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麻煩的還有克萊斯勒。剛剛出爐的數據顯示,光是六月,業績就掉了三成六;至於本來還誇口明年要轉虧為盈的福特,也很慘,去年賠了二十七億美元不說,上個月也衰退了近三成。雖然這三家汽車公司推出的小型車款一年來賣得不錯,但還是不敵整體買氣下滑的頹勢,預估全年的虧損會比去年還嚴重。手中有持股的人,全都深深套牢。
美國汽車業今天的困境,坦白說,很難讓人同情。十年來,這三家業者無視於能源危機所可能帶來的衝擊,壓根沒準備好因應策略,嘗到苦果,怪不得別人。問題是,看看你我周圍,無視於能源危機、沒準備好而嘗到苦果的,又豈止是汽車業而已?
從美國、日本到新興市場,從高科技到零售業,今年以來的金融市場全都灰頭土臉。存款族眼睜睜看著能源價格所帶動的物價不斷攀高,自己的鈔票漸漸縮水,股票族也在倒成一片的金融市場上叫苦連天。才短短半年,全球股市平均讓股民損失了好幾年的利息錢。績效好一點的,賠個八、九%,持股被腰斬的,比比皆是。
這十年來,全球政府所犯的最明顯錯誤,就是對能源問題掉以輕心。沒錯,包括臺灣在內,很多國家都有印刷精美的能源政策白皮書,聯合國與許多民間團體也持續關切能源問題,但是,翻翻那些平常乏人問津的官方文件就能發現,幾乎沒有官員預見今天的局面,更別提有所準備了。
上一波石油危機發生後,美國在一九七五年頒布了新的節能標準,大大降低了美國汽車的耗油量。而拜這項標準之賜,一九七四年,美國車平均每加侖汽油可跑一三.八英里,到了一九八九年,提高到二七.五英里,並使得九○年代的美國儘管車子數量不斷成長,石油需求量仍可維持八○年代的水準,沒有暴增。但是,在那之後,除了如今看來有點成事不足的生質能源等政策之外,幾乎不見具體的能源良方。
不僅是政府,民間企業也同樣很少關心能源所潛藏的威脅。這一來是因為國際油價在波灣戰爭後,一路走軟到每桶祇有十美元,完全解除了企業的心防,二來則是七○年代之後,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的能源危機說,有點像狼來了,已經挑不起人們的焦慮。
面對能源危機,政府與企業不應表現得像散戶似的,一心只想讓股市趕快漲,跟著圍繞在暴漲的油價上唉聲嘆氣。國家該有什麼樣的能源未來?要怎樣避免老百姓再受這樣的衝擊?才是人民最需要知道的答案。
和過去的石油危機相較,眼前棘手的難題之一,是我們的生活與石油更加密切。當年的無車階級或還在騎摩托車代步的人,如今很多已經開著轎車;當年開著轎車的人,可能正在開更耗油的休旅車。先進國家如此,新興市場更嚴重。這些年來,多數地方的公眾運輸依舊難以令人滿意,發揮不了多少節能效果。
難題之二則是:未來石油供給的風險將遠大於今日。全球石油到底還有多少蘊藏量,沒有人知道。即便是最樂觀的預估,最慢約到了二 ○二○年假如沒有新的替代能源出現,全球勢必更加倚賴中東石油輸出國家。倘若到時候中東幾顆政治地雷依舊沒有拆除,石油危機將更加棘手。
沒有人知道接下來的油價會怎麼變化,但可以確定,石油所衍生的風險將會逐年提高,沒有人能逃避得掉。現在不認真面對石油課題的國家,未來也必將付出代價。這幾天,G八高峰會的領袖們很關心三個F──油價(fuel)、食物(food)與金融(finance)。但,這些問題之所以是問題,不正是政府們長期縱容的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