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今天,有人就此將這種區分劃分為唯物與唯心,可是在整個人類的文明史上,人們並沒有廣泛的按照唯物與唯心來區分兩種文化,併進而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發展進行有意識的影響。只是到了近代,在傳統文化逐漸衰微與頹廢的情況下,那些標榜為絕對的唯物論者們趁勢利用謊言與暴力將自己臆想出來的一套假說,打著科學的旗號,在歷史與現實中專找能夠支持自己假說論點的論據,而罔顧論據的真假,卻對不利於自己這一套所謂學說的事實一概予以否定,或以尚待科學的發展論證的說辭進行排斥。馬克思主義就是這一部分學說的集大成者。由此在中國形成了黨文化;在中共執政的幾十年間,更是對這一學說進行了發展與強化。
在整個人類的文明史上,傳統文化與黨文化在中國,無論就其傳承、表現,還是在其實質與影響上,都有著截然不同的內容和形式。我們還是就二者的歷史淵源、實質、發展和表現做一必要的闡釋,以圖人們在進入人類新紀元前,對自己民族的文化有一個明晰的認識,共同擔負起從鑄人類輝煌的責任。
一、中國傳統文化淵源試探
中國傳統文化是信神的。神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是不在我們這個空間,他在另外空間存在著。神造了人,同時傳給了人賴以生存、發展的文化。所以在傳統文化中,對神的信仰是核心,有以修煉為核心的佛、道兩家文化,也有歌頌神的"頌"類的文化;即使與神沒有關聯的一些文化現象,也都沒有和信神相牴觸的東西,甚至往上追溯,也都與一定的神傳文化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繫,都帶有神傳文化的痕跡。
在傳統文化中,開天闢地的盤古的神力,不但是人永遠敬畏的宇宙力量的再現,也明確道出了人類生存的環境是神開創的。這一基點奠定了中華文化為神傳文化的基石。人文始祖伏羲傳下來的八卦則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源泉與肇因。女媧用泥土造人的傳說,不只是說明人自身的謙卑,更說明瞭人的起源,以及與神的關係。稍後的黃帝定鼎中原,華夏民族在神的眷顧下得以有了棲身之地和活動的舞臺。黃帝時的史官倉頡造了字,神傳的文化得以用文字傳續。
至樸的上古先民,其純粹的本性至真至善,對神的信仰發自於心。所以夏、商、週三個朝代存在的歷史極為漫長。從甲骨文看,裡面的內容多是信神、祭祀和占卜吉凶的,民風樸素,民心至善。《詩經》中"頌"有相當一部分是歌頌神的。
距今二千五百多年的老子和孔子,以及在印度和他們同處一個時代的釋迦牟尼,這些聖人所開創的學說,後來在中國成了蔚為壯觀的道、儒、佛三家文化。當然以道和佛兩家而論,對神的信仰是顯而易見的,他們本身就是指導人通過修煉以走向神的學說。其實嚴格的說,佛道兩家的文化是"出世"的學問,也就是不入世間的。佛教修行是在寺院,和社會是隔離的,僧人們到世間也只是化緣(要飯),並含有修行的成份在裡面。甚至一出家就要改名換姓、斷絕世俗的。修道的人有很多是獨修的,有的遠離世間,有的身在世間而心在世外。歷史上很多修佛向道的大德之士修行的過程和圓滿的結局本身就在豐富著佛道兩家的文化。
儒家是入世的學問,也是中國最為正統的文化。但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卻是以道為本的。孔子有"朝聞道、夕可死"的心語,位列儒家群經之首的典籍正是"易經"。孔子"晚喜易,讀易韋三絕"。易經所述陰陽八卦正是中國古代文化最智慧精粹的部分,本身就是神傳文化的一部分。道家和儒家是同源,儒家的修行到了高層次上是屬於道家的。孔子是把"道"中適合於人的部分傳出來了。所以歷史上有很多碩儒也都是大隱之士,不但具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安邦治國之才,同時又都是樂天知命的達觀之士,具有"道"的品格。
所以歷史上有很多大學問家,兼通儒、道、佛三家之學。但是,佛道兩家不能相溶為一體。道家講"無",佛教講"空",看似有相通之處,其實截然不同,各自成一體。兩家在相互排斥中保持和豐富了自身的文化。學者可以以此為學問,但真正修行時卻不能摻雜。三家文化沒有孰優孰劣之分,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為傳統文化是神傳文化,"神"的境界必然反映到文化中,由此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品格:深邃、含蓄、空靈、雅緻、高尚、壯觀、美好、神聖......
(待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