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小春的二胡感人至深
戚小春的二胡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傾倒無數觀眾。二胡是具有高難度技巧的中國弦樂器,具有中國小提琴之稱。雖然它只有兩根弦,但音域卻十分寬廣。在戚曉春的手上,每個的音符都成了具有靈動的生命,幽雅的音樂和每一位聽眾在對話,在交流。甜美的音色,變化無窮的旋律,令人蕩氣迴腸,扣人心弦,使人充滿著憧憬和希望。
戚曉春演奏的《誓約》氣勢磅礡,全曲一氣呵成,沒有明顯的分段。作品描寫一個生命從宇宙中帶著誓約而來,經過迷惘、彷徨,在磨難中覺醒,勇敢地挺身而出,在正邪大戰中維護正義,最終戰勝邪惡,完成了使命。
《誓約》採用的曲牌為《浪淘沙》,樂曲以一段剛勁有力的鋼琴曲開始,二胡拉出的第一個音符,便以強有力的感染力,直接打入人們的心靈,在靈魂深處引起震撼。經過一段舒緩流暢、時而猶豫、時而堅定的散板,樂曲漸趨強烈,二胡和鋼琴相繼奏出跳躍、有力的旋律,沸騰的音樂令人思緒如潮。接下來的一段樂曲,悠長平和、高亢激越的旋律交替出現,跌宕起伏,大氣磅礡,一浪推向一浪。最後,鋼琴輕輕托著二胡,樂曲漸漸遠去,消失在遙遠的天際,一切又回歸平靜。……
穿透和感動人靈魂的二胡
二胡曲《苦度》展現了神佛的偉大以及對人的慈悲。樂曲以恢弘的氣勢、打動人心的內涵,喚醒著人們靈魂深處的佛性。
「中國最後一個大右派」林希翎女士,觀看神韻藝術團的演出後說:我對慈悲的神在我暮年還留給我機會來欣賞這世上最殊勝、美好的神韻,無比感激。她還說:作為一個二胡演奏者、欣賞者,我最推崇二胡演奏家戚曉春的《苦度》,那是我從未聽過的能穿透和感動人靈魂的二胡。聽著她,我的眼睛在流淚、心在悸動。以前,我自己最喜歡演奏的是阿炳的《二泉映月》和劉天華的《病中吟》,然而從戚曉春的《苦度》中,我感受到一個詞,那就是「慈悲」,那是一種無法用語言描述的、超越和解救世間一切淒苦的洪大的慈悲和關懷。戚曉春演奏的《苦度》是超越古今的二胡曲目的極品。
臺灣書法名家、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杜忠誥說:「我對二胡非常有興趣,聽過不少的二胡演奏,戚曉春的演出,將內在的心靈、演出的神態及他拉弓的動作配合的‘渾然無間’。」他認為,戚曉春的演出只能用嘆為觀止、如入化境形容。他說:「我好想再聽一次。」
家住達拉斯的律師Cook一家觀看了1月8日晚的神韻晚會,Cook說,「最喜歡中國小提琴(二胡)的演奏《緣》,音色很美,不可思議的美,音樂特別好,內心感到被深深地觸動了,可不知如何表達。」
渥太華國家藝術中心交響樂團的首席大提琴師Amanda Forsyth,觀看了神韻藝術團2008年1月13日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國家藝術中心新年晚會演出後,興奮的說:「簡直是詩情畫意,演員們確實要為他們的傳統文化自豪,太美了。」「我最喜歡的就是二胡演奏了。」「作為音樂家,這太好了。在西方音樂界,當我們的交響樂團在樂池裡為芭蕾舞伴奏的時候,我們都知道那是什麼樣的。可是,舞台上的二胡真是我的最愛。我感覺就像真的在亞洲一樣。」
1月12日,在波士頓歌劇院,克拉克(Rita Clark)觀看了神韻的演出,二胡曲的演奏深深震撼著她的心,雖然她的位置還不錯,還是覺得看不清「中國小提琴」的模樣,她等到全球華人新年晚會演出結束後趕到樂池時,可惜,二胡演奏家戚小春已經離開了。萬分失望的她不肯罷休地要求記者形容一下這個「不可思議的中國樂器。」那麼我們就談一談二胡。
二胡的歷史
二胡是胡琴的一種,是中華民族融會交流的一朵奇葩,只兩根弦,共鳴箱比小提琴小得多。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蜴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已開始流傳。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 「熙寧中,宮中擺宴,徐衍奏嵇琴,剛剛開始進酒,嵇琴的一根弦斷了,徐衍更不換琴,只用一根弦演奏完樂曲。」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
元朝《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闡述了胡琴的製作原理。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到了近代,胡琴更名為二胡。
二胡的構造
二胡由琴筒、琴桿、琴皮、弦軸、琴弦、弓桿、千斤、琴馬和弓毛等組成的。
琴筒:也就是共鳴箱,起著擴大和渲染琴弦振動的作用。琴筒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製作。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後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後面鑲嵌著一個音窗(一般為雕木花窗),既可美化二胡的造型,還有助於二胡發音。
琴皮:以蟒皮為佳。是二胡發音的振動膜,二胡重要的發音體,對音質和音量有著直接的影響。
琴桿:上部頂端為琴頭,下端插入琴筒,裝有兩個弦軸。琴桿的製作很關鍵,對整個二胡的振動和音色都很重要。而且對整體振動發音也有一定的影響。製作琴桿的材料通常都用與琴筒相同的木料製作,有些檀木、烏木或紅木。
琴軸: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穿系琴弦調節音高的作用。多用紅木,香紅木,黃楊木等硬木製成。外形呈紡錐形。軸頂加飾,軸身開有縱向溝槽。弦軸的細端鑽有小孔,用以穿系琴弦。上軸栓內弦,下軸栓外弦。
高精度圖片
琴弓:由弓桿和弓毛兩部分組成。弓桿用彈性好的江葦竹等細竹製成,竹子的細端作弓頭,粗端作弓尾。弓毛多用馬尾,以白馬尾為佳。
琴弦:琴的發音體,鋼絲弦音色明亮,剛健,音量較大,又分鋁質弦和銀質弦兩種,銀質弦最佳;另一種是絲弦,絲線發音柔美,含蓄,但音量偏小。
千斤:對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一般是用棉線或絲線繞扎而成,材料的不同會影響到二胡的音色,千斤是琴弦振動發音的起點,從千斤到琴馬之間琴弦的長度,也稱為有效弦長。
琴馬:琴馬置於二胡振動膜中心略偏上方,是琴弦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音有重要作用。它採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屬等。木馬常用松節木或色木製作,音量較大,音色醇厚柔美。
琴托:是琴身的底托,又稱托板,一般用琴身相同的木料製成,琴托內有兩塊墊板托住琴筒。琴托除增加演奏時的穩定性外,還有助於琴筒的振動共鳴。有的二胡琴托還裝有可調底托,演奏時更為方便。
琴頭:琴桿上端的裝飾部分。通常有月彎,龍頭,回紋頭,平頭等或其它形狀。琴頭的不同造型豐富了二胡的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