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8-07-12 08:13:00作者:
孩子遲早要接觸到金錢,與其迴避倒不如早些培養孩子的金錢意識。為了避免孩子亂花錢或者太「貪」錢。家長應提早對孩子在金錢的認識上有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
因此,孩子勞動所得的錢不一定要直接給孩子,父母可以給孩子在銀行開一個戶,把錢都存在銀行裡,這樣既可以防止孩子亂花錢,以後積累起來也是一筆孩子的「財 富」。這筆財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也是一種勤勞儉樸的美德。從上面的故事來看,那本「獎罰簿」就相當於是一家紙上的銀行,裡面的錢怎麼支配需要家長做好消 費引導,如獻愛心、買書、交自己的學費等,而不是「你自己的錢怎麼花都行」。要讓孩子知道,獎勵的這些錢是屬於他個人的,他雖然有權利決定這些錢的用途, 但也不能亂花,可以先把錢存起來,以後再用到該用的地方,讓孩子從小學會理財。
「金錢獎勵」有學問
在市場經濟中,給別人提供一定的服務,就能獲得相應的報酬。而在家庭中,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以及對下一代的成長教育,是否也應該採用市場經濟的方式呢?這裡面有很多學問。
1、金錢獎勵要恰當。在教育過程中,任何獎勵的手段都不是目的,只是輔助性的評價,是對孩子個體行為在某種程度上的肯定,要用得適當,用得合理。平常,有 些家長給孩子的獎勵太多了,從生活到學習,不停地給予金錢獎勵,讓孩子覺得自己努力的「唯一」結果是為了獎勵,這樣其實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與習慣很不 利。如果有朝一日,獎金沒有了,恐怕孩子的努力也就沒有「奔頭」了。另外,關於獎勵,要有讓孩子「欲求而難得」的體驗。如果一切都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可 以輕易得到想要的東西,獎勵對孩子就失去了吸引力,獎勵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或不存在了。
2、金錢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精神鼓勵是一種滿足心理需要的獎勵,比如稱讚、表揚、鼓勵、關注等可以令孩子更加自信,感受父母溫暖的言語和讚賞的眼神, 從而加倍努力。至於金錢鼓勵則很形象、很直觀,能促使孩子為了達成某一願望而努力學習,取得進步。一旦孩子的願望達成,家長獎給他適當的獎金,讓他感受到 成功的喜悅,再鼓勵他繼續努力。心理學家認為,精神獎勵的持久性比較長,隨著年齡的增加,應該逐步增加精神獎勵的份量。因此,家長採取以金錢獎勵為主,過 渡到金錢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再過渡到以精神獎勵為主的獎勵方式。
3、延遲獎勵時間。當孩子漸漸懂事以後,應該得到獎勵時,不要立即兌現,而是延遲幾天,幾週或幾個月(事先要約定好)再兌現獎勵。其好處在於,一方面能調 動孩子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發展孩子自主進步的能力,讓孩子知道進步不僅是為了獎勵,而且是自己的需要。有研究表明,越是願意接受較長時間的延遲獎勵, 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