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希望工程,世人皆知,國內外不論年長年幼;有錢的沒錢的;機構和個人,都加入其中。兒童砸破存錢罐和退休老人捐出退休金給希望工程等事,都讓我非常感動。但回過頭來看,是什麼因素讓2000萬兒童失學的?又是什麼原因,讓本來就沒有收入或收入微薄的童叟掏腰包的?原因絕非簡單的窮字。
中國政府有義務和能力將義務教育由9年延長到12年,這是免於少年兒童失學和教學條件極差的首要保障。可2008年3月,教育部部長賙濟明確表示:中國目前不會考慮將義務教育時間延長到12年,因為這意味著政府要對整個教育階段負責,目前不具備實現的條件。事實果真如此嗎?拉美的古巴,經濟發展遠遜於我國,不僅實現12年免費義務教育制,連校服和午餐都是免費提供。亞洲著名窮國緬甸,軍政府實行12年義務教育,也解決吃飯、穿衣、住宿問題。包括人均GDP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寮國、尼泊爾、柬埔寨,義務教育都比中國做的好。雲南臨滄邊界地區不少孩子不得不到緬甸求學,高中畢業才海歸。這種情況,中國該不該臉紅?改革開放以來GDP的增長,普通民眾享受到了多少?中國特困生有多少是因吃不上午飯、穿不起校服、沒有財力交住宿費而輟學的?
教育投入嚴重不足,發展政策偏向,教育經費被基層管理部門侵吞,是學校貧困、少兒失學的另一要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財政四大塊支出中,排名第一的是管理費用,高達22%以上,不僅遠遠超過歐洲,竟然也在這一比例很高的美國(不到10%)之上。其次是建設費用。而事關民生的教育、醫療、社保、優撫等所有公共投入,竟然才排位第三,僅高於國防開支。1991年,世界平均公共教育經費佔GDP的5.1%,發展中國家為4.1%。我國1993年發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規定,這一比例在2000年達到4%,可直到2003年只達到2.84%,2004年更降低到2.79%。據相關專家估計,僅1993-2003年,全國財政對教育經費的欠賬就達到9391億元。除了投入有限,國家優先發展城市和發達地區的戰略,以政策掠奪方式,造成"東南部像歐洲,西部像非洲"的怪異現象,演出西部50.6萬代課教師20年拿40--80元代課費的慘劇。此外,教育經費管理不透明,基層管理部門侵吞嚴重。如2007年7月25日羊城晚報報導:廣東上年享受義務教育的1000.8萬名農村學生中,25萬多名屬於子虛烏有,多獲得省財政補助資金1027.9萬元。類似事件中的經費,多被管理部門當福利開銷了。
頗讓人奇怪的是,教育部可以因為一個教師在地震中的逃跑,專門修改教育法規,給教師多帶上籠頭,卻不為豆腐渣工程立法;提倡全社會省吃儉用掏口袋助學,自己卻大量拖欠教育經費。富人捐款是善舉,不捐也正常,那是自己的錢;至於窮人,你好意思號召人家拿出養老送終的錢去行善嗎?按中國當前的經濟能力,政府只要盡到責了,根本就不用再有什麼希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