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來,他的小公司為上千條生產線供應過專用設備:用於高科技工廠沖洗化學物質的泵和管道。那時,他的生意一直很紅火,他最頭痛的是跟上生產廠家的擴張步伐,這些廠家都急不可待地等著他的設備好讓新工廠剪綵開工。在公司發展過程中,俞東雷從競爭對手那裡挖來工程師;他還在上海最頂尖的高爾夫球場附近買下一幢別墅。
但現在,他的訂單簿日見冷落。從去年11月份以來,中國出口連續逐月加速下滑,2月份出口較上年同期下降近26%。新建工廠的熱潮已經消退,俞東雷正在想方設法找業務。"最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大潮讓我們趕上了,"他說,"現在我們對接下來該做些什麼有點不知所措。"
他的命運也反映了整個中國面臨的挑戰。中國一直非常依賴增幅動輒達兩位數的製造業投資。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0%來自工廠建設和其他類別的固定資產投資。
俞東雷注視著工人工作
無數像俞東雷這樣從默默無聞之輩成長起來的企業主為中國的增長作出了貢獻。在他們的努力下,中國經濟從1980年以來增長了13倍(扣除通貨膨脹影響)。他們當初"下海"經商的舉動和常常離經叛道的經營手法讓整個商界既感興奮又覺壓力。這些小企業在削減成本、節省開支方面的力度也讓國際大公司驚愕不已。
速度就是一切。"不需要那麼好,"俞東雷說,"能拿到單子才是最重要的"。
據中國國家工商管理局的數字,經過10多年的努力,這些實幹家們成立了500萬家僱員不少於8人的小企業,為大學畢業生、國企下崗職工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創造了大約7,500萬個就業崗位。在2008年中國4.42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中,來自私有企業的產值和投資開支佔到了一半。
現在,隨著全球經濟衰退,中國工廠生產的產品也面臨著需求下降的局面,大量工廠因此關閉或削減了擴張計畫。針對這一局面,中國推出了總額5,85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畫,國家工商總局負責人週四說,國內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出口下滑的影響。但政府刺激計畫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政府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來實現,像俞東雷以前客戶那樣的生產廠商不一定能從中受益。
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駐香港經濟學家辛芬德費爾(Ben Simpfendorfer)提出了一個問題,"他們將要建造的道路能趕上原來在建造工廠方面的投資嗎?"據他計算,商業設施上的開支下降15%將導致中國2009年經濟增幅減少1.6個百分點。
雖然中國經濟去年全年仍實現了9%的高增長,但四季度的增幅已降至6.8%。工業生產今年頭兩個月的增幅只有3.8%,而過去5年的年均增幅是16%。對中國中小企業來說,這是它們第一次面對衰退,許多人不得不試著重新轉型。
今年49的俞東雷所開創的事業正是與中國企業家源源不斷的投資開支聯繫在一起的。他的上海正帆超淨技術公司(Shanghai GenTech UHP Co.)提供集裝箱和泵、管道等,這些設備可以安全地運輸半導體和其他高科技產品製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用到的危險氣體和其他化學物質。俞東雷和妻子崔榮一起經營這家公司,去年實現收入2,000萬美元。他們過去一直在和規模比自己大很多的公司爭奪客戶,比如美國的美國氣體化工產品有限公司(Air Products & Chemicals Inc.)和普萊克斯(Praxair Inc.)等。
俞東雷在北京上大學時學的是機械工程,1987年獲得英格蘭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農業工程博士學位。他說,由於厭倦了教授讓他研究農業機械的指示,他海外求學的四年中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寫詩上。當時在中國,幾乎所有人都為政府工作,但他卻加入了美國日用品巨頭嘉吉公司(Cargill Inc.),公司派他到中國建立了一家榨油廠,後來又派到艾奧瓦州的蘇城經營榨油廠。
上世紀90年代在艾奧瓦工作期間,俞東雷覺得中國國內出現了越來越多更有活力的機會。他回憶說,當時他認為中國人需要更多來自海外的東西。因此他就辭去了嘉吉的工作,從他家所在的艾奧瓦向中國出口設備,小試身手。
在中國的一個朋友的朋友幫他從一家新的電腦晶元生產商那裡拿到了100萬美元的美國產化學管道定單,這個東西專業性太強了,俞東雷都不完全確定自己能否發貨。他還出口一些普通商品,如急救設備和加油站的油泵。為一家想打入中國市場的美國豬肉生產商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俞東雷開始自己創業。
從早期向晶元生產商銷售產品開始,俞東雷就一直盯著半導體行業。因此當許多晶元生產商在2000年左右開始轉移到上海周邊成本低廉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時,俞東雷也參與其中。他將自己說成中國新興的高科技產業的老手,開始獲得為新建工廠提供設備的合約。2001年他做成一筆交易,掌管了一家為製藥廠實施改裝的企業。俞東雷對這家企業進行了調整,使之轉向高科技領域。
光纖和平板電視機生產商也緊隨半導體行業進入中國,這些廠商都需要盡快獲得價格低廉的裝配線設備。對於俞東雷來說,獲得定單並非難事,更難的是防止手下的工程師們自立門戶。
成天忙著穿梭於中國各地敲定交易令他幾乎沒有時間考慮高科技行業的發展方向。他說,事實上大多數時候我們都不知道客戶生產的產品是什麼。
在一大堆小公司爭相供應最低廉產品的熱潮中,俞東雷說他決定建立一家更為"專業化"的公司。他遷到一個工業園,制定了員工手冊,還建了晶元生產商所用的那種 "絕對無塵室",以提高產品質量。他將公司更名為上海正帆,將公司的英文名縫在工程師的藍色工作服上。他說,不管做什麼,我們都希望能做得專業。
一次一家客戶不小心泄漏了一種與空氣接觸後可能燃燒的氣體,這次事故讓俞東雷的公司得到了大顯身手的機會。他和手下的人整個春節都在加班,阻止了一場災難。
不久,上海正帆就對行業巨頭形成緊逼之勢。通過降低報價但同時保證質量,上海正帆獲得了美國氣體化工產品有限公司(Air Products & Chemicals Inc.,簡稱AP)這種大公司的轉包合同。俞東雷的專業技術已經跟不上他的雄心壯志,他挖來大批工程師和銷售人員,其中許多人都來自AP,以至上海正帆被戲稱為"小AP"。
他從AP撬走一個很受重視的經理後,AP的一位高管打電話來抗議。知道電話內容的人說,那位高管失望地問,你真的要挖走這個傢伙啊?不過這種挖角行為也是雙向的。俞東雷說,有一家獵頭挨個給他公司的人打電話,試圖挖人。
與此同時,他也賺了不少錢。他與妻子一起去過西藏、歐洲和南非旅遊。他的妻子崔榮是公司的合夥人,本身也是位工程師。他們買了兩隻孔雀養在自家豪宅的院子裡。妻子有一次跟他打賭,達成了一筆很難的交易,賭注就是讓他給她買一輛黑色保時捷Boxster汽車。
讓上海正帆忙碌起來的一件事情是在光伏行業投資的激增。這個行業主要生產將太陽能轉變為電力的設備。俞東雷指示他的銷售和工程團隊重點關注這個領域。因預計將獲得可觀的利潤,去年他將廠房面積擴大10倍,並首次貸款88萬美元作為營運資本。
但太陽能領域支出的增加掩蓋了其它科技領域的疲弱狀況,尤其是半導體行業。上海晶元業巨頭中芯國際(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曾在過去5年裡將產能擴張了8倍,平均每年的資本支出約為10億美元。但今年,該公司預計僅將支出約1.90億美元。
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科技規範部門負責人奇特卡拉(Raman Chitkara)說,晶元需求去年大幅下降,以至於如果全部開工的話,中國生產的半導體只能賣出80%。他說,因此,大多數公司在產能擴張方面都會非常謹慎。
俞東雷擔心的是,如果沒有資本支出,他們也就沒有了業務。
每天早上在他的小辦公室打開筆記本電腦後,俞東雷都會感受到日益嚴峻的中國出口形勢。但他承認,對業務細節的關注讓他沒有多少時間考慮可能會讓上海正帆少受經濟低迷影響的戰略問題。臨近2008年年中時,當太陽能領域的一家大公司稱因融資困難而推遲簽訂合同後,他深感震驚。俞東雷說,在過去,他們不用去找銀行,而是銀行來找他們。
推遲簽訂合同的情況紛至沓來。到去年10月時,大量的太陽能設備客戶開始取消合同。今年,他的客戶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Suntech Power Holdings Co.)將2009年的資本支出預算削減到去年三分之一的水平。
這種變化讓上海正帆比提供輸送化學品的管線和電泵的大型跨國公司更容易受到衝擊。這些公司自己也供應化學品,以此獲得大部分收入。上海正帆只是生產設備,相當於在大多數利潤都在刮鬍刀片上時,他們只是銷售刀架。
一夜之間,上海正帆發現它的收入不足以支付150多名工程師和銷售人員的開支。隨後今年1月份時,英特爾(Intel Corp.)表示將不再把上海作為組裝基地。儘管英特爾不是上海正帆的客戶,但俞東雷將此舉視為科技公司開始認為上海地區的成本過於昂貴的信號。
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就要50歲了,俞東雷又面臨著人生的挑戰。他說,上海正帆將面臨艱難的一年,但不會首次出現年度虧損,原因是希望進入中國3G領域的一家光纖生產商出乎預料地給了該公司一筆訂單。他承諾今年不會裁員或是減薪。
俞東雷在會議室喝著咖啡,談到了他希望能有一項重大的應用創新能點燃中國新一輪的高科技投資,不過,接下來,他又列舉了這在目前不太可能實現的原因。
在上海正帆擴建後廠房空置的一端,工程師們建起了兩個羽毛球場。但俞東雷告訴他們用閑暇時間嘗試發明一些新的設備,以便在他認為最佳策略是對外出售時,讓公司變得更有價值一些。
他的妻子崔榮正在利用他們的老關係挖掘新的業務機會。俞東雷則參加了清華大學的一系列為期一週左右的高管人員培訓課,希望遇到一些新朋友,聽到一些新想法。
俞東雷已經認識到依賴於不斷增長的製造業的危害,因此他決定另闢蹊徑。他說,我們的業務完全依賴於投資和擴張。這是讓我們感到恐懼的原因。這不是一種可以持續發展的業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