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葛來儀預期,在新總統接管華府後,中國可能會向新總統施壓,要求美國做出新的承諾,就如同中國對雷根總統施壓,美國最後簽署公報,承諾推動一項不主動對臺軍售的長期政策,包括出售的武器不管質與量都不能超出近年的水準,且逐年減少。
新加坡「海峽時報」今天刊登「玩平衡遊戲」為題的文章,訪問了譚慎格丶葛來儀和楊念祖等多位美丶臺學者。
譚慎格透過電子郵件答覆訪問時指出,美國這次軍售臺灣總值僅六十五億美元,並未提供臺灣太多的新能力,僅讓臺灣現有武器系統升級和維修。
此外,譚慎格說,美國拒絕了臺灣兩項為阻止中國軍隊攻擊而採購武器的需求,包括為維持台海空中武力平衡的F-16C/D升級型戰鬥機,及挑戰中國艦隊的柴電潛艦。
譚慎格認為,這次軍售的唯一突破,是美國批准出售愛國者三型先進飛彈給臺灣,這讓臺灣「第一次擁有真正的自衛能力」,以應付部署在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千四百顆短程導彈。
臺灣安全問題專家楊念祖也指出,這項軍售交易在政治上的意義更大於軍事上的意義,這項軍售展現「美國對臺灣安全繼續提供支援。
葛來儀認為,新武器是一個重要的心理支撐。「臺灣需要對臺美關係產生信心,我深信臺灣在不安全且脆弱的情形下,不會願意與中國大陸談判」。
文章也談到,美國先前為縮小臺灣與中國的軍事差距,施加很大的壓力,國民黨掌握的立法院終於在去年底通過軍售案;但布希政府又拖拖拉拉,等了近一年才在十月三日宣布已把臺灣武器採購需求送交國會批准。
文章說,當時曾有新聞報導,臺北很擔心美國因北京奧運前夕的考量,導致軍售落空。在美國宣布軍售後,馬英九總統立刻對美國表達感謝,政府發言人也說,「這代表臺美關係在過去八年的不和諧之後,已經進入互信的時代」。
葛來儀指出,中國對美國軍售臺灣表達強烈抗議,是要向大家展示它們在捍衛國家主權,並讓美國總統候選人瞭解這項問題的嚴重性。
雖然中國為了抗議美國軍售臺灣,已經取消了和美國一系列的軍事與外交交流,但政治分析家認為,美國中國的軍事交流雖然要中止幾個月,但並未看到此事影響丶蔓延到其他領域,特別是戰略與經濟對話。
對於近年來美國因北韓核武問題丶金融危機等與中國密切合作,是否影響美國對臺灣安全的承諾,譚慎格認為,亞洲其他國家應該問的是美國做出安全承諾的價值,並「重新檢視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