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被視為前總理朱鎔基首本個人著作的《朱鎔基答記者問》一書,週三開始在中國大陸各地發行。該書根據音像資料、字記錄稿整理而成,內容包括他在九屆全國人大會議5次記者招待會上,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接受外國記者採訪、在境外發表演講並回答提問,以及在出訪期間接受香港記者隨行採訪。共60篇,約36萬字,收入85幅照片。
大陸的媒體在該書面世前已經開始吹風,全國開售一天後便已經"好評如潮"。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學者徐友漁說,作為前國家領導人之一,朱鎔基受到民眾及媒體超乎一般追捧的現象值得玩味。"他答記者問,可能有一些說的話比較有個性和代表性情中的東西吧!但我覺得這一點被中國的媒體過分拔高和誇大了。因為我看過他若干次現場直播答記者問,他有些回答實際上文采並不夠,而且有的回答是很差的。崇拜朱鎔基的現象,中國民眾中有這樣的心態,是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一,他的崇高沒有人們想像的那樣;第二,我覺得抬高他實際上是想表達對很多事情的不滿。中國值得民眾真心誠意擁戴的領導人太少了,人們把很多美好的印象加在一個他們自認為相對為好的人身上,實際上我認為這裡面幻覺的成分比較多。"
前北京《經濟學週報》副主編高渝則認為,這本在六十週年國慶前夕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前領導人書籍,宣傳意味很濃。"這個很明顯是為了六十年慶祝嘛!為六十年輝煌添彩呢!朱鎔基這個是給六十年增加亮度。人民出版社是最官方的不說,這些領導人傳記都要經過批准,就算是個文章報導提到這些人,都要送審的。"
掌管中國經濟十一年的朱鎔基,03年退休後淡出公眾視野。此次出書令他再度成為輿論焦點。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朱鎔基擔任國務院副總理時就開始主管經濟,集中工業、農業、金融業的改革,抓緊宏觀調控。就任總理後,繼續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和國務院體制改革,大幅度精簡機構,採取了積極財政政策,包括通過政府舉債促進經濟的成長等等。而其打擊貪腐的強硬表態更為他贏得不少掌聲讚賞。朱鎔基退休之後,社會上開始對其擔任總理期間的部分政策出現反思的聲音,包括其國企改革、高等教育產業化以及醫療產業化都加重了弱勢群體的負擔。更有學者認為,朱的改革將中國變成世界工廠,讓大批的國有企業破產,讓許多的研究機構關閉,使中國的創新能力衰退、造成中國的極端兩極分化等。
高渝說:"他當時搞糧食收購、棉花收購是向計畫經濟回歸,斷絕市場,往回走,經濟學界也有很多批評。還有你看他搞的三角債、國企改革。。還有反貪也沒有兌現呀!還有給中國留下來他們權貴資本主義的攤子,基本上在朱江時期就確立了的。"
徐友漁說:"他在改革開放方面並不是像人想像的那麼多成就,他搞的東西很多都是違反市場經濟規律的,抱怨的人也是非常多的。"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