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面人』是一項,非常具有中國民族色彩的傳統技藝,它原名是『米雕人』,又叫雕工米人,因為材料和語言的關係,在臺灣叫它做捏麵人!由於麵人色彩鮮艷可以食用,所以非常受到兒童們的喜愛。可是這麼精緻的造型把他吃掉,實在覺得可惜。
外還有一種捏麵人,如果你去趕一場廟會,在廟裡的正殿看席桌上,就會發現一些有趣味的東西,這就是另一種捏麵人。
它最早見於「山東河北」一帶,在宋朝元朝的時候民間較大的宴會,常在入席前,利用麵粉捏制各人物鳥獸,供客人們觀賞作為一種席前招待。到了明末清初,每逢冬臘廟會趕集的時候,就會有負著長架小箱,以各種色面捏製成各種人物蟲鳥的捏麵人師傅出現了。今天的捏麵人已經成為一種收藏和把玩的藝術品,不再只是廟裡看席桌上的祭品了。
【捏麵人的派別】
混色米雕
捏麵人按製作過程的不同,有兩種派別,一種是混色米雕。像這尊關公就是混色米雕,一種是塗色米雕,像這尾鰻魚就是塗色米雕。首先為你們介紹的是住在鹿港鎮的施錦江老先生,他做的就是混色米雕。
老先生今年六十八歲,從事捏麵人這個行業己有五十多年的歷史,在這五十多年的歲月中,他不知捏制了多少個麵人。他當初學這行完全是興趣,沒想到一做,就是半個世紀。但是現在兒孫滿堂,生活不成問題,又回到了是為了興趣在做捏麵人啦。目前施老先生在空閑的時候,也收收徒弟,教小學生們做捏麵人。好讓我們下一代,從學習中得到前經,使這項傳統技藝得以流傳下去,發揚光大。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另外一種捏面-塗色米雕!擅長塗色米雕『許安田』老先生。許老先生所做捏面,就是一般擺在看席桌上的祭品。
其實它們就是代替品,因為一整套的看席,合起來共有二十四種不同的東西,有十二樣山珍,十二樣的海味,在早先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居山者不易有海產,居海者不易有山產,所以一律用捏面來代替。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不可缺少的一種祭品了。而媽祖娘娘嘴角上挂的那一絲會心的微笑,似乎也在暗暗的讚嘆著捏面師傅的一番巧思。
来源:中華天地文化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