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8-12-09 23:25:57作者:Andrew Batson
為了避免經濟急劇下滑,中國推出了一攬子經濟刺激計畫,打算投入人民幣4萬億元(合5,810億美元)主要用於鐵路、機場和其他硬資產項目。然而,其中只有1%的預算將用於增加社會服務。
許多學者表示,如果中國想在未來幾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持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就需要糾正這一失衡的比例。刺激國內消費者增加支出將有助於支撐經濟增長,降低中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但除非中國政府減輕中國家庭在教育、醫療和養老方面的負擔,否則國內消費者支出不會增加。增強人民體質、提高人民文化素質也有利於推動經濟增長。
聯合國發展項目委員會(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駐華負責人馬和勵(Khalid Malik)表示,中國需要投資人力資本,保證未來的高速增長。
不難理解中國為何如此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建築是中國經濟中放緩最嚴重的部分,因此最需要獲得支撐。投資基建能夠迅速見到成效,也是中國在1998年渡過亞洲金融危機所採取的有效策略。
不過,發展基建可能不足以支撐經濟長期增長──尤其對中國而言,該國的投資比率已經位於主要經濟體中的最高行列。一些人擔心中國可能最終會重蹈日本的覆轍,即便已經沒有值得投資的項目,但日本仍在繼續支出。
然而,打造一個社會保障體繫在中國已被證明是項尤為艱鉅的挑戰。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已經提高了對社會項目的重視程度,但項目支出的步伐通常趕不上政府承諾。1997年,中國政府曾表示計畫到2000年將每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用於教育。這個目標從未實現:去年中國教育總支出僅佔GDP 的2.8%。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村社會保險司司長趙殿國近期在聯合國一個論壇上表示,我們不缺少目標。我們所缺少的是實現這些目標的具體政策和舉措。
在美國,發展社會項目是應對經濟下滑的常規舉措之一。美國國會已經通過了一項延長失業救濟的議案,當選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承諾將於明年1月宣誓就職後實施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畫可能會包括更多這方面的措施。正在討論的方案包括增加對低收入家庭醫療成本的扶持力度,擴大食品補助和學校撥款,併進一步延長失業救濟。
布希政府早些時候推出了退稅舉措,意在提振消費者支出。但在個人所得稅方面做文章可能對中國不會有這麼大的幫助,因為中國還處在萌芽狀態的稅務體系稅基過於薄弱難以實施。
而且增加社會支出在中國不可思議的困難,原因是負責項目融資和運行的政府部門常常不明確。中國是個有著龐大行政體制的大國:有31個省、333個市、2,859個縣和694,745個村。幾十年來,北京方面在社會支出上一直缺乏指引,通常是讓地方政府自己籌措資金。
相比只會花錢的社會保障項目,地方政府通常更有興趣支持能提高稅收收入的工業項目。比如,城市低保戶收入保障項目只觸及到了符合低保標準人群的一小部分,而且在最近幾年中享受低保的人群並沒有明顯的擴大。
北京方面常常無法控制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項目,地方政府關注的首要問題與中央不同。地方政府官員抱怨說新項目缺乏資金保障,而中央政府官員則擔心他們撥到各省的資金可能會去向不明。Capital Economics駐倫敦的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說,中央政府很難監控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
缺乏社會保障體系是中國消費者大量儲蓄的原因之一。城市家庭的儲蓄額佔了收入的逾四分之一,而且比例還在逐漸上升。這種節儉與其說是顯示了勤儉持家的美德,不如說是顯示了大部分家庭揹負的巨大壓力。
中國有很多公共機制在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消亡了,而且大部分沒有被重新補充上來。在今天的中國,貧困人口的救濟和老年人的退休金都非常低。幾乎沒有政府或是私人提供的醫療保險。因此中國家庭需要承擔起教育、醫療和撫養老人的重擔;而在歐洲,這些費用都普遍由政府或私人機構承擔了,美國要比歐洲差一點。
樂觀人士指出,中國政府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在建立社會保障體系,比如推行九年義務教育,擴大農村貧困人口的醫療和福利待遇。雖然現在規模較小,但新的項目意味著政府現在可能有更大的能力來兌現自己的承諾。
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杜大偉(David Dollar)說,體制結構已經建立了,因此政府可以迅速增加支出。他預計在明年3月份的財政預算中會出現更多這類新的支出。
政府表示,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是刺激計畫的首要任務:政府已經承諾增加城鄉貧困居民的退休金和福利救濟。還會有人民幣48億元的新增貸款用於支持貧困農村地區的數千家診所。雖然這和中國其他的支出計畫相比規模不大,但這也是一個開端。
面對要求採取更多刺激措施向消費者提供更為直接的援助的呼聲,中國領導人可能會在未來的幾週中採取更多措施。不過長期的解決辦法還要求理順中央和地方政府間的分工,這項棘手的任務可能會需要花數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