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信念"支撐不住"奧運狂奔"
為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共政府可謂投足了資金。據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奧運經濟高級顧問黃為透露:從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之日起,到今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保守預計北京奧運平均每天將花費到2億元人民幣。合計將投入約5,200億元人民幣的巨資,比起早先2,200億元的預算大幅上升了3,000億元--這並不包括中國各地傳遞奧運火炬等的間接開支。
在中共當局"一切為了奧運"這一口號動員下,中國的金融業、房地產業與股市等早在一、兩年前就開始了"奧運狂奔"。中共當局竭力營造一個信念,中國奧運市場的商業開發"異常輕鬆","北京辦奧運肯定有得賺"。基於這一"奧運信念",人們都在趕搭"奧運經濟"這趟快車,中國經濟處於高度泡沫化狀態,房地產市場與股市都一路飈升。儘管國際投資行業早在去年年初就開始膽戰心驚地預言:中國經濟泡沫有破滅的危險,然而中國國內的投資者卻對"奧運信念"充滿信心,樂觀地認為:在奧運之前,政府一定會想方設法撐住房地產市場與股市,在"奧運"召開之前盡可放心在房市與股市大肆炒作。
其實除了與"奧運"工程有關的巨額投入之外,"奧運"對經濟的刺激非常有限。儘管所有奧運工程都及時足額的注入了國家資金,但參加修建"奧運"工程的許多民工連工資都無法按時領到。中國經濟的走勢早就由其資源能力與人口結構、經濟結構及社會消費結構決定,一場"奧運"改變不了中國經濟的走向。無論是股市、還是龍頭產業房地產業,亦或曾為外向型經濟支柱的出口產業,目前都已岌岌可危。醞釀了好幾年的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更是讓民眾財富大幅縮水,底層民眾維持基本生活都倍感艱難。
但"奧運信念"根本無法支撐這場經濟"奧運狂奔"。其他國家出現經濟衰退是在奧運會結束之後,而中國在奧運會舉辦之前就已經出現下列各種經濟衰退跡象。
中國股市:國際游資覬覦的目標
為了給"奧運"營造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中共政府想方設法鼓勵外資入市,終於在2005年將中國股市拉抬上去,缺乏投資機會的中國民眾在"奧運信念"的鼓舞下進入股市。不幸的是,"奧運信念"並未撐住中國股市。上證綜合指數雖在去年10月16日創下6124點的高位,但到今年3月13日卻慘跌至3971.26點,當天股市就蒸發七千億,廣大股民損失慘重。這樣一個高度投機的股市,自然成為境外游資青睞的投機場地。一度離開的境外游資再度進場,加上中國眾多基金奉政府之命竭力托市,這些都使中國股市佈滿詭異之氣。據中國商務部數據,這些"境外熱錢"主要來源於香港與英屬維京群島,這恰好是中國外逃資本漂白的兩大基地。這類資金在中國大都有神秘背景,進出自有管道,它們在中國股市與外匯市場上的投機炒作,除了對中國金融市場形成衝擊動盪之外,並無積極作用。
除了這些來歷不明的境外資金之外,中國股市資金來源與中國"寬鬆的信貸環境"有直接關係。在股市上升期間,許多機構與個人貸款炒股,這些人的錢在股市蒸發,無疑會增加銀行的壞帳。
房地產進入"寒冬拐點"
房地產業曾是中國經濟的龍頭產業,且不說它帶動的幾十個上下游產業,僅看近5、6年以來,各地土地出讓金收入佔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高達45-60以上,就可以知道這個行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過,與股市一樣,中國房市處於高度泡沫化狀態。不斷攀升的房價使得白領、中產也望房興嘆,即使勉為其難地買了房子,許多人也淪落到了"房奴"的命運。公眾對房地產開發商及房地產業充滿怨恨。有人形容談到房地產開發商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時,列舉了五條:搞地皮,搞關係,搞資金,搞捂盤,散佈虛假信息。
房價飈升誘使國際游資大量進入,結果中國房地產市場成了投機者的天堂。國際知名房地產諮詢機構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提供的數據表明,2006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投資中,來自於新加坡和其他全球基金的投資比例便高達60%,市場早就進入高風險狀態。去年10月開始,北京、廣州、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房市已呈下跌之勢,其中以深圳房價下跌幅度最大,在20-40%之間。如今已波及一些投機過度的二、三線城市,如南京,武漢,成都,重慶,廈門,福州,珠海,平均下跌幅度均在15%以上。國內分析人士稱已經形成"滾雪球下跌"之勢,房地產業的領頭者們也不得不承認,中國的房地產業已經進入"寒冬拐點"。
由於中國80%左右的土地購置和房地產開發資金均來自銀行貸款,其中個人按揭貸款約佔銀行貸款的20%,這樣一來勢必增加銀行的爛帳。
企業倒閉潮:富人破產,窮人失業
推動中國經濟的出口業如今進入艱難時世。在人民幣升值、全球需求疲軟和通脹推動的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複雜影響下,加之"中國製造"信譽去年嚴重受損,中國大陸出口業者面臨20年來最艱難困苦的情況。最先受到影響的是玩具業,2007年8月2日,廣東佛山市利達玩具有限公司出口美國的玩具被發現油漆鉛含量超標,被召回96.7萬件玩具產品,並被中國國家質監總局暫停出口,該公司老闆香港人張樹鴻於8月11日在工廠倉庫上吊身亡。從此以後, "死亡陰影"籠罩著中國珠江三角洲的港資企業。
"中國製造"在國際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是紡織服裝、制鞋、玩具等三類產品,但今年以來均遇到巨大困難。5月1日,美國玩具協會、美國國家標準學會公布實施一項新的玩具測試和安全認證方案。該方案要求玩具生產商或設計商對玩具產品進行危害性分析和風險評估,對玩具生產商實施分級審核和強制認證,對玩具產品實施安全測試等。新方案還規定對玩具業實施分級審核和強制認證,檢測頻率為每年1-6次不等,費用要由業者自行負擔。中國玩具業者保守估計,受新方案的影響,中國玩具企業出口美國的成本將增加25%。
紡織業在國際市場尤其是歐美遭遇寒流。以中國出口第二大市場的歐盟為例,從今年1月1日開始,中歐雙方對T恤衫、套頭衫、褲子等8個類別紡織服裝產品實施雙邊監控,取消配額限制。但出口時需要進行許可證制度管理,也就是說中國對8個類別產品簽發出口許可證,歐盟憑中國的電子數據給進口商頒發進口許可證。此外,歐盟市場的技術壁壘、環保壁壘同樣具有殺傷力。例如,歐盟新的化學品管理法--REACH法規,將產品安全信息舉證責任完全轉移到生產企業身上,每一種化學物質的基本檢測費用約需8.5萬歐元,每一種新物質的檢測費用約需57萬歐元,大大增加了紡織企業負擔。中國紡織業的利潤近年來徘徊於5%左右,這樣一來更是面臨極大壓力。
據預測,今年廣東省可能有近12,000家企業破產,超過兩百萬人將失去工作。珠三角等沿海企業向來是中國各銀行的貸款大戶,隨著沿海企業遷移和倒閉潮的加劇,銀行壞帳將不斷上升,數量之大可能會超出官方的預期。
銀行系統:舊帳未了添新帳
中國銀行系統的壞帳之鉅舉世聞名。2006年5月4日安永(Ernst & Young)公司發布年度報告稱,中國金融系統擁有的壞帳可能 高達9,110億美元,約佔全世界不良貸款75%。此前瑞銀集團(UBS)亦曾公布過接近的估算數額。只是瑞銀不像安永有"痛腳"(業務關係)抓在中共當局手中,中國不便施壓迫使其收回報告。
中共政府曾注入2,600億美元資金,協助銀行業沖銷壞帳。此外,中共當局還通過國有銀行在中國A股市場及香港股市上市圈錢以減少壞帳。但到底減少了多少,對外界始終是個謎團。但可以肯定,在舊帳減少的同時,新的壞帳還在增加。泡沫化的股市與房地產業,以及倒閉企業的大量貸款都是新的壞帳來源。為了不再形成新的巨額壞帳,國務院發布政令,要求2008年貸款規模與2007年持平(約3.6萬億元人民幣),但1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仍高達1.33萬億元,這個數字相當於2008年貸款配額的36%點多。以此推算,今年的貸款規模必定超過"計畫指標"。但如果銀行業不停止寬鬆的放款行為,中共政府最後還得再度伸出援手。
"通脹猛虎出閘"
從2007年4月以來,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逐月攀高,到11月份,CPI(消費者指數)同比上漲 6.9%,超過國際公認的、可忍受的3.0%的輕微通貨膨脹底線,也超過中國1996年以來的最高記錄6.5%。這輪通脹主要是食品價格上漲,對低收入人群影響甚大。到今年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8.5%。
但這輪物價上漲還剛開了一個頭而已。此次具有明顯的物價聯動特徵,工業品價格已出現明顯上漲趨勢。現在基本可以判定,中國這輪由房地產價格飈升帶來的通貨膨脹,目前已經轉為"成本推動型",只要國際市場能源價格、原材料價格持續上升,中國的通貨膨脹將難以控制。
此外,中國現在已經進入環境危機高發期,據國家環保局數據,2006年以來,每兩天全國就要發生一次大規模的水污染事件。以透支勞動力生命福利與環境生態的中國製造難以為繼。這些因素都使得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上述四座經濟"險峰",第一強國美國遇到一座"房地產次貸危機"就愁眉不展,悲觀者甚至認為因為次貸危機美國經濟將走向衰落。而中國現在卻同時遇到四座"險峰",哪一座都不易翻越。目前看來,在諸種危機中,最薄弱的環節當屬通貨膨脹,中國央行也不得不將當前貨幣政策的重心放在力控物價上漲、抑制通貨膨脹上。但一旦控制通貸膨脹失敗,再加上被政府強力壓制住的社會矛盾陸續浮出水面,中國這位"泥足巨人"將會慢慢化為一灘爛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