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市是中國大陸移民在加拿大的首選落腳點
加拿大剛剛迎來了她的141歲生日,舉國上下都在慶祝多元文化給加拿大帶來的繁榮。總理史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在國慶聲明中指出:我們在多元性與機會方面很富有,法語、英語、原住民、多元文化,有本土出生,也有新移民,我們一起為這個世界帶來美好。
聯邦政府致力營造多元文化
哈珀除了提到250年前,在斯高沙省建立的代表政府,使加拿大成為世界上最早的民主政府之一,還專門提到了1個月前,聯邦政府與原住民達成和解的歷史性事件。哈珀特別引用了原住民首領Fontaine當時說的一句話:"我們一起努力,就能達成我們國家應得的輝煌。"
這屆的聯邦政府還平反了困擾華人社區100多年的人頭稅案件。
在以上處理的兩件事中,聯邦政府都公開向事件的受害者道了歉。
6月29日,安省國慶日慶祝委員會在Brampton市舉辦首屆多元文化國慶活動,聯邦主管多元文化的國務秘書傑申·肯尼(Jason Kenny)親自到場祝賀,並表示,他感覺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移民,將他們的聰明才智貢獻給加拿大。
當天,肯尼也來到萬錦市的太古廣場,參加一年一度的萬錦城市嘉年華活動。2003年由萬錦市加華聯會首次主辦的城市嘉年華,也變成了由萬錦市加華聯會、安省回教協會合辦,多個社團協辦的多元文化慶典。
加拿大是尋夢園
張先生10年前從大陸移民來加拿大,為的是有一個更自由的環境和更好的生活素質。來到多倫多後,他從工廠最低的操作工做起,同時在晚上讀政府提供的免費英文課程。1年後他到工廠的質管部工作,後來還到工程部,做上了在國內時學的本行。
不過,張先生認為,一家移民加拿大以來,得益最大的還是他的女兒。女兒在國內時已經上幼兒園,很膽小怕事,老師對她說話大聲點都會哭鼻子。來到加拿大後,張先生從來沒見過女兒因上學哭鼻子,只是看到她越來越喜歡讀書。
後來,女兒在讀初中時,去參加競選,成為學校的學生會主席;讀高中時,又當上了音樂委員會的主席。"在大陸時,我們還擔心她以後在社交方面會有障礙,想不到來加拿大後完全變了。"
鮑先生2006年7月從大陸移民加拿大,半年內就找到了專業工作,做Java軟體開發。
1996年,鮑先生在大陸做Java軟體開發,做了3年就轉行了。來到多倫多後,他參加了2個月的軟體訓練班,然後找了3個月工作,就找到了。
"除了上過ESL的英文科外,我還參加過30個學時的專門英文訓練。"鮑先生說,"新移民沒有加拿大工作經驗,語言不好,挑戰確實很大。"
不過,鮑先生也表示,技術工作對英文的要求還是沒那麼高。現在,鮑先生已經開始做第2份工作啦,收入也比第1份工作好。
鮑先生的兒子剛讀完1年級,也是說學校老師待學生很好,他喜歡去學校上學。
加拿大是避難所
當然,很多大陸來加拿大的移民是為了避難,或為將來準備後路。
記者在居所附近的小公園就遇到過一位從華南理工大學來多倫多探親的教授,他其實也已經是加拿大移民了,只不過還不想放棄在國內的那份優厚的工作,可能也是擔心在加拿大未必能找到類似的工作。所以寧願讓太太帶著小孩在加拿大,自己過"太空人"的生活。
其實,很多華人技術移民在加拿大都在幹著與他們的教育水平相比低很多的工作。看著與他們幹著同樣工作的加拿大人,教育水平比他們低很多,他們表示很無奈,但慢慢也習慣了。
楓晴在其文章《我們的未來是不是夢?》中講到一名大學的學者在加拿大以捉蚯蚓為生。蚯蚓價格以桶計,一桶可賺10多元,但一般人都會捉到腰酸背痛。楓晴說從來不敢問這位學者還是否有夢,只知道他離開中國的原因,是因為他曾經的夢想在天安門廣場被摧毀得支離破碎。
王先生是一名法輪功學員,現在申請難民。他告訴大紀元記者,國內對法輪功學員的迫害還很嚴重,只不過"610辦公室"是秘密綁架法輪功學員,公眾不一定看得到。
"我是獨身子,有年老的母親在大陸,不能冒險回去。"王先生說。
加拿大經濟發展需要移民
據美國之音報導,最近加拿大的一些公共政策及經濟方面的分析人員表示,由於加拿大近年的人口增長緩慢,加拿大與美國之間的人口差距拉大了。美國25歲以下年輕人的比例也超過加拿大。一方面,這將使加拿大的經濟面臨勞動力短缺及其他問題;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加拿大在北美的市場份額減少。分析人員認為這是令人擔憂的現象。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接受外來移民,來幫助加拿大的人口增長,將成為一個明顯的需要。
一位多倫多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在他名為"移民技能在加拿大人力市場的利用:人力資源研究的內涵"一書中表示:加拿大已進入知識經濟的年代,但加拿大卻沒 有充分利用專業移民的知識,沒有提供充分的機會讓這些移民的技能在這個國家得到應用。
有大陸移民因此而回流。但很多人這樣認為,回流是為了暫時的利益,隨時可能要回來的。不如堅持下去,相信將來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