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日前公布的"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研究課題調研結果表明,影響科技人才健康成長的首要和次要因素分別是"科技工作者忙於跑關係"和"官本位思想侵蝕青年科技工作者"。對此,杜祥琬表示,在科學技術快速進步、一批傑出人才成長的同時,科技界也存在人文精神缺失、科學道德水準下滑的現象,社會上的不正之風正嚴重侵蝕著科技界的軀體。
杜祥琬在報告中言辭犀利地指出了當下科學界存在的13種違反學術道德的不端行為,其中包括:論文造假、抄襲愈演愈烈;靠拉關係爭項目和經費;評審成果造假;偽造學歷及SCI引用查詢證明;報獎搞包裝、搞運作;為應付評估檢查集體做假;搞"應試科研";部分科技管理部門把管理權力利益化等。
此外,杜祥琬還明確地表示甚至在院士界也存在一些學術不端正行為,如院士候選人提名材料不實;院士、名人多頭兼職而不能盡責;對自己並不內行的領域以權威姿態發表評論,誤導公眾;在項目評審、成果鑑定中不能超脫小單位或相關者的利益;違反科學程序,干預評審、評獎、甚至干預院士增選。
針對上述13種學術不端行為,杜祥琬認為,不科學的學術評價體系,不完善的學術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及當下社會上的不良風氣等都是造成學界存在道德問題的原因。"先哲老子一生唯一的著述《道德經》不過五千言,若按現行的學術評價體系,這位先哲可能連碩士學位都拿不到,這說明不科學的評價體系會對科學發展產生多麼嚴重的負面影響!"
杜祥琬為"學術病"開"藥方" 建誠信檔案做職稱依據
" 每個小孩子在兒時受到的最早的教育就是要誠實,而如今誠信問題卻成了許多‘科學大腕'要重新學習的知識!"、"有多少名留青史的科學家經歷幾十年的積澱才能寫出一篇經典的學術論文,再看看現在的科研人員很多都是一個月就能寫出十幾篇,這樣的速度怎麼會出好文章?"、"導師不是‘牧羊人',我們要做學生在科研道路上的‘嚮導者',如果無暇輔導,那就乾脆不要招這麼多學生!"採訪論壇期間,包括王志珍、陳佳洱、楊衛在內的眾多院士和專家向記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如何讓科學界告別浮躁回歸寧靜?杜祥琬的報告中為此開出了六付"藥方"。
----加強科技誠信教育。構建針對大學生、研究生、研究人員、管理人員、學術團體等在誠信、敬業精神、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體系。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針對學術不端行為的客觀的調查機構,制定和完善科研行為規範,改進科研經費、評獎體系等存在一定弊端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
----建立"科技誠信檔案"。在科技界建立對單位和個人的科技誠信檔案,作為其承擔項目、授獎和評聘職稱的依據之一。
----規範專家教授的兼職行為,規範院士的待遇指標。
----重視社會監督機制。建立和完善各項公示、受理投訴、處理投訴的完備制度,對投訴人和被投訴人必要的保護制度。
----完善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法制和懲戒。加大查處不端行為的力度,對查證屬實的不端行為責任人給予應有的行政處罰或紀律處分,使違規者付出必要的代價,對違反知識產權法、著作權法、文件造假及其它違法行為的,依法追究其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
"再完善的規範都是給人的行為底限,但我們的青年人要想成為對國家科技發展有所貢獻、有所成就的科學家決不能只滿足於底限,而應該有更高的追求和要求。難成人才,何談大師!"杜祥琬如是說。
来源:人民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