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刊撰文說,奧運火炬在西方接力過程的遭遇增加了中國年輕人的民族主義和對西方的敵視情緒。有專家指出,這是不同價值觀念和對新聞的不同理解所致。
時代週刊報導說,中國年輕人對奧運火炬在西方受到抗議感到憤怒。他們認為西方媒體和政府有意侮辱中國,破壞奧運會,是國際陰謀的一部分。一種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因此正在中國蔓延。對法國家樂福超市的抗議就是這種情緒的宣泄。
*網路民族主義*
長期近距離觀察中國問題的法國觀點雜誌駐北京記者蒲皓琳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這些年輕人主要是"80後"的一代,與他們受到的愛國教育有關,並形成了"網路民族主義"。
蒲皓琳:"跟網路民族主義有關係。我們看這些人都是年輕人,就是80後的。這些人有很多愛國主義。他們得到了15年的愛國主義的東西"。
蒲皓琳分析說,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教育內容導致中國民眾對待奧運和西藏等問題與西方形成截然不同的看法,她對此開始也感到很吃驚。
蒲皓琳:"在法國現在有很多人看了這些比方說在家樂福的遊行的人,他們不太明白。而且他們著急,因為他們看中國出來那麼快,那麼大,感覺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他們也不怎麼想變他們的生活。在中國呢,80後的年輕人,他們以前對西方還是很開放的,後來我想他們的看法也變了。"
*制度和文化差別造成理解差別*
路透社常駐北京記者韓碧如(Lucy Hornby)與蒲皓琳在西藏抗議之後都應邀前往甘肅等藏區採訪,並親眼目睹了當地喇嘛的抗議。她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認為不同制度,不同文化都是造成雙方理解不同的原因:
"不同的態度來看吧,不同背景,而且不同的瞭解嘛。不同的國家,所以愛國主義的透視也不同。就是在他們國家,他們有比較強的愛國看法嘛。"
*西方媒體常報負面新聞*
英國皇家國際關係研究所專家包凱瑞則強調說,中國民眾和西方民眾對媒體所扮演的角色有不同的理解。這也是導致雙方誤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包凱瑞說:"媒體發揮的作用也不同。在西方,媒體經常報導負面和刺激新聞,因為需要迎合市場。正面新聞會被人看成是宣傳。在中國,媒體受到政府控制,經常報導正面新聞,所以完全不同"。
關鍵詞:民族主義,西方,中國年輕人,西方媒體,奧運,80後,網路民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