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8-10-16 06:34:15作者:
「真沒想到,一個頭頂眾多光環的公眾人物,就這麼無聲無息地消失了!一個曾經名噪一時的公司,在一夜之間變得如此面目可憎。」直到昨天,省內眾多媒體曝光 了浙江中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卷款逃跑的消息後,金華市民錢先生仍不願意相信,這家曾經在當地名噪一時的「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就這麼欺騙了他。
人去樓空
「中港負責人已逃去加拿大」
為了對此事作進一步採訪,昨天一早,本報記者趕赴金華。
剛從高速公路進入金華市區,一塊「浙江中港建設」的巨幅廣告牌還豎在金華的「大門口」,似乎這家曾經的金華50強企業依然在「開門迎客」。
記者還是去了浙江中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總部,以及該公司旗下的浙江中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的中港淺水灣樓盤的售樓處,緊鎖的大門令記者明白,現在不僅是浙江中港的高層集體蒸發,有可能連該公司普通的員工也找不到了。
在浙江中港總部門口,一位前來「碰碰運氣」的淺水灣業主楊先生向記者講述了浙江中港董事長及夫人卷款逃跑時的那場「戲」。楊先生說,想想真和電影 情節一樣,9月27日到10月5日,浙江中港安排所有員工去三亞旅遊,臨上飛機的那一刻,該公司的董事長丁慶平稱自己還有點事,要晚一點坐下一班飛機到, 結果就帶著妻子,也就是浙江中港集團的法人厲鷗離開了。 「現在聽說人已經跑到國外去了!」
之後,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證實了這個消息,稱丁慶平和厲鷗夫婦,已攜一家大小逃往加拿大,而丁慶平的丈母娘以及正在讀幼兒園的女兒已於數月前安排出國。
人去樓空的結果是,昨天一天記者都沒辦法聯繫上浙江中港的任何一個高管。丁慶平的手機一直無人接聽。
苦了業主
一、二期業主隨時擔心家中斷電
淺水灣一期業主李淑琴沒有想到的是,房子已經住了三年了,連房產證也拿了,浙江中港管理層憑空消失的惡果,還會牽連到她。
「10月14日晚上,我們小區突然斷電了,原因是供電局的人來拉電。」這下,李淑琴才知道,她買的這套已經交付多年的房子,配電房一直沒有建成,他們所用的一直是工業用電。當企業負責人失蹤後,供電局理所當然地準備收回原來用於施工的工業用電。 「配電房聽說要到四期開發完成後才一起建。」
李淑琴說,當時不少小區的業主與供電局的工作人員發生了衝突,最後打110後才平息了此事,暫時沒有鬧大。 「我們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現在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擔心不知何時家裡連電也用不上了!」
經多方查證,浙江中港至今未與用電部門簽訂配電房工程的協議。至於這些房源如何通過了竣工驗收,交了房,併發了房產證,令人匪夷所思。
目前,已入住的部分一、二期業主都面臨這方面的擔憂。另據瞭解,當開發商在開發完樓盤後註銷了公司,那麼,臨時所用的工業用電轉正所需要的費用很 可能就要業主自己出資承擔。一個中等規模的項目,將臨時電轉換成正式市政供電,需要上千萬元的資金。這對業主而言,絕對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三、四期房被一房兩賣甚至三賣
事件發生後,不少曾被蒙在鼓裡的業主開始去房管局、建設局、銀行等相關部門和單位查證關於自己房產的信息,一些被業主稱為「更可怕的事件」出現了。
張先生(化名)是淺水灣三期的業主,住進中港已經兩年了,房款早已全部交清,「問題是房產證還沒有拿到,催了中港好幾次,對方都以各種理由說讓我等兩個月,左等兩個月,右等兩個月,最近一次他們的理由是要評文明小區。」
張先生不查不知道,一查著實嚇一跳!房管所登記備案裡居然不是張先生的名字。原來被開發商幕後操縱後,該房源被一房兩賣甚至是多賣。 「我現在還不知道該怎麼辦,家裡的老人到現在還不知道這件事情。」
一位激動的業主告訴記者,他們在房地產交易辦證中心互相交流後的結果是,三期60%以上的房子都被一房兩賣甚至三賣。為了核實此事,記者致電房地 產交易辦證中心,為數不少的中港業主在現場查詢的聲音甚至透著電話傳來,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幾天他們一直在忙浙江中港淺水灣樓盤的事情,到底有多少 房子一房多賣,他們還不清楚。
一位銀行的高層分析說,浙江中港很有可能是某項申批材料拿不出來,按揭款沒辦法批下來,才想出一房多賣迅速回籠資金的「下策」。而據另一位與丁慶 平相熟的業內人士推測,按揭不到位並非是主要原因,「是因為債主上門後,浙江中港就隨手拿出一批三、四期的房源給債主抵債,債主們都拿到了合同,並有‘房 款全額付清’的字樣。而三、四期的購房業主,被‘去辦按揭’或者‘去辦房產證’等等理由,被開發商重新騙回了合同,至此,手上再無有力憑證。」
大批業主市政府前滯留不走
「受害人」越來越多,繼前幾天聚集在浙江中港淺水灣售樓處商討對策之後,憤怒的業主把矛盾聚焦在金華市政府,希望政府能夠出面解決目前的僵局。
昨天早上8點,100多名浙江中港業主自發地拉著橫幅來到金華市政府門口申訴。
目前,中港淺水灣小區四期只造到七層,現在已經完全停工。三期尚未交房,但是按合同原來約定年底交房,但現在看來遙遙無期。二期從2007年7月交付至今已經一年多,雖然經過各業主多次催促要求辦理房產證與土地證,但一直遭拖延不辦。
記者瞭解到,不僅僅是三、四期的業主,一、二期的業主都有大批人被各種理由推托,而沒有拿到房產證,甚至有些業主手上連合同也沒有,只有一張蓋了浙江中港財務專用章的收據。
現場,幾位維持秩序的警官正在極力安撫激動的群眾,最終協調的結果是,5位業主作為業主代表被請進了金華市政府,參與該事件的處理。兩個小時後, 購買淺水灣三期房的業主代表石先生出來後告訴記者,由一個副市長牽頭開了一個座談會,建設局等相關部門都有負責人到會。最終的商議結果是,「給予入住居民 安全保障,即一、二期已入住業主可以安心居住,不再有拉電風險;二是調查完後政府會給個結果。」
潛逃內幕
「早幾年在義烏時信譽就不佳」
在金華老百姓心目中,丁慶平是個「響噹噹」的商人,他曾是第九屆、第十屆浙江省政協委員,並任浙江省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浙江中港希望小學名譽校長,金華市工商業聯合會執委等等社會職責感極強的要職。
但是知根知底的業內人士怎麼看他?一位曾與丁慶平有過生意上來往的人評價說,「這個人很難打交道,對錢看得很重!」而另一位早年從事信貸管理的銀 行界人士稱,丁慶平早幾年在義烏做的是建築裝潢,在當地的信譽就不太好。 「把人都得罪光了,他就來了金華髮展。」而此時,正逢金華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丁慶平坐了順風車,從此一帆風順。 「但到了逆境,他的本性就暴露了出來!」
「很可能是吃了替人擔保的虧」
丁慶平在當地的房子賣得不差,「三期就已經賣完了一半,不可能是房地產業資金斷裂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逼得他套現逃跑呢?知情人士告訴記 者,丁慶平不止房產一項產業,不過均以建築為主,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資不抵債。 「其中,以公司名義向民間借貸的資金約9000多萬元。」
而據一位資深的銀行界人士估算,他的銀行貸款債臺高達2億元,「金華除了稠州銀行沒有浙江中港的貸款外,其他銀行都有份。」
多位曾與他有過交往的房產界人士猜測,最有可能的是他被義烏的金烏集團所累。 「金烏集團是當地非常知名的紡織企業,結果由於資金鏈的斷裂,老闆三四個月前就跑到加拿大去了。」丁慶平的公司是金烏集團最大的擔保方之一,受到的資金牽 連不在少數。浙江中港高層的逃跑,可能只是多米諾牌中的一張。
「處理上不會讓業主吃虧」
金華市建設局局長夏康告訴記者:「事情發生得太突然了,我們正在緊急處理。」他表示,已有工作組進去調查,登記受牽連的業主情況,不過,由於項目比較大,中港公司的資金鏈是否斷裂,到底欠了多少債,有多少業主牽扯在內,調查清楚需要一段時間。
至於受牽連的擔保企業,他透露,政府暫時不會介入,因為這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商業行為,要維權,可以選擇法律途徑。
人去樓空
「中港負責人已逃去加拿大」
為了對此事作進一步採訪,昨天一早,本報記者趕赴金華。
剛從高速公路進入金華市區,一塊「浙江中港建設」的巨幅廣告牌還豎在金華的「大門口」,似乎這家曾經的金華50強企業依然在「開門迎客」。
記者還是去了浙江中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總部,以及該公司旗下的浙江中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的中港淺水灣樓盤的售樓處,緊鎖的大門令記者明白,現在不僅是浙江中港的高層集體蒸發,有可能連該公司普通的員工也找不到了。
在浙江中港總部門口,一位前來「碰碰運氣」的淺水灣業主楊先生向記者講述了浙江中港董事長及夫人卷款逃跑時的那場「戲」。楊先生說,想想真和電影 情節一樣,9月27日到10月5日,浙江中港安排所有員工去三亞旅遊,臨上飛機的那一刻,該公司的董事長丁慶平稱自己還有點事,要晚一點坐下一班飛機到, 結果就帶著妻子,也就是浙江中港集團的法人厲鷗離開了。 「現在聽說人已經跑到國外去了!」
之後,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證實了這個消息,稱丁慶平和厲鷗夫婦,已攜一家大小逃往加拿大,而丁慶平的丈母娘以及正在讀幼兒園的女兒已於數月前安排出國。
人去樓空的結果是,昨天一天記者都沒辦法聯繫上浙江中港的任何一個高管。丁慶平的手機一直無人接聽。
苦了業主
一、二期業主隨時擔心家中斷電
淺水灣一期業主李淑琴沒有想到的是,房子已經住了三年了,連房產證也拿了,浙江中港管理層憑空消失的惡果,還會牽連到她。
「10月14日晚上,我們小區突然斷電了,原因是供電局的人來拉電。」這下,李淑琴才知道,她買的這套已經交付多年的房子,配電房一直沒有建成,他們所用的一直是工業用電。當企業負責人失蹤後,供電局理所當然地準備收回原來用於施工的工業用電。 「配電房聽說要到四期開發完成後才一起建。」
李淑琴說,當時不少小區的業主與供電局的工作人員發生了衝突,最後打110後才平息了此事,暫時沒有鬧大。 「我們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現在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擔心不知何時家裡連電也用不上了!」
經多方查證,浙江中港至今未與用電部門簽訂配電房工程的協議。至於這些房源如何通過了竣工驗收,交了房,併發了房產證,令人匪夷所思。
目前,已入住的部分一、二期業主都面臨這方面的擔憂。另據瞭解,當開發商在開發完樓盤後註銷了公司,那麼,臨時所用的工業用電轉正所需要的費用很 可能就要業主自己出資承擔。一個中等規模的項目,將臨時電轉換成正式市政供電,需要上千萬元的資金。這對業主而言,絕對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三、四期房被一房兩賣甚至三賣
事件發生後,不少曾被蒙在鼓裡的業主開始去房管局、建設局、銀行等相關部門和單位查證關於自己房產的信息,一些被業主稱為「更可怕的事件」出現了。
張先生(化名)是淺水灣三期的業主,住進中港已經兩年了,房款早已全部交清,「問題是房產證還沒有拿到,催了中港好幾次,對方都以各種理由說讓我等兩個月,左等兩個月,右等兩個月,最近一次他們的理由是要評文明小區。」
張先生不查不知道,一查著實嚇一跳!房管所登記備案裡居然不是張先生的名字。原來被開發商幕後操縱後,該房源被一房兩賣甚至是多賣。 「我現在還不知道該怎麼辦,家裡的老人到現在還不知道這件事情。」
一位激動的業主告訴記者,他們在房地產交易辦證中心互相交流後的結果是,三期60%以上的房子都被一房兩賣甚至三賣。為了核實此事,記者致電房地 產交易辦證中心,為數不少的中港業主在現場查詢的聲音甚至透著電話傳來,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幾天他們一直在忙浙江中港淺水灣樓盤的事情,到底有多少 房子一房多賣,他們還不清楚。
一位銀行的高層分析說,浙江中港很有可能是某項申批材料拿不出來,按揭款沒辦法批下來,才想出一房多賣迅速回籠資金的「下策」。而據另一位與丁慶 平相熟的業內人士推測,按揭不到位並非是主要原因,「是因為債主上門後,浙江中港就隨手拿出一批三、四期的房源給債主抵債,債主們都拿到了合同,並有‘房 款全額付清’的字樣。而三、四期的購房業主,被‘去辦按揭’或者‘去辦房產證’等等理由,被開發商重新騙回了合同,至此,手上再無有力憑證。」
大批業主市政府前滯留不走
「受害人」越來越多,繼前幾天聚集在浙江中港淺水灣售樓處商討對策之後,憤怒的業主把矛盾聚焦在金華市政府,希望政府能夠出面解決目前的僵局。
昨天早上8點,100多名浙江中港業主自發地拉著橫幅來到金華市政府門口申訴。
目前,中港淺水灣小區四期只造到七層,現在已經完全停工。三期尚未交房,但是按合同原來約定年底交房,但現在看來遙遙無期。二期從2007年7月交付至今已經一年多,雖然經過各業主多次催促要求辦理房產證與土地證,但一直遭拖延不辦。
記者瞭解到,不僅僅是三、四期的業主,一、二期的業主都有大批人被各種理由推托,而沒有拿到房產證,甚至有些業主手上連合同也沒有,只有一張蓋了浙江中港財務專用章的收據。
現場,幾位維持秩序的警官正在極力安撫激動的群眾,最終協調的結果是,5位業主作為業主代表被請進了金華市政府,參與該事件的處理。兩個小時後, 購買淺水灣三期房的業主代表石先生出來後告訴記者,由一個副市長牽頭開了一個座談會,建設局等相關部門都有負責人到會。最終的商議結果是,「給予入住居民 安全保障,即一、二期已入住業主可以安心居住,不再有拉電風險;二是調查完後政府會給個結果。」
潛逃內幕
「早幾年在義烏時信譽就不佳」
在金華老百姓心目中,丁慶平是個「響噹噹」的商人,他曾是第九屆、第十屆浙江省政協委員,並任浙江省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浙江中港希望小學名譽校長,金華市工商業聯合會執委等等社會職責感極強的要職。
但是知根知底的業內人士怎麼看他?一位曾與丁慶平有過生意上來往的人評價說,「這個人很難打交道,對錢看得很重!」而另一位早年從事信貸管理的銀 行界人士稱,丁慶平早幾年在義烏做的是建築裝潢,在當地的信譽就不太好。 「把人都得罪光了,他就來了金華髮展。」而此時,正逢金華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丁慶平坐了順風車,從此一帆風順。 「但到了逆境,他的本性就暴露了出來!」
「很可能是吃了替人擔保的虧」
丁慶平在當地的房子賣得不差,「三期就已經賣完了一半,不可能是房地產業資金斷裂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逼得他套現逃跑呢?知情人士告訴記 者,丁慶平不止房產一項產業,不過均以建築為主,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資不抵債。 「其中,以公司名義向民間借貸的資金約9000多萬元。」
而據一位資深的銀行界人士估算,他的銀行貸款債臺高達2億元,「金華除了稠州銀行沒有浙江中港的貸款外,其他銀行都有份。」
多位曾與他有過交往的房產界人士猜測,最有可能的是他被義烏的金烏集團所累。 「金烏集團是當地非常知名的紡織企業,結果由於資金鏈的斷裂,老闆三四個月前就跑到加拿大去了。」丁慶平的公司是金烏集團最大的擔保方之一,受到的資金牽 連不在少數。浙江中港高層的逃跑,可能只是多米諾牌中的一張。
「處理上不會讓業主吃虧」
金華市建設局局長夏康告訴記者:「事情發生得太突然了,我們正在緊急處理。」他表示,已有工作組進去調查,登記受牽連的業主情況,不過,由於項目比較大,中港公司的資金鏈是否斷裂,到底欠了多少債,有多少業主牽扯在內,調查清楚需要一段時間。
至於受牽連的擔保企業,他透露,政府暫時不會介入,因為這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商業行為,要維權,可以選擇法律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