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月兩次去馬來西亞,一次是陪同於丹去演講,一次是陪同易中天去演講,他倆都是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上因演講而走紅的。他們在馬來西亞的講座,每一場都有新加坡人跨海北上來大馬聽他們演講。
新加坡可以成為南亞、東盟、印度的金融業中心
聊天時,新加坡常常是一個話題。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間,真是有一種"扯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新加坡是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而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同年12月成立共和國的。這次在大馬的一個月,社會上有個熱門話題:要不要新加坡回到馬來西亞聯邦。
事緣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說,如果馬來西亞能夠給予華裔和印度裔人民公平的教育機會,新加坡可能考慮重新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此言一出,激起千層浪。
馬來西亞執政聯盟宣傳部門官員莫哈末泰益說,馬來西亞政府有能力治理好國家,因此新加坡"最好還是維持現狀。我們不需要新加坡,就如(前首相)阿卜杜勒·拉赫曼當年指出,新加坡還是單獨成為一個國家比較好。"他又說,"我們比新加坡更好,例如在教育方面我們允許許多源流學校存在。我們允許人民自由養豬,新加坡卻完全禁止。我們允許民眾吃香口膠,定期舉行大選,允許反對黨存在及批評政府,反觀新加坡就沒有這樣的自由。"
在《馬來西亞前鋒報》也讀到專欄作者阿旺的文章:"馬來西亞人民沒有想過要與新加坡這個對鄰國採取消極態度的國家複合"。
看來,馬來西亞人對新加坡似乎不怎麼樣,不過,香港許多人卻相當重視新加坡。世界上很多國家常常將香港和新加坡視為雙城記,新加坡和香港也都視對方為競爭對手。在以往的一些國際排名中,香港大多領先新加坡,但近年來,許多國際排名中,香港都落後於新加坡,這一趨勢越來越成為氣候。
雙城記
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的《全球競爭力報告2007∕2008》中,總體競爭力排名,香港由上次的第10名下降到第12名,新加坡則由第8名上升到第7名;創新能力排名,新加坡排名第11,香港排名則是21。世界銀行最新發表的物流研究報告顯示,新加坡物流能力是世界第1,香港則排名第8。
據香港《明報》的數據顯示,知識方面的大學生比例,新加坡為24%,香港則為18%;人才方面的每年淨移民率,新加坡為8%,香港則為5%;環境方面,在亞洲75個經濟體的社會環境排名中,新加坡排名第1,香港則排名第2。
另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的生活成本世界排行第17,香港則排名第4;2006年對外國公司的吸引力排名,香港由2005年的第20位下跌到32位,新加坡則依然穩居首位......還可以羅列不少。由此可見,對兩地競爭力的評估來看,香港落後於新加坡已是無可異議的了。
香港落後新加坡?許多人似乎都不相信。如果問哪座城市的人步伐最快,人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香港。又錯了,這已是老皇歷了。據《泰晤士報》披露的英國的一項實驗顯示,對全球32個城市的實驗調查中,人們平均步速較12年前快了一成,其中尤以亞洲人的步速增長最大,達兩至三成,最"心急"的是新加坡人。素來被指"走路比誰都快"的香港人,竟然排除在10名以外。新加坡人只用10.55秒就走完18米。
步速是人們生活節奏的良好指標。都市人生活節奏急促,走路也不知不覺地加快了。當今,隨著網際網路和手機等科技產品普及,城市人越來越缺乏耐性,有了手機和電郵,總希望對方立即回覆,生活節奏變得急促。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受挑戰
前些天,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前去北京述職,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會見了他。溫家寶說,自己前不久訪問新加坡時常常會聯想起香港,把香港與新加坡作比較。溫家寶提出創新、知識、人才、環境等四個方面的要求,供曾蔭權作參考,以強化香港的競爭力。
用詞謹慎的溫家寶沒有明言香港在這四個方面是否落後新加坡,不過從以上的各種排名中已經不難看出,新經濟格局的排名、特別是創新能力的排名,新加坡遠遠拋離了香港。香港如何追趕新加坡,考驗曾蔭權和特區政府的施政能力。
記得,一年多前,曾蔭權曾經率領一眾高官前往新加坡"取經",4個月後,建制內政黨民建聯核心成員訪問新加坡,應該學回不少東西。不過,這一年來,看不到特區政府在產業結構轉型、金融業優化、科技與創新政策諸方面有新的突破。溫家靠"僅提供參考"的批評,是否能令曾蔭權和特區政府有新思維呢?
蕞爾小島新加坡,居然能排在紐約、倫敦之後,成為世界第三大的外匯交易中心。國土面積僅兩個半臺北市大、人均所得卻幾乎是臺灣兩倍的新加坡,確實令人刮目相看。記得,就任為新加坡第三任總理的李顯龍辦公室的牆壁上,懸掛著一行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他接受採訪時說:"這是我的治國座右銘,因為新加坡是小國家,我們必須很勤儉。"一再強調新加坡的小,凸現出小國必須時時居安思危才能應對生存的挑戰,這幾乎已成為新加坡歷任總理最嫻熟的政治修辭。2004年起,李顯龍執政後,新加坡突然又引起世界矚目,經濟連續三年高增長,2006年的經濟成長甚至達到7.7%,擺脫了亞洲金融風暴的陰霾。
儘管有一些香港學者和政黨領袖,對新加坡的經驗也不以為然,說新加坡是"半民主機制下的威權政治"、"實行所謂普選下的強勢領導"、"一黨執政權威體制下發展經濟而不要民主、自由",其實,新加坡的成功並不在於它的權威體制,而在於它充滿著深深的憂患意識和發奮圖強的精神。這一點,正是香港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