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特拉瓦裡小提琴的悅耳琴聲是來自於制琴大師匠心獨具的完美工藝?還是一連串天時、地利、人和的浪漫邂遘?
義大利名匠-安東尼史特拉瓦裡(Antonio Stradivarius)堪稱是制琴界的一代大師,他所製作的小提琴除了外型古典優雅外,細膩悅耳的琴音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不過,為什麼史特拉瓦裡琴可以演奏出如此精妙的天籟之音呢,真的是史特拉瓦裡縱橫齊放的才華、嚴謹淵博的工藝嗎?幾百年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畢竟,即使以現代的精密科技工藝也無法再量產出來擁有史特拉瓦裡琴般曼妙弦音的小提琴,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理解的事實。
經過數年的研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科學家Lloyd Burckle與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古生物學家Henri Grissino-Mayer發現:舉世聞名的史特拉瓦裡琴,其優美的琴音可能與樂器本身的結構設計或工匠本身的工藝優劣,並無太大的關聯,史特拉瓦裡琴的神奇魔力應該來自於木材的材質差異。
Lloyd Burckle認為:從西元1645年至西元1715年,這七十年間正好為"蒙德極小期"(Maunder Minimum),在這段時期,太陽的黑子週期幾乎中斷,整體活動能力也大為減弱,不再劇烈的太陽輻射造成西歐在稱為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的這段期間內氣溫急劇下降。
長達數十年的寒冷乾燥氣候影響了樹木的生長,讓已適應溫帶氣候的"挪威雲杉"生長更為緩慢,堅實縝密的木材也造就了獨一無二、百年難得一見的上乘造琴素材。巧合的是,挪威雲杉正是史特拉瓦裡最喜愛的造琴材料,更者,史特拉瓦裡的出生年代(西元1644年)正好與"蒙德極小期"的開始僅僅相差一年,而其一生製造小提琴的巔峰時期(西元1700年-西元1720年)也恰好為"蒙德極小期"結束時期。換句話說,在史特拉瓦裡一生制琴的黃金歲月中,他無可避免地必須使用"蒙德極小期"生長的樹木來製造樂器。
Lloyd Burckle與Henri Grissino-Mayer的研究已經發表於《樹輪年代學》期刊(Dendrochonologia)。如果史特拉瓦裡小提琴的優美弦樂聲真的是因為氣候變遷所造成木材的材質差異所致,那麼這個美麗的意外對未來的小提琴而言恐怕是一種難以模擬的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