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時代-形而上的玉
中國文化進入到歷史時期不久後,宗法制度便被確立,又為了維繫這種縱式的承繼體系,而發展出禮教規範。玉石材料就在這情況下,脫離石器時代的實用價值,進而成為一種象徵的禮器。新石器時代的居民從長期研磨石器的經驗中,體認了玉的質地堅實色澤溫潤的特性。古玉的定義各有不同,現在我們暫定史前到漢代這段時間的玉器為古玉。
要欣賞古玉,必須先瞭解古玉在當時社會上所佔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玉只是用來製作裝飾品和生產工具,到新石器時代晚期,貴族階級形成,玉也就成為統治者地位的表徵,玉器的形而上的政治意義日益深厚。
宗廟祭典中,將玉器作為奉獻給神明祖先的禮物,或將象徵神明祖先的紋飾彫琢在玉器上,作為依附神靈的實體,玉器便具有形而上的宗教意義。
禮器制度自新石器時代晚期萌芽,夏商週三代時因配合當時的祀儀與宗法制度而發展到高峰。玉器的製作和使用到漢代開始有了重大的轉變。本來在周代奉為正宗的禮器逐漸消失,漢通西域之後,玉道大開。
因為玉的使用久遠,紋質美麗,本來就被大家喜愛。再加上五行方士的附會,認為玉有避邪祛病,防屍不腐的神奇力量。於是漢代人民用玉達到了空前的盛況。由於社會富庶,需求增加因此漢代玉器多偏重在裝飾玉,鑲嵌玉,和喪葬玉的製作,而彫琢更加精巧。
唐宋-古玉仿作新雕
唐代藝術主流在於大型的佛雕以及小件的陶塑,玉器製作並不發達。唐代的玉與商、周的玉性格上迥然不同,反而傾向漢代玉器的式樣與觀賞的用途,作品的表現充滿自由與朝氣。宋代是一個玉琱藝術史的轉捩點。宋代玉作一方面以新玉仿製古代各種青銅禮器和玉器的形制,一方面又將一些出土的古玉重新裝飾彫刻,這些都是前代所沒有的現象。宋代玉匠一心一意在仿古,特別是模仿週末與漢初的藝術,使宋代藝術恢復到純中國風格。
宋代除了仿古風氣外,還有兩種新的風格萌芽,而在元代時逐漸盛行。其中之一是以自然為主,包括雕成水果與花朵形狀的玉碗和深雕風景圖案的容器。第二種風格與第一種恰好相反,以模仿陶瓷形狀,著重簡單線條。
明代-文房四寶要玉裝
明代文人講究品味,與文人生活有關的文房用具或擺設無一不要求雅巧。在這種風氣之下,器物的藝術水平自然也提升。文房工具以玉製作在明代甚為普遍,也成為明代玉器的特色之一。
来源:中華文化天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