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獨立自主"到對外依存(圖)

作者:何清漣 發表:2009-09-03 02: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對外開放30年,從當初閉關鎖國狀態下的"獨立自主"發展到今天,從能源、原料、生產到銷售等各環節,都已成為世界經濟重要的一部分。只是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之變化,世界與中國的關係也在漸漸改變。

 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重要的一部分

"中國製造"對國際市場的高度依賴

在20世紀80-90年代中期,在世界各國資本的眼中,中國意味著兩點,一是低廉的勞動成本與土地成本,二是擁有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需求。

但近5年以來,國際資本總算漸漸明白了這兩點在中國其實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因為中國人多,就業機會少,所以才願意在低工資與低(或零)福利的狀態下就業;但也正因為勞動力工資低廉,購買力也就低下,這13億人當中至少有8億購買力嚴重不足。於是中國成了一個內需嚴重不足、高度依賴外部市場的國家。

凡真懂中國經濟的人都為這種狀況擔心:外貿成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高達70%。一旦國際市場需求發生變化,比如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作為"中國製造"的第一、第二兩大市場的美國與歐盟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下降,外貿這架"馬車"就有死火之虞--去年下半年開始,這已成為現實。

以往將近20餘年裡,中國這一"世界工廠"和美國消費大軍之間的彼此依存是世界經濟一個重大的基本事實。金融危機迫使花錢大方的美國人不得不看緊錢包,中國出口貿易就不可避免受到影響。

今年7月下旬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出現了這樣的有趣場景:美國希望中國能有效地提升本國內需;而中國卻希望美國經濟盡快復甦,美國人多多消費,以增加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

另一方面,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與環境成本並非中國獨有"優勢",不少發展中國家都具有這方面的"競爭力"。當中國國內由於土地成本持續上升並推動其它各種物價上漲之時,國際資本就到其它國家與地區尋找新的"成本窪地",比如越南、印度、印尼、斯里蘭卡等國。資本最聽利潤的話,哪裡便宜哪安家。當外資大量中國撤離之時,民眾的就業與政府的稅收就都成了問題。

中國經濟的軟肋:能源對外依存度偏高

中國與世界市場的關係是既互相依存又時有摩擦,這種複雜關係既體現於各種市場份額的爭奪中,還體現在搶佔能源、礦產和原材料的競爭中。

中國政府需要刺激國內消費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石油需求持續增長,能源需求已構成中國外交的第三環節。

這段時期內,中國GDP年均增長9.79%,原油消費年均增加5.77%,而同期國內原油供應增長速度僅為1.67%。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淨進口國, 2004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西方輿論認為,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石油需求增長的引擎,直接影響世界石油市場的價格走向,對世界石油市場的穩定及石油供給安全將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看法就是令中國非常反感的"中國能源威脅論"。

石油折射出激烈的國際競爭態勢。美國蘭德公司在《中國尋求能源安全》這一研究報告中,分析了全球石油地緣政治以及中國石油資源形勢,基本結論是中國不能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裡,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應限制在1/3的範圍之內。在這需要靠外部供應的1/3中,蘭德公司對中國的建議是:應從俄羅斯解決1/3左右,從中亞解決1/3左右,另外的1/3左右可繼續依靠中東。

理解了中國以石油為主的能源需求,也就理解了能源外交為何會成為僅次於大國外交、周邊外交的外交政策第三環節。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經濟是粗放式增長,所消耗的能源比例遠遠高於中國GDP在全球GDP總量中的份額。 2006年中國GDP佔世界總量的5.5%左右,但是,鋼材消費量達到3.88億噸,約佔世界鋼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達到12.4億噸,約佔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

全球初級產品的全面上揚,無疑與中國對原材料需求的強勁增長有直接關係。中國自己做了個保守估計,僅以鋼鐵一項計算,到2030年,中國每年消費的鋼鐵將超過3 億噸,消耗的鐵礦砂將超過6億噸,這一數量已超過目前全球的可貿易量。

"能源外交":中國外交的第三環節

這種狀態決定了中國能源消耗的國際化有兩大主要特點;即石油"走出去"和煤炭"走進來"。

石油"走出去"指中國石油企業出去收購併購國外石油資產,中石油聯手中海油頻頻出手收購海外石油資產,如今年7月以145億美元收購安哥拉油田,以1,500億人民幣收購阿根廷YPF就是兩個大動作。

煤炭"走進來" 則是因為中國煤炭消費量佔世界消費總額的比重將越來越大,2010年可達40%以上。這種龐大的需求足以影響世界能源與原材料市場的價格,並改變全球初級產品市場的供求格局。

作為全球第二大礦業公司的澳洲力拓早在2008年1月就曾經公開預測,中國將在十年內消耗掉全球一半以上的主要資源。在力拓供應的所有鐵礦石、鋁和銅中,中國消耗的量分別達到47%、32%和25%,成為世界鎳、銅、鋁、鋼鐵、碳和鐵礦石的最大買家。只有在石油消費方面還落後於美國,位居第二。

基於這一市場預測,力拓持強硬的談判立場。而作為力拓礦產品最大買家的中國,在價格談判未達到預期目標以後,以拘捕力拓中國公司高層的方式來應對商業談判失敗這一做法,確實給國際商界蒙上了一層厚重的心理陰影:如果今後中國繼續採用這類超經濟做法,國際市場的供需規則將如何維持?

中國的執政集團越來越現實。他們知道培育中國國內市場任重道遠,對中國產品及能源高度依賴國際市場有清醒認識,但他們也不願意因為經濟上的高度依存而放棄政治上的"中國特色"。今年2月習近平在墨西哥指責外國人批評中國人權狀態是"吃飽了飯沒事幹",可以看作是中國方面的政治表態。

至於世界各國,原來以為將中國納入世界經濟體系是多了一個新的投資寶域與產品市場,沒想到結果是多了一個最大的能源消耗大戶與廉價商品供應基地。如何調整這種不期而至的關係,是中國及世界各大國需要面對的問題。



註:本文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