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袁耀《阿房宮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歷經五年現場鑽探勘查後認為,傳說中氣勢恢宏的秦阿房宮並沒有沒有建成,因此項羽火燒阿房宮的歷史故事不能成立。不過,有的秦文化學者認為,上述學術結論還值得商榷。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阿房宮」這三個字有兩種主要發音:中國國內語文權威專家王力教授認為,可以讀成「阿房宮」;另外一個讀法是「阿(E)房(PANG)宮」,這是陝西地方發音的讀法。記者採訪的專家中,念阿房宮和「阿(E)房(PANG)宮的都有。
北京晨報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毓芳日前在湖南龍山的一次秦文化學術研討會上再次表示,她所領導的考古隊經過5年艱苦細緻的考古鑽探,沒有發現傳說中的秦阿房宮,也沒有發現阿房宮被大火焚燒的痕跡。
阿房宮遺址位於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以西13公里處,與當年秦朝的國都咸陽城隔渭河相望,1961年被中國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典籍、文學作品以及民間傳說中的秦阿房宮,氣勢恢宏,是秦始皇強令修建的。楚霸王項羽入關後「移恨於物」,放火焚燒了這座絕世宮殿建築。
*新說引起很大反響*
圍繞阿房宮的歷史迷團主要有兩點:第一,阿房宮是否那麼輝煌,第二,項羽是否將阿房宮付之一炬。劉慶柱是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李毓芳領導的考古小組主要成員、全國政協委員。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通過考古發現證實,我們歷史上所說的,傳統上所認為的,唐代大文人杜牧所說的,阿房宮覆壓三百餘里,以及阿房宮是被項羽所燒,等等這些東西,和考古發現是不一致的。發現說明,阿房宮當時沒有建成,只進行了地基處理。而這個地基是目前我們所見到的中國古代宮殿,乃至世界上所見到的各類宮殿當中規模最大的。」
李毓芳考古研究小組的測量結果是,阿房宮前殿的夯土地基,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 426米、面積54萬平方米,地基上沿距秦代地面12米。劉慶柱說,沒有建成的原因主要是,秦始皇死後民工被調去修驪山陵墓。另外,阿房宮名稱本身也是建築沒有最後竣工的佐證。阿房宮的意思是「在阿房那個地方修建宮殿」。如果真的建成了,歷史上可能會流傳下一個正式名稱。當然,李毓芳還提供其他一系列研究例證。
阿房宮沒有建成的結論在社會和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有人用時下的語言調侃地說,阿房宮是秦始皇立的項,但是沒有建成,留下了一座超大型的爛尾樓。還有輿論說,項羽的縱火罪名是莫須有的,應該平反,秦始皇暴君案應重新審理。上述說法雖聽起來像是笑談,但是的確是這項考古學術研究的社會意義所在。
劉慶柱研究員說:「這個研究不僅澄清了歷史細節,而且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啟示,我們的古人在批評秦始皇的時候往往誇大他的錯誤。我想,對於我們搞歷史的人認識歷史,提供了一個方法論方面的借鑒。不要說誰好,就什麼都好,誇大他的優點;不好的時候,又什麼都不好,而且還誇大人家的缺點。」
*不宜輕率推翻歷史記載*
報導說,有的專家也對李毓芳小組的研究結果提出置疑,認為現在沒有發掘出阿房宮,不能說就沒有阿房宮;即使阿房宮沒有建成,可能也只是阿房宮的前殿沒有建成而已。為此,記者採訪了西安秦阿房宮旅遊開發公司行政部門經理劉俊茂。他說,自己也是秦文化學者。
劉俊茂說:「秦阿房宮肯定建成了。李毓芳這個人我也瞭解她,我也是一個搞秦漢文化的,我本人是咸陽人。如果阿房宮沒有建成,司馬遷老先生是嚴謹的史學家,他不會在《史記·秦始皇本記》、《史記·.項羽本記》以及《漢史》中寫得那麼翔實。所以我確信它(阿房宮)是建成了。李毓芳研究員的觀點,也有她可以參考的地方。但是我覺得,她是一個不嚴肅的學者,僅僅因為沒有發現被燒燬的灰燼,就否定說沒有建成,這是不夠真實的。」
記者採訪中國國家文物局時瞭解到,考古成果的專家審批和學術論證過程複雜嚴密。從這個意義上說,對阿房宮歷史迷團的破解還沒有完結。秦始皇橫征暴殮,搜刮民脂民膏,大修阿房宮案,項羽下令縱火焚燒阿房宮案,目前可能還將繼續維持原判。不過,西安秦阿房宮歷史遺址則增添了新的參觀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