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有「長江女神」之稱的白鰭豚因長江水質遭到嚴重破壞,可能已經滅絕。儘管大陸科學家認為「滅絕說」過於武斷,但也不否認白鰭豚生活在現今的長江環境裡,「其維持生存的能力已經基本喪失」,生存前途非常悲觀。
中國國內長期以來對長江的開發和利用毫無節制,使得長江環境的改變已經超出了長江豚類所能耐受的範圍,包括電魚滾鉤等過度捕撈、瘋狂採砂、大量船隻航行、水利工程建設、「三廢」排放、棲息地破壞等,都讓水生物種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生存威脅。從近10年的水質資料對比分析表明,長江水質日漸惡化。 1970、 1980年代末,長江流域的年廢污水排放量僅為95億噸和150億噸,但是到1998年廢污水排放量約200億噸,2005年已增長到了300億噸左右,不僅影響江裡生物,也造成500多個主要城市取水口與周邊湖泊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帶的影響。
長江生態惡化和相關產業企業布局不合理有關,以石油石化企業為例,大陸兩萬多家石化企業大部分設在水邊,其中一萬家在長江流域,四千家在黃河流域,還有兩千家在飲水源地和人口稠密地區。依據2005─2006年大陸全國環境安全檢查結果顯示:許多沿江企業把長江黃河當成了最大的「排水溝」,以犧牲環境生態和公眾利益來換取企業效益。再加上長江流域污水處理比例只有15%,上游污染下游,使得目前全國70%以上的河流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並由城市向農村蔓延;9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污染,並由點向面擴展。
10月15日中共召開「十七大」,會議主要集中經濟、環境、社會保障與黨群關係之上。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到 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屆時人均所得將較2000年成長四倍。但正如國務院總理總理溫家寶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點出當前所面臨的經濟結構矛盾,以「經濟增長方式粗放」所帶來的「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重」最引人關注。中國以缺乏效率的方式進行經濟成長,單位產值的資源消耗與污染排放偏高,是先進國家的三倍之多。因此美國非官方組織能源基金會就指出:「只要中國的經濟增長保持在10%以上,中國就難以達到減少能量消耗的目標」,也就是說中國如果持續進行資源消耗性的經濟發展策略,以過度投資來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環境治理的難題將難以克服。
依據中國環保總局公布的2006年環境公報指出,中國在2006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2567.8億元,比上年增長7.5%,佔當年GDP的 1.23%,總額達到歷史最高。這意味中國正在為早期經濟的奇蹟付出代價。但是中國若持續以製造業密集這種高污染和高能耗的經濟模式,作為維持10%經濟成長的依據,也就預視未來「經濟發展」與「降污指標」、「生態環保」將存在極為緊張的關係。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来源:央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