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日本右翼威脅,缺乏支持,《南京夢魘》下線(圖)
中國人種真的很劣?記錄片《南京夢魘-南京大屠殺》導演的公開信
《國際先驅導報》:一些華人的冷漠,徹底激怒了約瑟夫。這位曾因拍攝《希特勒日記》而聲名遠播的腦神經醫學專家,在公開信中發出了一連串的怒吼:「一些中國人對此是冷漠的,一些中國人和部分機構不僅不合作,反而對我有敵意。」「這不是一部我約瑟夫個人的電影,這部電影屬於所有的中國人,屬於全世界。」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南京夢魘》海報。
近一個月來,朗恩・約瑟夫說自己總在重複地做著一個夢。
夢境的背景一片漆黑,放眼望去,竟是堆成山的屍體、頭顱和頭骨,有灰色的煙霧瀰漫在四周。一個戴黑色頭巾的中國女人,站在約瑟夫的面前,他認得她的臉─張純如。這個以《南京大屠殺》一書聞名,卻因患重度抑鬱於2004年自殺的華裔女作家,面色慘白,伸出胳膊指著那些屍體,對約瑟夫說了四個字:「記住歷史。」
「我越來越能理解張的痛苦。」8月27日,這位畢業於芝加哥大學醫學系的心理學博士告訴記者,「我能夠想像張純如當初經歷的一切,她為什麼要拋棄自己的生命。」
無論是在夢境中還是現實裡,朗恩・約瑟夫和張純如人生軌跡的交疊,都來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幕慘劇─發生於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在過去的20年中,作為一個二戰史的愛好者,約瑟夫從美國各地的檔案館、圖書館、日本人拍攝的影像中獲取創作素材,個人投資並製作了一部名為《南京夢魘─南京大屠殺》的記錄片。
隨後,在2005年,約瑟夫將這部片子上傳到網路世界中,供網民免費下載和觀看。如今,根據數家知名視頻網站提供的數據,世界各地收看和下載該片的網民,已達到400萬人次,在世界上最大的視頻網站Youtube的「熱門討論排行榜」上,這部片子位列第九名,網民的評論已達數萬條。
然而,在南京大屠殺發生70年後的2007年8月,約瑟夫卻在網路上連續發表了三封公開信,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再一次把這部無數道視線關注下的歷史記錄片連同他自己,推向了風口浪尖。
一)
2007年8月1日,約瑟夫對外界發出了他的第一封公開信。信中稱,由於這部電影的製作與發行完全由其本人獨立運營,在保證影片中立客觀的同時,也導致了他在財務方面的赤字和巨額損失。在半年內,如果無法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來繼續支付版權費和其他維護費用,他將不得不從網路上撤下該片,並停止一切市場推廣工作。
根據約瑟夫及其助手、該片的中文製作人吳海燕向本報記者提供的數據,從2005年至今,在這部片子上的投資已經超過10萬美元。其中,相當一部分的投資,是用於購買影片中的背景音樂版權。其中最為昂貴的一首古典音樂,花費了65000美元。
約瑟夫稱,在這部電影中,他總共使用了7首不同的音樂,如果按照正常的商業片價格,這些音樂將花費他數十萬美元。經過談判協商後,版權公司同意降價,但音樂的使用期限被限制在2007年12月前。
「最好的影片要用最好的音樂。」約瑟夫無奈地說,「但我已經無力繼續購買這些音樂的版權了。」但他不願向記者透露具體的音樂名稱和版權公司的信息,因為「這涉及到商業隱私權和保護影片的考慮」。
除此之外,這部影片的官方網站www.RapeofNanking.info和www.RapeofNanking.tv,每年的運轉和維持費用接近5000美元。2006年12月,由於訪問量急劇增加,這兩個網站曾被迫關閉,隨後,約瑟夫加寬了租用的帶寬,才恢復了正常訪問。
如今,這兩個網站的月訪問量近10萬人次,為西方社會提供了一個有效瞭解日本侵華歷史的窗口。但由於入不敷出,它們也面臨著年底被關閉的危險。
約瑟夫和吳海燕原本還計畫製作《南京夢魘》的日文版,「向日本國民普及真實的二戰歷史」。他們曾於今年7月與一個華裔日籍女博士談妥了合作項目,並向對方提供了來回機票和食宿,但後來發現,對方帶來了泳衣,只是想到加州的海邊免費度假和遊玩。在浪費了數千美元之後,他們不得不取消了這個合作。
「我並不想要尋求外界的資助。」約瑟夫在信中說,「但目前的現實迫使我不得不這樣做,因為我不希望看到人們上網後,再也找不到這部電影,或者上我們的網站,發現已經被關閉。」
於是,吳海燕在這封公開信的最後,提供了自己的銀行賬號。
(二)
「然而,從8月1日到8月15日的半個月時間裏,只有不到10個人回應,募集的捐款不到1000美元。」8月27日,吳海燕在電話中向記者回憶,「這真是杯水車薪。」
吳海燕說,在那段時間裏,她總看到約瑟夫反覆地看著這部耗盡心血的電影,並翻看著那些觀眾表達鼓勵的來信。她聽到約瑟夫好幾次喃喃自語:「到了離開的時候了,離開了就自由了。」
事情似乎變得越來越糟糕。
在第一封公開信發表後的半個月裡,約瑟夫收到了許多網民的電子郵件和網路留言,他們質疑約瑟夫的動機,認為他「本就該為這部電影義務工作,不應該向外界請求幫助」。
一個網民甚至說:「朗恩的動機很簡單,就是藉著‘南京’求名求利,他對投資回報的追求就是最好的證據……一旦他的名利目標沒能達到,他馬上就主動撕破對中國人的假面具了。」
更可怕的壓力來自一些日本右翼。從片子放上網路的兩年來,不斷有匿名的網民發表類似的留言----「你應該去死」、「你會死得很慘」、「南京大屠殺根本不存在,是謊言」……
在8月2日的留言版上,一個ID為OCHA(日語,意為綠茶)2001的網民還留下了這麼一句話:「You will die like Iris Chang.」(你應該像張純如一樣去死。)
每天都會讀到這樣的威脅,約瑟夫說,自己在潛意識中真的擔心會有災難降臨。而更讓人感覺難過的是,「我是一個人在承受這些」。
於是,在8月16日,重壓之下的約瑟夫,發出了自己的第二封公開信,在信中,他語氣十分激烈地宣稱:「這一次我不會再要求幫助,我決定不幹了……在8月1日的籌款公告後,我總計收到了大約1000美元的捐款,我將返還給捐款人。在9月1日,我將關閉網站,並從網上撤下這部電影。」
「除了少數的中國人熱情捐款協助這部電影的製作外,大部分的中國人對此冷漠甚至有敵意。如果還有中國人想要攻擊我,請記住:在美國有超過400萬人觀看我的記錄片,而且是免費觀看,還有誰為南京大屠殺這個主題作了更多的貢獻?」
(三)
「我從來沒有期望通過這個電影大富大貴。」約瑟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但是我覺得我付出的勞動,至少應該得到經濟上的回報,起碼,我該得到一個在市場上自負盈虧的機會。」
從製作這部片子開始,約瑟夫一直都對打開中國和美國的發行市場充滿信心,但現實卻一再讓他失望。
「關於這部電影的國內市場推廣,我試過很多辦法,但是都行不通。」北京天則書店的圖書編輯王立對記者說。
王立的母親是山東人,她的外祖父從小就和她講日本人侵華時期在山東的暴行,「我並不仇日,但不可否認,這種國仇家恨,我不可能忘掉。」
2006年年初,王立在國內媒體上看到了有關約瑟夫和《南京夢魘》的報導,隨後,她便和吳海燕取得了聯繫。2007年春節,藉著去美國探親的機會,她前往加州拜訪了約瑟夫和吳海燕。
作為一個圖書編輯,王立除了表達自己的感動外,還希望約瑟夫能夠就「南京大屠殺」寫一本書。然而,這個提議意外地遭到了約瑟夫的拒絕,理由是:「我寫的不可能超過張純如。而且,你給我的時間太少了,我的研究還遠遠不夠。」
「當時我感動極了。」王立向記者表示,從事圖書出版10多年,她見了國內太多敷衍了事的作者,但像約瑟夫這樣認真的人,她還是第一次碰到。於是,她便向約瑟夫和吳海燕提出,希望能幫忙解決該片在國內的銷售問題,並得到了同意。
然而,從2007年2月到6月,王立先後聯繫了國內17家音像出版商,卻無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絕。一些出版商是直接回絕,說這樣的敏感題材不在考慮範圍內;一些出版商稱要和領導商量一下,從此再無下文;某省的一家音像公司,「幾乎都快談成了」,但在最後一道終審時又被「斃」掉。
「你可以說是我個人資源有限,也可以說我操作得不夠專業。」王立直言,「但十多家公司都拒絕了這個片子,這應該還是能說明一些問題。」
與此同時,在美國尋找發行渠道的約瑟夫和吳海燕也不斷碰壁。
此前,約瑟夫曾製作過一部反映猶太人二戰遭遇的記錄片《希特勒的日記》,美國媒體和發行商對該片一致叫好。然而,在看到《南京夢魘》後,它們卻表示了集體漠視,認為該片「沒有市場」、「美國人不會對中國人的悲劇感興趣」,很多公司甚至連樣片都不願意看。
「所有和這部電影有關的反饋似乎都是絕望的,沒有出路的。」約瑟夫說,「這部電影只帶給我損失、災難和痛苦以及無休止的個人攻擊,我真希望我從來沒有製作過這部電影。」
(四)
8月17日,「陷於絕望之中」的吳海燕,將約瑟夫的第二封公開信,群發給了電子郵箱內通訊錄上的近250名聯繫人,嘗試著「最後一搏」。
事情果然出現了轉機。
18日早上7點,一個不知名的網友,將吳海燕的信件轉貼到了海外最大的華人 BBS「未名空間站」。這個BBS的用戶,大多是一些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和一些海外華人,這封信件引起了一場激烈的討論。
一些聲稱看過該片的網友同樣質疑約瑟夫和他的電影:「《南京夢魘》粗製濫造,有許多不符合歷史真相的地方,有些畫面選用的重慶大轟炸和東北抗戰的場景,中國人民不是對其譭謗中傷,而是無法接受這樣不尊重歷史的創作,這樣的片子即使是一個好的題材,我們也不能接受。」
甚至還有人稱,「這是一場騙局,是利用中國人的民族感情來騙錢。」
另一些網民則對約瑟夫表示了支持。他們開始追問捐款的渠道,很多人已經四處轉載這封信,並開始往吳海燕的賬號裡匯錢。
在這些支持的聲音裡,一位自稱「Joshua Tu」(化名)的中國留學生,無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8日早上11點左右,這個出國7年,現從事IT行業的中國小夥子,正躺在加州家中的床上上網。這個週末本是加州陽光最好的時候,可原本很愜意的心情,卻在看見吳海燕的信件後,一下子變得「很不開心」。
在此之前,Joshua Tu已經看過這部記錄片,並覺得它「太血腥,有些片段後被證明不是南京大屠殺的,有史實錯誤,中文解說詞比較生硬」。
「但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幫助一部關於民族記憶的影片繼續生存下去。」Joshua Tu對記者說。
為了讓自己冷靜下來,他從床上坐了起來,到浴室洗了個澡,然後開始盤算自己能做些什麼。下午1點,他撥通了吳海燕的電話。據吳海燕稱,這是在第二封公開信發表後,她接到的第一個支持電話。
隨後,Joshua Tu在「未名空間站」發表了關於此事的第一個帖子,他寫道:「這部記錄片的水平肯定是不高的,但這是第三方的獨立製片。要讓世界人民瞭解到真相,是不是第三方的獨立製片的影片更有說服力呢?而且我們要創造個氛圍:為歷史說實話的人,特別是被倭人扭曲的歷史,都是中國人民的朋友。他們的工作會被中國人民欣賞和贊助。換句話說,他們可以通過自己誠實的工作,獲得名聲、地位和金錢。如果《南京夢魘》這樣水平一般的記錄片能得到這麼大的影響力,必有更多才華橫溢的導演會挑選這個題材。大家聽過‘千金買骨’這個成語嗎?老祖宗教了我們的計策,為什麼不用呢?」
8月19日,針對有網友提出的「難道年年都要我們捐款」的質疑,Jason Liu在第二個帖子裡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大家在捐著款,大家也在發愁,明年的版權費該怎麼辦呀?
呵呵,請問,在你的生活中有一部廣為流傳卻總也不死的影片嗎?
還想請問,一年後,兩年後,十年後,我們是不是還只能搬出這部只有兩個人製作的記錄片,告訴世人:你去看這個吧,南京大屠殺就是這樣的。
如果真是這樣,樣板戲的年代恍然又到了眼前,那才將是我們真正的無奈吧。
我認為,我們今天這麼努力地讓它生,就是為了明年讓它光榮地死去。
我們今天告訴全世界我們是多麼地關注影片背後的歷史,就是為了來年讓更多才華橫溢的導演來表現這段歷史。
很多朋友捐了錢,甚至捐了很多錢(一個星期的收入)。我欣賞捐助了的朋友,但不贊成捐了很多的朋友。是讓100個人一人捐500塊的方法好,還是讓5000個人一人捐10塊的影響大呢?
這是歷史,是應該讓大家都知道的歷史,不是籌建股份公司。
所以請你告訴你的朋友,有這麼部影片在講述我們的歷史,他現在需要你善意的幫助。但請不要捐助太多,更重要的是請你的家人同事,一起看看這部影片,看看人性的善與惡,希望他們能告訴更多的人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也是這樣做的,我遍告我的朋友們,請你幫助這部影片,捐出你認為值得記憶的數字,千萬不要太多,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來參與。」
這兩個帖子,被許多網友稱讚為在這場爭論中「最具有理性和建設性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Joshua Tu捐了30美元,因為,「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有30萬人」。
儘管依舊不時出現質疑,但捐款行動卻持續地進行著。到記者截稿時,根據吳海燕提供的數字,已經有超過1000名的網友捐款,數額已經達到31000美元,大部分都是美國的華人及留學生,因為很多地址都來自美國的各個大學。在許多郵寄的支票中,還夾著明信片,上面寫著各種祝福和感激的話語。
(五)
這場捐款行動無疑也幫助約瑟夫「走出了絕望」。
8月19日晚上,約瑟夫在「未名空間站」上發表了一封公開致謝信,稱自己「被真正地感動了,並且倍感榮耀」。
「看到這麼多的中國人站出來挽救這部電影,這實在是讓我驚異。」約瑟夫在信中說,「我覺得這股來自中國的巨大反響和力量太了不起了,尤其是數百名經濟上並不寬裕的學生挽手向前,力挽狂瀾,尤其讓我感動。
「讓我強調一點:這不是一部我約瑟夫個人的電影,這部電影屬於所有的中國人,屬於全世界,也屬於未名網站上的每一個支持者。所以,讓我代表需要認知‘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的西方世界,說一聲:謝謝您!」
吳海燕告訴記者,在9月1日那天,她和約瑟夫會公布最後的數額。這些捐款將用於支付音樂版權的續約、網站維護費用、郵寄DVD等開支。如果有剩餘,會用於投資製作日文版。
「也許我還會面臨更大的威脅,來自日本的壓力。」約瑟夫說,「但我會繼續嘗試一次,希望能夠讓日本國民有機會瞭解真相。」
8月26日,記者在「未名空間站」上留下了自己的電子郵件,希望網友能就此事發來郵件談談自己的看法。在短短一個小時內,有7名網友發來電郵,除了一個網友依舊質疑「這是場騙局」外,其餘6人都表示了對約瑟夫的支持。
其中一個網友這樣寫道:「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在選擇,我們的態度,便決定了周遭的一切。如果這件事情無聲地結束了,這部電影從Youtube上面撤走了,換做我是日本右翼分子,我就會說這一定是假的了。你看,連中國人自己都不支持。換做將來別的學者想要再拾起這個話題,一定有人說:‘Why bother?Don′t you see what happened to that Dr.Joseph?''(‘得了吧,難道你沒看到約瑟夫博士的遭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