBS和長期零息貸款來作為本金保護,由於具有非標準化的特點,風險尤其高。
惠譽評級公司在最新的報告中稱,目前,有理由預期這些高評級證券的最終損失可能很低。然而,如果損失率高於預期,惠譽估計損失率每提升10個百分點,能侵蝕中行2007年估測運營利潤的7%左右。中金公司也在報告中指出,根據敏感性分析顯示,若中國銀行持有的美國MBS和CDO損失率為40%,將導致中國銀行2008年的淨利潤和股東權益分別下降41%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