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從兩個方面報導了中共高層權力鬥爭的新動向。其一是圍繞地震救災,溫家寶第一時間趕赴災區,並一反平日裡處世為人的風格竟對軍方行動遲緩摔了電話並撂下重話,這既反映了黨指揮軍隊的制度弊端,也暴露了胡溫與江澤民仍佔主導地位的軍方之間的矛盾在升級。果不其然,軍委立即在准許日本軍機救援問題上向中央書記處發難,迫使其收回成命,胡錦濤也不得不親自出面安撫軍頭"熄火"。
另一方面是李鵬公子李小鵬由商轉政,出任山西省副省長,胡溫試圖通過這種交易來"贖買"華能集團--事實上的李氏家族企業,並選擇在六四19週年的時刻宣布這一任命,似乎也從側面回應了黨內外要求重新評價六四的呼聲;而太子黨在17大鹹魚翻身以後,李小鵬被推舉為李氏家族的政治新星,過去幾年李氏家族在中國電力系統興風作浪,聲譽卻相當負面,除了在2002年李鵬的親信--中國國家電力公司總經理高嚴貪污巨款出逃,過去幾年汕尾維權活動中鬧出的人命案子與華能直接有關,尤其是年初冰雪災以來,李氏家族成為輿論抨擊的焦點之一,溫家寶吳儀為之側目,急得李鵬在兩會前中風,李氏家族明白在中國要維護其既得利益依然需要政治上的實力,山西又是能源大省,素有"電王"之稱的李小鵬以退為進,未來也有可能是一個煤電通吃的局面。在這樣的交易中,到底是胡溫從李氏家族手裡贖回了華能,還是李氏家族放長線釣大魚,反手扼住中國經濟發展的喉嚨,進一步予取予求?
從六四大屠殺到5.12大地震,從"殺他二十萬,穩定二十年",到"多難興邦",共產黨的政治邏輯早已把整個民族推向了絕境。誠如中國政論家黨忠陽指出的那樣,天安門鎮壓二十年來,乃至中共專制六十年來,從來都是按照這個邏輯在行事。沒有災難,中共就沒有資源,沒有榮耀,沒有戰鬥力。就像一個惡魔,一定要喝飽了鮮血,才會勃興而舞。君不見,十九年來,天安門的鮮血,給足了中共所需的營養,不光穩定,而且振興。君不見,當年鮮血眼看就要喝光,如果不再來一個大災難,為這個政權提供足夠的人命和鮮血來享用,尤其是學童的生命和鮮血,這個崛起豈不就要陽萎、夭折?
本期特稿是吳國光教授的《四川地震掩蓋了什麼?》對災難中國的政局有獨到的剖析;1989年民主運動的未亡人曉晴的《殺人滅口十九年:從白色恐怖到紅色恐怖》是一篇情感豐富的紀念六四的佳作;蘇聯問題專家張軼東的《"天安門母親"之後的"汶川母親"》,也值得一讀。
外界讚揚震災中的媒體開放言猶在耳,大陸新聞工作者正期待著享受外國同行的同樣權利的時候,中宣部已經毫不留情地踩下剎車。胡少江"中國政府和西方媒體的蜜月結束"對此有所評析。世界報業協會將本年度的"自由金筆獎"頒給了李長青,值此黎明前的特殊時期,內地各級官僚發誓要做中共的掘墓人--正在新聞界催生更多的李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