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世界經濟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1世紀出現的第一場全球性金融危機改變了世界幾乎所有主要經濟體原來看似不可改變的進程,扭轉了原本難以改變的走勢,造成了戰後首次的全球經濟衰退。今天我們繼續播送長篇系列報導《面對21世紀的第一場全球金融危機》,繼續討論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已經高速增長了30年。中國也已經從一個貧窮的大國變成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第四大經濟體。現在世界最關注的是,中國的增長奇蹟是否能夠在這次全球衰退中續寫出新的篇章,順利完成二次經濟轉型。
*史宗翰:資金難籌 刺激難久*
研究中國經濟的美國學者和專家看來對這個問題沒有多大信心。美國西北大學助理教授,《中國派系與金融》一書的作者史宗翰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指出,北京在這次經濟滑坡中推出了四萬億元的刺激方案,地方政府也宣布了20萬億元的投資計畫。但是,這些資金現在看來很難得到落實。
經濟放緩北京商業空房增加
"中央那四萬億只是說一說。實際上中央只會出一萬多個億,其它是地方政府和銀行配套。地方的20萬億配套的風險大。因為很多地方政府現在都沒有錢。過去幾年的錢主要來自賣地。現在地價非常低,不少地方的地價下降了50%,70%,甚至90%。這樣地方政府就沒有錢去配套。所以,我覺得,明年的四萬億很難搞上去。"
史宗翰對刺激方案的作用不看好還有另外兩個原因。一個是,這類方案通常只能夠對經濟增長和就業起到短期的作用,而不能夠給經濟的長期增長和經濟轉型提供多少幫助。再一個是,從國際經驗看,政府一般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使用這些龐大的資金。中國政府現在面臨的不光是刺激經濟增長的問題,還有經濟轉型這個更為重要的任務。但是,北京現在依然只是打算用投資推動基礎建設,而在增加社會保障,提高人民收入等方面還沒有做出任何大規模的計畫和安排。外界很難從這些刺激措施中看到快速轉型的希望。
*雷斯托爾:鐘擺擺回意識形態和大政府*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是以市場化為目標的經濟改革所釋放出來的能量。但是,在最近10年裡,人們普遍注意到,中國的改革進程停頓了。市場經濟發展的速度已經放緩,中央集權的特徵明顯加強。
《遠東經濟評論》編輯雨果·雷斯托爾(Hugo Restall)最近撰文給華爾街日報說,中國改革的鐘擺目前再次擺回到了意識形態競爭和大政府政策一方。最明顯的一個跡象是,中央政府的收入在GDP中所佔的比例在顯著回升。這個比例在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時是31%,但到了90年代末,這個比例下降到11%。但是,到去年,這個比率又回升到 20.8%,遠高於經濟增長的速度。
*章家敦:經濟下滑 政府擴權*
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章家敦指出,政府收入和支出的擴大就意味著民間經濟運作空間的縮小。這將減弱和傷害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的動力。他對美國之音說:
"過去30年來,或者改革時代中,中國經濟的真正的引擎一直是民營企業家的創新活動,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是中國的民眾在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們一般認為是鄧小平設計和推行了改革。但實際上是中國民眾繞過共產黨,繞過政府的限制,要求放開經濟的過程。"
章家敦表示,中國經濟下滑給政府進一步擴大權力提供了機會。他指出,如果民營經濟這個中國經濟中最活躍的部分受到了遏制,那麼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也就失去了根本的動力。
*黃亞生:官權摧毀企業家精神*
麻省理工學院的中國問題專家黃亞生一直關注著中國私營部門的發展。他認為,政府權力的擴大正在從根本上摧毀中國的企業家精神。任何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依附官僚,否則就得不到貸款和機會。
金融時報引述黃亞生的話說,"今天的中國就像是寡頭版的政府主導型資本主義,可能變成建立在系統性腐敗和純粹的政治權力基礎上的任人唯親的資本主義。"
*銀行的兩難 銀監會的命運*
西北大學的政治經濟學助理教授史宗翰是研究中國金融系統的一位專家。他對中國銀行系統的發展前景格外擔憂。史宗翰認為,中國政府為了推動經濟增長就會迫使銀行大量發放貸款,從而摧毀銀行系統多年來在風險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問題就是,政府需要銀行貸出去大量資金。所以銀行在中間處境很不好。一方面,銀監會每月都要查銀行,不能隨便貸款給不好的企業。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希望銀行大舉放貸。如果明年經濟還搞不上去,中央政府就只好廢掉銀監會了,不讓它去查了。"
史宗翰表示,一旦銀監會被廢除,銀行系統的風險防範機制就會倒塌,90年代銀行壞帳如山的情況就有可能再次發生,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来源:VOA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