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中國推行計畫生育政策的手段是空前慘烈的,從各地貼在牆上的標語"該扎不扎,見了就抓"、"能引地引出來,能流地流出來,堅決不能生下來"、"普及一胎,控制二胎,消滅三胎"就可以感受到政府態度和力度。從1979年開始,中國政府強制推行"一胎化"政策,到現在已經30年了,按時間推算,第一批獨生子女們已經陸續到了而立之年,那麼政府給這些中國人的"獨苗"提供了怎樣的未來呢?
忽略獨生子女常有的各種缺點和以自己為中心的心理問題,忽略所有天災人禍製造的意外,一個中國家庭在正常情況下,獨生子女都會在極度的寵愛中成長,經歷費用昂貴的教育階段,一旦成功就業還能夠順利結婚的話,算上雙方的爺爺奶奶,以中國目前的福利狀況,一對獨生子女夫妻就要照顧4-12個老人。很難想像背著這樣沈重的包袱,他們怎樣能夠同其他國家的同齡人競爭,還能為社會做些什麼?由這樣的家庭組成的社會還能和諧地、持續地發展下去嗎?
因為只能有一個孩子,做父母的就要千方百計地保證"優生","優生"之後要"優育","優育"之後要保證"優才",可是千辛萬苦地拿到大學文憑,真的就有理想的未來嗎?沒有。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形勢下,現在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國難",政府根本解決不了這些獨生子女的就業。全社會的無業可就,導致已經成年的獨生子女們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依然被父母供養,依然無法獨立,更不能承擔家庭和社會的義務。
極端政策帶來極端的社會現象,中國家庭按國策辦事,全面實現"獨生子女"化之後,幼兒園、小學、中學的數量減少了,但是都變成了"貴族"經營模式,家長必須為子女的教育投入更大的心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即便是考上了大學,如果父母遇到下崗、傷殘等意外,提供不起昂貴的學費,獨生子女就要失去受教育的機會。在不富裕的農村,社會問題更加突出。受人多地少的條件限制,農村勞動力的絕大多數都必須背井離鄉走上外出打工的道路,這些農民工所從事的大多是急難險重的風險性大的工作,加之各種保障機制有待完善,其工傷事故率往往是國際相關行業的數倍。由此導致了無數個農村家庭的殘缺和破碎,甚至是整個家庭希望的破滅。而獨生子女家庭在這些情況面前更是風雨飄搖,孩子在外無依無靠,家長在家提心吊膽,以體力勞動為主的農業生產,對男性勞動力的需求是女孩子難以替代的,這也是農村重男輕女、性別比嚴重失調的重要原因。由於性別比失調所導致的眾多社會問題,對政府的和諧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危機。
農村的孩子沒工可打,城市的孩子沒有工作,中國政府總是不放過展現經濟改革成果的機會,但是經濟改革並不能讓孩子們得到應該得到實際利益。獨生子女的安置是最尖銳,最不和諧的社會問題,沒有就業機會,是獨生子女和家長們面對的最嚴峻的現實。年輕的一代是國家的希望,中國的獨生子女是政府強制推行的政策產物,是付出生命代價得到的結果,政府用強權扼殺了"多餘" 的生命,卻帶給給"合法"的生存者更多的負擔和壓力。當國家連他們就業的基本要求都解決不了的時候,獨生子女們被剝奪的不僅僅是手足親情,還有他們的幸福和未來和整個家族的希望。
孤獨地生存,無助地面對未來,脆弱的肩膀承受不了生活之重,中國獨生子女的境遇,就是一個國家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