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山地區歷史也曾發生過多次5級左右的地震, 最大一次還達到6.5級,發生於1657年汶川附近。這次汶川大地震的確與眾不同,高達8級,震中位於都江堰向西大約二十公里映秀鎮的附近,近三千年來這裡從未發生過破壞性地震,否則2200多年前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也不會選址這裡耗巨資修建一座宏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這次汶川8.0級大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1000顆1945年美國扔到日本廣島的原子彈同時爆炸,在兩分鐘之內在地殼岩石中形成一條深近20公里,長近300公里的大斷裂。這條斷裂從映秀鎮向北東方向經北川縣一路前進,直達青川縣東面的林庵寺, 與此同時還從映秀鎮向西南方向傳到保興的北邊。震後十天內還發生了4級以上餘震170次,最大達到6.1級。由此可見,5.12汶川地震不是一般的強、而是非常的強。
5.12汶川地震的震源位於龍門山脈內彭灌雜岩體之中,彭就是彭縣,灌就是灌縣,都江堰市以前叫灌縣。當初在龍門山填地質圖的工程師將這兩個縣名連在一起算是給這個雜岩體起了個名字, 後來人們就一直這麼叫著。彭灌雜岩體在地面上呈透鏡形,北東-南西向上長約105公里,南東-北西方向上寬約35公里。所謂雜岩體就是由岩漿岩和變質岩混在一起的複合體, 具體地說有閃長岩、花崗岩、混合岩、片麻岩等。這些結晶岩石,主要組成礦物是石英和長石,岩石的剪切強度和摩擦強度都特別大,絕不輕易破裂和滑動,除非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內應力積累得非常高。一旦應力達到其破裂強度或摩擦強度,必然要瞬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從而形成大地震。由於岩石中內應力積累和彈性應變能積累都需要時間, 在這樣強度很大的岩體中發生地震的週期必然很長,上萬年才可能發生一次。但是,一旦地震發生就肯定是一場災難性、毀滅性的大地震。
彭灌雜岩體西北側出現的是前寒武紀的沉積岩,如粉砂岩、板岩、礫岩等;在彭灌雜岩體的東北方和東南側分布的是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沉積岩和淺變質岩,如千枚岩、灰岩、煤系地層等。這些成層的沉積岩和淺變質岩的剪切強度和摩擦強度比彭灌雜岩體中的結晶岩石低得多。正由於如此,從彭灌雜岩體中形成和傳出的地震斷裂立刻所向披靡地向東北方向迅速打穿所有的沉積岩和淺變質岩層,過了北川後又傳了近150公里才停下來。所以說,這次5.12汶川大地震是始於強岩,傳之弱岩,故強度大, 波及範圍廣。
通過這次汶川大地震,龍門山斷裂帶西邊的松潘--甘孜地塊向東邊的四川盆地狠狠地挺進了一大步, 這一步在有的地方竟然邁了8-9米,例如在距震中向東北方向40-50公里遠、深約10公里和170-190公里遠、深約12公里兩處。今後松潘--甘孜地塊向東擠壓的應力會進一步向四川盆地內部傳遞,很可能會活動四川盆地內部的隱伏斷層,例如,雅安--大邑--彭縣--劍閣斷裂、新津--成都--德陽斷裂和龍泉山斷裂,會形成6.0-6.5級地震。這些斷裂帶附近人口稠密、工業發達、那怕一次6.0-6.5級的地震都會給成都這樣大城市帶來慘重的社會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希望四川省領導和有關部門從今以後,居安思危,具強烈的憂患意識,密切監測四川盆地內部上述斷裂帶的構造活動,同時提高建築物的抗震標準,並嚴格把好建築質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